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年为中国狂揽5金,滑冰为这群“特殊”孩子打破内心藩篱

澎湃新闻记者 李琼
2017-11-23 08:37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练习滑冰的孩子们。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摄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飞扬冰上运动中心,每逢周一、周四都会有一群“特殊”的孩子在此进行冰上训练,他们已经坚持了四年有余。

说特殊,不仅是因为这是一群以智力障碍、自闭症或唐氏综合征为主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们早已用自己的汗水为国家争金夺银。

在今年3月的第11届世界冬季特奥会上,这支队伍里的三个孩子代表中国出战夺得1金4铜,接着又在10月的韩国邀请赛上狂揽4金6银7铜。

这群平均年龄在12岁左右的孩子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学校的赵老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国家“北冰南展”的政策下,这些孩子也成了“3亿人上冰雪”中的一分子。

训练中的孩子们。

一个小时,最开心的时光

11月末的上海已进入冬天,刺骨的风吹进包裹着厚厚羽绒服的身体,仍然会让人不禁打个哆嗦。

离下午2点开始上课还有半个多小时,孩子便来到冰场开始换装和进行准备活动。他们坐在板凳上换好厚实的衣服、穿上冰刀,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

在冰场教练李秀明的带领和辅读学校赵欣华老师的陪伴下,孩子们鱼贯而入地进入冰场,开始了他们的日常训练,在冰场外还有守候着他们的家长。

白阿姨帮孩子整理衣服。

其实,这些患有智力障碍、自闭症或唐氏综合征的孩子能够在冰上滑行已属不易,更不用提年复一年的在寒冷的冰面上坚持训练:

那些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唐宝”先天平衡能力就弱,他们在正常的地面上走路都走不稳。而那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不愿与外界交流,教授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虽然每节课只有短短的1个小时,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每周两次的短道速滑训练是他们最开心的事。

“开始有30个人练习滑冰,现在在这里练习的固定有12个小朋友,能留下来的都是不怕困难的、真正喜欢滑冰的。”赵欣华老师向澎湃新闻记者说道。

美女教练李秀明。

冰刀刺进背部,“妈妈,我不疼”

因为对练习滑冰异常珍惜,这些孩子们要比其他小朋友更加的坚韧与顽强。教练李秀明说,即便他们在冰场上摔倒,也不会轻易掉眼泪。

14岁的李想虽然患有唐氏综合征,但他是这支速滑队伍中的主力,也是队伍中的名人。央视曾为他拍过纪录片,一档综艺真人秀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今年,李想在冬季特奥会获得了一枚铜牌,还在韩国邀请赛上收获2金,此前他还在夏季特奥会上获得过体操金牌。

名气更是需要汗水来支撑。为了备战4年一届的冬季特奥会,李想和其他的小队员前往成都开始了高强度的集训,他们一天至少有6个小时都在训练。

“他们一般早上7点起床,9点准时到冰场先进行陆地训练,之后再上冰训练,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中间吃个午饭休息一下,下午2点再继续训练。”李想妈妈回忆道。

作为家中的长兄,李想是弟弟和一家人的偶像,他自然要作出哥哥的表率,“在我们家他是滑冰滑的最好的,我们和弟弟都很崇拜他,他自己也挺引以为傲的。”

李想在训练中。

在训练中,李想再苦再累都会咬牙坚持,有时他还会反过来安慰妈妈,“有一次他的脚踝都磨破流血了,他对我说:‘妈妈,没事的,下次帮把袜子准备的厚点、高点就行了’。”

然而,奥地利特奥会远没有想象中的顺利。由于“唐宝”比正常的孩子更难控制方向和保持平衡,在高速的短道速滑比赛中,李想在赛道中意外摔倒,冰刀刺进了他的后背。

“当时我在场下看着太揪心了,他练过体操身体比较柔软,冰刀就一下进到后背了。”李想妈妈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还好衣服都是防割伤材质的,问题不算严重。”

“下来之后,特奥组委会的工作人员都急忙跑来看李想,害怕他出什么事,但他却告诉我说,‘妈妈,我不疼,我还能继续比赛’。”

冰场外的杨万里爷爷。

滑冰“打破”了他们与世界的藩篱

短道速滑是一项在冰面上高速中竞技的项目,因此在比赛中也时常充满着的危险。就算在职业比赛中,运动员摔倒流血的也不在少数。

让孩子学习滑冰,这些孩子的家长们也不是没有顾虑。但他们普遍承认,练习了短道速滑之后,孩子们都变得开朗,一些自闭症的孩子也开始与外界交流了。

“有些孩子刚开始来的时候眉头紧锁,坐在那里一句话都不说,但他们在练习冰球后变得性格开朗,也很乐意和大家交流。”赵老师笑着说道。

队伍中,还有个叫杨万里的15岁少年。他的爷爷就非常羡慕那些出国比赛的小朋友,倒不是因为他们获了奖牌,而是因为那些出趟国的孩子们性格都发生了明显的好转。

“有个小姑娘本来在队伍中谁都不理,就因为出了国参加了比赛,开始与我们交流了。所以我也想让我孙子出国,但他的水平目前还达不到要求。”

的确,滑冰不仅打破了横亘在他们与我们之间的“藩篱”,也开始为这些孩子带来更多的自信。

在今年的特奥会集训中,由于训练强度太大且身在异乡,患有自闭症的齐辰逍最终因情绪崩溃而无缘奥地利特奥会,这让11岁的小姑娘心里非常沮丧。

“她一开始连走路都走不稳,鞋子衣服也不会穿,练习滑冰后一切都好了起来,能有这样的表现很不错了。”齐辰逍在托管班的白阿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赵欣华指导李想。

其实,齐辰逍在队中滑冰技术出众,学起动作来也是一学就会。在家长和老师们教导下,齐辰逍如愿地参加了10月的韩国邀请赛,获得一枚金牌的她也重拾自信。

“也许在常人看来,这不是含金量很高的金牌,可是这就是对孩子们的一种认可,能够出国、甚至获奖,这些孩子自信心都明显的提升了。”李想的妈妈感慨道。

“我们就是政策的受益者”

据赵老师介绍,浦东辅读学校一直有着优良的体育传统,“有几个项目是直接代表上海队参加比赛的,比如足球、篮球、体操、滑冰和旱地冰球。”

说到学校与冰雪结缘还是要追溯到2013年飞扬冰上运动中心的成立,“这里刚刚成立时正好有个特奥扶持项目,所以我们和杨扬合作,一起让孩子们来这里练习短道速滑。”

2002年,正是杨扬在盐湖城冬奥会上为中国在冬奥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中国冰雪项目才开始在之后有了长足的发展。

如今伴随着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国家的“北冰南展”政策也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而这些孩子也自然成为了“3亿人上冰雪”政策的一分子。

为了给这些孩子更好的保障,辅读学校专门不仅免费为他们提供冰刀、扶持架等短道速滑的专业装备,还为他们配备了2位体育老师和一名冰场教练。

赵老师说自己其实是学田径出身,但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指导这些孩子们,他也要学习短道速滑,“我是陪着他们一起学的,我那个时候也什么都不会,他们学什么我就学什么。”

34岁的李秀明之前是黑龙江省的短道速滑运动员,15岁就拿了全国冠军,退役后她成了飞扬冰上运动中心的一名教练,免费义务地教这些孩子训练。

李秀明说,自己一开始也有些崩溃,“给他们教动作比较困难,甚至他们连鞋子都不会穿,我就会去为‘宝贝’们一一示范,直到学会了为止。”

而在李想妈妈看来,冰雪项目在中国的不断拓展给了这群“特殊”孩子更多的舞台。

“他们本来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但现在能接受专业训练,我们就是政策的受益者。”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