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调查|高校跑十个马拉松才让毕业:软件防作弊,有人瘦10斤

澎湃新闻记者 蒋逸轩
2017-11-24 09:28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在合肥学院的校园,跑步的学生随处可见。

如果你身在合肥学院的校园里,不论什么时间,你都会看到跑着步的学生从身边经过。

一双跑鞋,一套运动装,手机握在手中,或放在戴着的臂带里。对刚入校的大一学生来说,学校今年给他们布置了一个新任务——必须在大学四年累计完成至少10个马拉松,才能拿到毕业证。

在网友“这是合肥体育学院吗”的调侃声中,合肥学院的学生们开启了他们的“马拉松之路”。

诚然,用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跑步去健身,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但随着大学生体质不断下滑,屡屡创造新低,合肥学院的“无奈之举”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跑步其实只是一个形式而已。根本意义在于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了。”

合肥学院运动会上的百米比赛。

十个马拉松跑完,才能毕业

根据今年八月起实施的《合肥学院学生体育成绩考核评定方法》,合肥学院新入学的大一新生须在四年累计完成至少10个马拉松长度的健身跑才可以毕业。

这一措施的出台,让合肥学院瞬间“火了”。网友对校方的行为褒贬不一,有人甚至调侃道,“拿到合肥学院的毕业证,是不是就可以获得直通马拉松赛事的名额了。”

对于网上的争论,该校公共体育教学部主任许大庆显得异常平静。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其实采取这样的措施,只是想培养学生们的锻炼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对大学生而言,单纯靠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实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很难实践。而我们的课外体育活动也很松散,就想在体育课之外开拓一下。”

许大庆一直记得学校一个数据——在合肥学院之前800米、1500米的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中,每组学生中竟有多达三分之一的比例不合格。而在他眼中,自我管理能力偏弱、大多时间都在玩手机的大学生们,在日常锻炼方面尤其缺乏。

“中长跑作为学生体育运动的短板还有待加强,其实这个措施就是体育课的一部分,也是体育课的延续和丰富。学校希望通过这种阳光长跑运动,打造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

一学期跑步次数需到40次

按照规定,合肥学院大一新生在校期间,需要累计完成至少10个马拉松,否则不能拿到毕业证,而之后每个新生都需要执行这个规定。

一个马拉松的全程是42.195公里,十个马拉松就是421.95公里。平均下来,在校期间学生每周跑步2-3次,每次两公里左右即可达标。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目前学校的要求并不一样——对于大一的新生,提出了跑十个马拉松的要求。

而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并没有提出总里程的规定,只是每学期要跑足40次,每次距离需在1.5公里以上。而大四的学生,则可以不用履行这一规定。

“我们主要针对的是除大四之外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因为考虑大四学生会有实习、找工作的安排,如果这样要求会对他们有影响。”

不过,许大庆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之后会逐渐让全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我们会定一个跑步里程的总量,他们可以在大学四年中完成,具体怎么完成看他们自己的安排。”

该校管理系的大三学生杜伟民则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于每个学生每学期的跑步次数、单次跑步的配速和距离上,学校都有相应的要求。

“一个学期要跑满40次,每次的配速要在每公里3-9分钟之间,而单次的距离要在1.5公里以上。”

对于网上透露的每周必须要跑三次的消息,许大庆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进行了澄清。

“我们也并没有要求他一周必须跑几次,只是规定了每学期的总量是40次,只要达到就好了。而且我们对单次的里程是有限制的,要在1.5公里以上,但是不能超过5公里。我们也不想学生出现意外。”

该校学生目前都会使用一个名为“步道乐跑”的APP。 杜伟民供图

跑步也要防作弊

据杜伟民同学介绍,该校学生目前都会使用一个“步道乐跑”的APP,点击开始跑步后,地图上会随机生成两个点,而学生们则会根据生成的路线进行跑步。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合肥学院的校园内并没有实体的打卡点,学生打开APP跑步时,手机会有GPS的定位,经过相应区域会自动感应线上打卡。

有网友质疑,这种线上的监管,由于机制不足,势必会存在代跑或者用代步工具代替跑步的行为。

不过,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合肥学院目前也已经有了相应的处理方法。据悉,当学生打开APP准备跑步时,该软件会自动生成不同的路线,这也大大降低了代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我们在校园里有几十个点,不同两个点生成后也就有了不同的路线。倘若两个人出门跑步,会随机生成不同的路线。路线不一致,不可能代跑。”许大庆说。

对于小部分学生骑共享单车代替跑步的情况,目前校方也有了应对的措施。

“我们的后台现在已经有了防作弊的处理,会按照总的里程来细化分段,根据具体的数据进行识别是能够判断的。”

许大庆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目前学校并没有强制拿跑步成绩与学生的期末成绩挂钩,只是规定如果作弊单次跑步成绩将取消,必须重跑。

“主要还是希望学生能够养成一个自主的运动习惯,而不是把这当任务去来完成。”

马拉松只是噱头,最重要的是锻炼身体

“又不是真的要跑一个马拉松,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锻炼好身体。”

在校大学生每学年一次的体能测试。

对网上关于合肥学院“跑十个马拉松才能毕业”各种不同的言论,杜伟民同学的这句话或许更能代表该校学生的真正心声。据了解,对学校这样的做法,合肥学院大多数的学生都很认可。

一位该校大二学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一开始内心是有抵制的,可随着活动的开展,跑步也渐渐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

“起初可能会觉得这个距离挺多的,跑不下来,但是慢慢几次之后,就逐渐适应了。以前挺不喜欢跑步的,现在感觉身体变好了,体测的时候也明显轻松很多。”

而来自经济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张彬彬表示,之前自己寝室有个同学没课时就宅在寝室睡觉、打游戏,有了这个要求后,没课时就会去跑步。

“我每周都会跑三四次,开学到现在瘦了10斤,跟跑步有很大关系。”

根据今年新鲜出炉的《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到3%。此外,据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7岁到19岁的学生体质状态中,大学生下滑最严重。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合肥学院的措施看起来稍显“严苛”,但大学生的确应该动起来了。

有漏洞,但这是好事

据悉,目前跑步活动已在合肥学院开展了两个月左右,在学生中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馈。但由于刚刚开展,规定也存在着一些漏洞。

大一的苏同学就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虽然不是规定一周必须跑三次,但是如果有同学这周因为事情没有跑步,下周要跑五六次补上,这点显得还不够人性化。

“其实对我们来说,距离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跑步次数太多了。规定没有考虑到节假日和天气因素。学生如果放假的话,这周肯定就不能跑了,另外天冷的时候,在室外跑步也挺艰难的。”

这也得到了杜伟民的认可,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最近几乎每天有空就跑步,“还有几次就达标了,马上天冷了,室外就不想跑了。”

虽然现阶段还有上述的问题存在,但对于“跑十个马拉松才能毕业”的规定在未来开展,合肥学院充满信心。

“只要学生稍微努力就能达到这个要求。慢慢的大家都会知道,这是好事,不是坏事。”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