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们这五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高质量教育擦亮百姓幸福底色

2022-06-27 11: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现在想想,真的很庆幸6年前就选择了咱们经开区的学校,让孩子不仅收获了好成绩,也收获了人格的成长。感谢学校和老师们,用高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熠熠生辉。”

北京市高考分数公布,北京亦庄实验中学于逸的成绩,让他得以实现北大梦想。他的母亲易艳平感慨地表示。

又是一年高考落下帷幕,作为北京经开区成立考区后的首次高考,体验到在家门口参考的经开学子们也为亦城教育发展再添新彩。今年,全区400多名高考生中有半数超过特控线,而这也正是经开区深耕高质量教育所结出累累硕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从曾经学校数量寥寥的“教育洼地”,到如今优质名校遍地开花的“教育高地”,从家门口“有学上”到“上好学”,北京经开区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先后引进了北京十一学校、人大附中、北京二中、建华学校等优质办学主体到经开区办学,同时在政策、资金、生活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为各校引进省级特级教师、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等人才,也吸引了众多毕业于985、211高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在亦城集聚,初步形成了国际化、全阶段、高水准的智慧教育体系,推进了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易艳平一家就赶上了经开区教育发展的快车。“当时于逸小学毕业,我们面临着不同的选择,是回到户口所在的西城区就读,还是就近选择经开区新建的北京亦庄实验中学?我们其实也做了很多的考察、了解,最终是孩子对这所新学校一见如故,我们也决定试一试。”6年后,易艳平和儿子于逸一起分享着学有所成的喜悦和满足,也发自内心地想为经开区的教育点赞。“6年来提高的不只是分数,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比如我参加物理竞赛就锻炼了我很好的科学逻辑和推导能力。”在物理竞赛中收获颇丰的于逸是亦城学子在竞赛中大展拳脚的一个缩影。以亦庄实验中学为例,建校以来,该校学生在健美操、舞蹈、击剑、篮球、足球、机器人、冰球等各类比赛和服装设计、汽车模型和建筑模型等创新展示评比中屡获佳绩,获得区级以上奖励、表彰共360多项,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竞赛,已获得18个北京市一等奖,32个二等奖,32个三等奖。

“经开区的教育名副其实、未来可期。”易艳平如此评价道。而这样的感受似乎代表着亦城学子的真实心声。在记者采访到的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和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两所学校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中,最常听到的关键词就是“温暖”“陪伴”“关注”“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他们被两所学校优质的软硬件设施所吸引,也在学校的培育下实现不断的增值。“我们的老师们不但是名校毕业各个‘身怀绝技’,更是特别有责任心。前段时间居家备考的时候,晚上做题碰到难题,半夜发个微信给老师,居然每次都能秒回,可见他们是一直在线的。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于逸的好朋友、同届高三毕业生张乐陶和周晋宇回忆道。填报北大法学院的亦庄实验中学学生石雨墨也说,好成绩的取得要感谢学霸老师们的指导,才能够让她夯实基础,有充分的信心才以平和之心在高考这一天实现了超常发挥。

“学校和老师对我们的帮助,不仅仅是对学业的关注,更是对我们成长的陪伴,对我们心理感受的理解和支持。”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高三毕业生臧浩轩今年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作为在经开区生活了8年多的他来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悉心培养,也同样得益于经开区的“特殊气质”。“经开区内有很多的创新场景和创新企业,像是其他区的同学来了都会直呼惊奇的无人零售车,在这里随处可见。我们学校更是经常会组织我们到区内的企业比如奔驰、京东方、金风科技等参观游学,收获很大。”的确,经开区的科技底色已经融入到了教育的内涵之中。以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为例,该校坚定走科技领先之路,依托高校和北京经开区的资源,开设创客、几何机器人等科技课程,并多次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类比赛。学校里会举办科技节、科技项目学习、科技课题、科技讲座、科技比赛、科技研学……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该校也作为唯一一所中小学特色科技教育学校参展。

臧浩轩的同学王家芮同样获得了骄人的成绩,母亲王冬觉得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王家芮最值得分享的学习经验之一。一家人从女儿两岁开始就工作生活在经开区,女儿的成长也见证了经开区环境的变迁。从小时候要大老远地跑去西单读书大厦看书,周末的时只能乘坐班车去附近的商圈集中购物,再到如今区里的文化场所、健身场所遍布大街小巷,“社区门口就有24小时书房,借书看书都非常方便,这些变化也让孩子有了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一年的高考落下帷幕,而经开区建设“首都教育新高地”之路依然步履不停。如今,经开区59.6平方公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全覆盖的教育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经开区居民及各类产业人才子女教育需求。

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北京经开区将围绕区域产城特色和实际情况建设新城教育体系,打造新城特色教育新高地,这片北京东南的土地上,孕育出的名校、名师正不断滋养着亦城的学子,而我们只需静待花开,再尽享满城桃李芬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