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网谈蓝翔改名:继续“挖掘”更大的话语权

光明网评论员/光明网
2017-11-17 15:19
舆论场 >
字号

蓝翔技校,已改名蓝翔学院(简称)。有媒体报道,山东省政府网站11月14日发布了“关于同意将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改建为山东蓝翔技师学院的批复”的文件。

这也成了新闻。

在中国,很难找到一所民办大专学校能像山东蓝翔一样拉风。从“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到被黑“入侵美国五角大楼”;从“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的段子,到校长荣兰祥的家暴案,这所学校所制造的话题,已远远超出民办教育领域;“蓝翔”作为一个社会性符号,早就有了与各种舆论嗨点自由组合的能力。

随便搜搜网络,百度知道,知乎问答,都能看到类似的提问:蓝翔为什么这么火?曾有严肃分析称,中国刚好处在高校、职校发展不均衡,导致专业技术人才畸缺的时期,蓝翔充当了补缺的先行者,享到了人才红利。这个答案不错,但更适合回答蓝翔是怎么“强”起来的,不适合回答蓝翔是怎么“火”的。

“火”是一种传播意义上的描述。未必关系“是与非”这样的事实判断,未必关系“好与坏”这样的价值判断,但意味着能挠到一群人的痒处,浇到一群人的块垒,或适合挑动网络集体游戏,或具备插入多种社会话题的功能。作为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学校的蓝翔,上述功能都具备,从而变成了消费社会中的景观,小小侧证着消费社会研究者的判断。

广告即是图腾。消费社会就是广告社会,广告成为了一种新的图腾。蓝翔广告语——“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二十多年未变,弄得街巷皆知,甚至成为了大众心里的条件反射,已经把自己的“图腾”建立起来。即便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使用这句话时都是戏谑的,但是广告本来就无所谓是否得到敬意,不管承不承认,瞩目和谈论本身就是对“图腾”的顶礼膜拜。

符号才是意义。要在消费和传播中获得关注,恰恰要把自己浓缩成一个坚硬的符号,然后变为同类话题中一块标配的符号拼图。比如,我们想到现代快餐,脑子中就会浮现麦当劳的金色拱门,想到现场式报道,就会想起大红色的CNN标识。而蓝翔,则已经成为了农村青年、蓝领文化、底层通道、非精英叙事的表征,发生在它身上的新闻事件,就像一个超长版的快手直播,不断地强化着这些符号特征,使其更有鲜明的识别性。

不管有意还是被动,蓝翔在传播中最终以精英叙事的对立面出现了,或者用“参照物”这个词更合适。围绕着蓝翔校长“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这句讲话(后被本人否认),各种段子层出不穷,客观上形成了一种蓝翔和清华北大互相diss的效果,即,在一个话语平台但持相异话语的效果。这个效果,应该是蓝翔乐见的,作为乡镇青年和底层通道的代言人,它本能地趋向于在高学历教育和精英话语权之外,开辟出自己的话语领地;在精英speak、大众listen的二元社会传统上,形成一道逆流。这未必是它“自觉”设计的,但最终却呼应了网络文化中的民粹基因。

现在,蓝翔技校改名蓝翔学院了。有新闻称,山东蓝翔更愿意将自己称为蓝翔学院,因为在国内教育界,“学院”往往具有大学的意味,多指大专院校或没有硕博士点的本科院校。这让光明网评论员想起来早些年赵本山的一个小品。他在小品中向相亲对象自我介绍时说,“我是六级木匠”,然后又赶紧补充一句,“相当于中级知识分子”。蓝领劳动者想打破话语权垄断,既靠近又抗衡知识精英群体的跃跃欲试,在主人公微妙的语气中纤毫毕现。

(原题为《蓝翔改名了,继续“挖掘”更大的话语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