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智能社会的城市安全,从保护幼童的安全开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任珏
2017-11-23 23:33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高交会上的一款人脸数据扫描搜集的软件,只要从墙前面通过,人脸都会被扫描收录进去。但这样的高科技能真的能保护人的安全,尤其是幼童的安全吗?图片来自作者

刚刚结束的高交会上,出现了很多智慧城市安防有关的产品,不论是家里的保安机器人、儿童陪伴机器人,还是VR地震逃生模拟教育系统,还有各种追缉无人机和智慧城市电脑、人脸识别系统,都让观众觉得城市在铺天盖地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面前,会有安全美好的未来。

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设性想象。北京某幼儿园事件的曝光,一把将这些虚幻的“安全”和洋洋自得的“智慧”,砸得天崩地裂。高精尖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算法,都在一个个哭泣的孩子面前,输得一塌糊涂。

写得了再厉害的代码,也保护不了自己年幼的孩儿,这恐怕是很多受害儿童家长,心中最憋屈的痛。

智能城市安全的核心:每一个个体的安全

所谓城市的安全,是每个人的安全,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交通出行安全,不仅是扫描数千万的人脸来储备安全大数据,也不仅是拿一个会发光有声玩具来陪伴孩子。城市里每一个个体的安全,来自于个体切身的安全需要。

幼童的安全需求,很简单,就是不要扎针、不要在陌生叔叔面前光溜溜。

相信涉事幼儿园都有监控视频,但是需要这些监控视频保护孩子的家长,就是拿不到。监控获取的孩子们的大数据再多,如果只是用于监控儿童,而不是保护儿童,那这种大数据,只是助纣为虐的大数据。

这样的人工智能社会是纵容施暴者的人工智障社会。

也有人说,幼儿园的幼师工资太低,一个月就5000上下,所以才会不断出现幼儿园安全事故。工资低可以转行做别的,但是不能因为工资低就把收入少的怨恨转嫁到孩子身上。祸害孩子并不能帮助幼师们提升工资,如果仅仅把虐童当做是一种待遇低下的幼师的“弱者的武器”,那不是弱者的武器,那只是成年人对更弱势的幼童的一种施暴。这些孩子们拼命“哭闹”才是真正的勉强自救的弱者的武器。

如果哪一天幼儿园老师被机器人取代,也依然不能允许有虐童、猥亵的事件发生。暴力就是暴力,任何人都没有施暴的豁免权。

幼童保护是完整的制度体系

每每遇到这类幼儿园事故,家长们在媒体前都表现得异常冷静和坚强。当看到一位貌似面无表情的3岁多孩子的母亲,在记者面前不厌其烦的陈诉孩子的遭遇,以及事发后园方的进展情况,虽然看不到她的一丝眼泪,但是要有多少的无助和无望,才能让受害幼童的父母们,强忍着悲痛和愤怒,以超乎寻常的平静口吻,来讲述惨无人道的事实?

要维护孩子的安全,这个朴素的要求,父母们知道有多难。他们知道,有一些性事不可说,有一些和身体、性有关的暴力背后的权力,不能说。

如果自己情绪激动,很可能说出在案件侦查和诉讼过程中不利于孩子的话。而且当前的社会,对于这种猥亵、侵犯等罪行的取证、审理并没有太多能敞开来说的渠道,过激的言语所带来的麻烦,很可能关闭他们寻求媒体支持保护孩子的仅有的通道。

今年4月份北京同样发生幼师虐童事件,也只是做园长和老师的停职处理,并没有对整个幼儿园集团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和监管。

幼童全面性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事件中,唯一让人庆幸的是,至少那位受访妈妈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起到了一点自救作用。3岁的孩子在面对陌生人脱衣服的情况下,能够勇敢的“吵闹”来抵抗侵犯,为孩子和妈妈都要点赞。

很少有家长能够在儿童身体(性)安全教育上做的这么早和到位。很多父母都觉得,幼儿有什么性教育可言,都还没长熟透呢,哪里有什么性可言。可是,如果你不让幼童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他们有如何面对怪叔叔和扎针的老师呢?

据荷兰反对人口贩卖和针对儿童的性暴力问题国家报告员机构(Dutch National Rapporteur on Trafficking in Human Beings and Sexual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2017年5月在捷克举办的世界性健康大会上的报告指出,每年有6万2千名荷兰儿童遭遇人生第一次性暴力。

该机构在2017年1月公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荷兰有三分之一的女孩和五分之一的男孩在18岁之前遭遇过性暴力,该研究指出,在学校深入推行全面性的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是打击这类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性暴力的最有效的办法。这种全面性的性教育,不是简单的性行为教育,而是包括性安全、性自信在内的全面的性教育。

笔者今年在美国明尼那不勒斯市访问时,参访了一个专为女孩设立的科技中学Laura Jeffrey Academy,主要培养女性科技人才,女孩们不仅学习物理化,也学习艺术和社会人文课程。

在这所学校,一位12岁的女孩谈起她们学校的性教育课程的从容和坦然,让我吃惊。她告诉我,她们在转到这个中学之前,其他普通学校的老师教的性教育,总是让她们觉得难堪,哪怕是谈起来都不是很自在。

而在这个女子科技中学,老师非常坦然地和她们讨论性和爱情,帮助她们树立起讨论性的自信,这所女子中学所开展的便是荷兰机构所提倡的全面性的性教育。

荷兰反对人口贩卖和针对儿童的性暴力问题国家报告员机构在WAS 2017大会上的报告。 图片来自作者

(该报告的下载链接:https://www.dutchrapporteur.nl/binaries/BNRM-Effective%20prevention%20(summary)pdf_tcm24-287118.pdf )

但是即便在性教育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荷兰,都依然面临全面性性教育不够深入的情况,在谈性依然带有污名的中国,幼童的性教育很难做到从家长、幼儿园、教育部门和社会大众,都能足够重视的程度。

一本通过专业学术研究形成的儿童性教育教材,都被网友断章取义的投诉被迫下架,就更不用提对幼师进行必要的儿童性安全教育培训了。

从性安全教育入手,对孩子进行安全保护,不论是家长、学校还是社会,要做的事情都还很多。如果设计儿童陪伴机器人算法的工程师,都不知道什么是“全面性的性教育”,又怎么能为机器人注入保护儿童身体不受侵犯的灵魂呢?

幼儿园资本化运作与儿童保护的矛盾

中国的家长把孩子送进没有性安全意识的幼儿园里,无疑有送羊入虎口的后怕感。幼儿时期的孩子,因为表达能力,自我的独立意识还未形成,这便给了幼教老师、幼儿园管理者以极端手段控制幼童的空间。

据第一财经报道,该幼儿园集团在全国30来个城市拥有1000多个幼儿园。这样集约化、军事化的管教方式,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可以最大化的节省成本,提升效率,也是幼儿园资本化运作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是泯灭人性的。幼儿园产业化要求高效率、低成本、高回报率,但是幼儿教育和培养,则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的高时间、高耐性的投入和照顾。两者的核心矛盾,才会成为各类幼儿园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另外,对幼儿园缺乏有效的监管,对幼师在儿童性教育方面的资格认证的匮乏,缺少对尊重幼儿主体性的意识的提升,例如涉事幼儿园老师就以“这是孩子的幻觉”来遮蔽孩子受虐的事实,为幼儿园存在大量的人为因素的安全隐患带来巨大的漏洞。

痛定思痛,除了遮盖丑闻之外,如果真的要让祖国的花朵们能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受到好的启蒙教育,需要从认真讨论儿童安全的真实需求开始。

1984年,邓小平提出“计算机从娃娃抓起”,激励了一代青少年儿童投身计算机学习,他们长大之后都为中国的互联网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现在到了他们的孩子这一代,即将迎来人工智能时代,智能社会的城市安全也应该从娃娃抓起,从保护幼童们免受侵犯开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