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宏亮瞻局|美国三航母演习背后的垄断与反垄断革命(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7-11-18 11:17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换一种思路的价值

在今天,美国超级航母的确拥有无可辩驳的海上霸权,其战术优势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苏联反航母体系一样坚固。然而,貌似牢不可破的体系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就会崩塌。苏联通过发展世界上最早的海洋卫星监控系统、远程反舰导弹与数据链融合技术,一度打破了美国的超级航母垄断,10年之后,美国又凭借全新概念的“宙斯盾”系统重夺优势。表面上看,苏美两国都是通过技术突破带来整个作战体系的革新。实际上,在技术背后发挥主导作用的是针对性极强的革命性战术思维。

冷战初期,苏联海军受到美国航母战斗群压制。如果亦步亦趋跟随发展,苏联很难在20年内建成一支可与美国抗衡的海军,还更不要说积累多少航母使用和作战经验。因此必须换个角度思考问题。苏联认识到,在导弹时代,完全可以从数百公里外的相对安全位置精确打击航母,这在现在看来稀松平常,但在20世纪50年代却极具创新性。此后,苏联海军的所有工作都围绕着如何“用导弹打航母”这一核心战术展开,苏联反舰导弹的射程越来越远,突防能力越来越强,导弹发射平台的齐射能力与隐蔽性也越来越高。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平衡终被打破,超级航母面对这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几乎失去了抵抗能力。

除了电磁弹射和全电推进等子系统技术升级外,“福特”级航母没有让人看到与“尼米兹”级相比更能带来作战方式革命的变化。

美国人也一样,传统上,航母战斗群的攻防能力主要由舰载机来决定。当眼睁睁看着苏联反航母体系渐成气候时,美国人才发现,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惯性思维,将航母战斗群的防御押宝在研制更先进的舰载机上,航母将肯定无法在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中幸存。未来反制反舰导弹攻击的最好手段也是导弹。在坚定这一思路后,美国人以一套大型相控阵雷达系统为核心,显著提高了防空导弹的反应速度和拦截范围,并大幅扩展防空火力通道。至冷战结束前,超级航母终于成功逆袭。

失去了对手,如今的超级航母仍然在既有的惯性轨道上发展。客观来说,美国目前最新型航母“福特”级除了电磁弹射和全电推进等子系统技术升级外,没有让人看到与“尼米兹”级相比更能带来作战方式革命的变化。它的那些不断改进的护航舰艇也一样,除了“标准”-3反导系统和隐身无人机外,也没有其他亮点。前者首次让航母战斗群拥有了反导反卫能力;后者则提供了一种低成本攻击手段,但对航母防御没有太多帮助。

恪守传统的“福特”级无疑给了那些希望打破超级航母垄断的国家机会。冷战时期的历史经验已经表明,跟随或者按照固有惯性思维不是反垄断的最佳策略。如果追求超越式发展,就必须在战术创新上坚定态度。也只有明确了反航母思路,才有可能围绕这个思路取得针对性技术突破。

第二次航母生存危机来临?

那么,什么是创新性战术?在未来反航母战场上,又会出现哪些创新性技术?超级航母现在对普通掠海反舰导弹和制导鱼雷的防御已近乎完美,在“标准”-3反导系统出现后,用弹道导弹打航母的路子也未必行得通。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更具创新性的战术么?

也许各国目前方兴未艾的高超声速武器研制给出了方向。“福特”级航母战斗群未来配备的F-35舰载机和“标准”-6区域防空导弹仍然主要针对类似SS-N-19这样的远程反舰导弹,其对在亚轨道或轨道以6至20马赫速度飞行,且打击范围超过1万公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几乎没有拦截能力,航母战斗群对该类武器实际上是单向透明的。

高超声速武器未来可能成为反航母的又一利器。

可以推测,未来的高超声速反舰武器应该包括两大类——有人或无人亚轨道轰炸机和超远程高超声速反舰导弹。前者由弹道导弹发射升空,从亚轨道向海上目标直接发射战术型高超声速导弹或定向能武器;后者既可以搭载在核潜艇、飞机或水面舰艇上,也可以直接从内陆发射,其攻击弹道类似于弹道导弹,但没有可供“标准”-3拦截的太空中段飞行,且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可以多次变轨机动,或者重新瞄准目标,类似于一次性使用的高空高超声速无人机。

面对上述高超声速打击,海上攻击与防御的平衡将被打破,且由于各国均缺乏有效反制高超声速武器的手段,热点国家的军备竞赛将全面转向高速进攻型武器的研制与装备,大型低速战场目标尤其是超级核动力航母,显然已沦为高超声速武器的最佳标靶。打击速度的几何级提高也将极度压缩反航母作战时间,也许在战争爆发后的一小时内,多个超级航母战斗群就会被送入海底。

此外,全球性高超声速打击系统,将使远离本土的航母前沿部署与海外航母基地变成缺乏实际意义的资源浪费。一个地区军事强国不用建立海外基地网,不用部署昂贵的航空母舰,也能够随时“打遍全球”,而其打击目标自然也包括千里之外的航母战斗群。

如果航母仍然存在,那么同时拥有高超声速武器与超级航母的国家必然会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在航母上部署高超声速舰载机,或者为舰载机挂载高超声速导弹。然而,这种结合十分勉强,未来的亚轨道轰炸机和远程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本身就具备全球打击能力,根本就不需要依赖航母平台。况且,航母战斗群即便搭载了高超声速武器,它本身仍然是一个低速平台,无法防御敌方的高超声速打击——后者的突防概率接近100%。此时航空母舰只能采取攻势防御,争取在战争爆发第一时间主动对敌方高超声速武器基地发起高超声速打击。也正因为如此,航母战斗群必然会成为敌方高超声速武器的首轮打击目标。

这是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的一张经典照片:主炮“左右开弓”,同时射击。尽管视觉上看起来很震撼,但依旧没有挽回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作战空域(空间)决定了在未来的大国战争中,一场太空战几乎不可避免,且足以决定整场战争的胜负。太空、临近空间、大气层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飞行平台即便仍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飞行空域(空间),但其发射的精确打击弹药却可以跨域攻击。反制方在面对攻击时,必然会全力摧毁武器的发射或侦察、通信平台,而不会考虑敌方是在太空还是大气层内。在这样的太空战争中,超级航母几乎没什么话语权,反倒随时面临来自亚轨道甚至太空的致命攻击。相较而言,可以携带大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的核潜艇因为天然的隐身优势,可能比超级航母更具生命力。

当然,目前各国研制的高超声速武器离实战化还比较远。不过技术的成熟实际上只是时间和投入问题,如果能够坚定这条反航母路径,就应该倾全力投入研发,并尽可能将其完善。

而在航母本身价值存疑的情况下,再投入巨资建造几艘超级核动力航母是否还有必要?这个问题不仅针对那些试图打破超级航母垄断的国家,美国自身也必须面对。在未来的某一天,一旦更具革命性的海战战术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福特”级也许将真的成为全世界最后的超级航母,就像“衣阿华”级战列舰曾经面对的命运一样。

(“宏亮瞻局”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王宏亮为澎湃防务开设的个人专栏,力求在兼顾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时,在前瞻性、敏锐度上更上一层楼,每周一期,不见不散。)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