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失智老人调查:家庭和社会该为这些老人做点啥

澎湃新闻记者 柴宗盛
2017-11-24 15:31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失智老人是近年来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一个特殊人群。这项疾病的发病机理尚属未知,人类目前对它的预防和治疗办法不多,目前能做的只有耐心照护患者,但同时公众对此类病患的认识尚属空白,相关医疗照护的配套措施正在形成之中。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汉升,于2016年受有关部门委托,完成了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的整合工作,通过对现有的卫生、民政、医保三种涉老服务评估标准进行整合,制订了一套符合上海市现况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目前这个标准已经在上海一些区县进行了试行。11月2日,在失智症早期预防及干预策略研讨会暨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第42期双月论坛暨上海卫生管理战略系列研讨会上,丁汉升就上海目前失智症老人的照护做了演讲。以下为其演讲实录。

我们跟大家分享下上海失智症的现状、问题和思考。

去年我们利用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的工作,对上海13504名老年进行调查,包括居家、护理院和养老机构三类人群。我们发现,这13500名的对象中居家老人共8081人,其中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的242人,占2.99%;住养老院的老人2151人,其中老年痴呆症402人,比例是18.69%;住护理院的老人是3272人,老年痴呆症359人,比例是10.97%。可以看出养老院的压力不小,住养老院的老人的失智症比例比较高。

其中有一些规律性的特点,首先是随着年龄的上升,老年痴呆发生率是增高的,这个增高是指数级的上升。男性和女性差别不是很大,但总体上女性年龄低的时候发病率低于男性,年龄高的时候高于男性,这是很明确的。

另外发现,居家痴呆老人中60岁以上老人患慢性病的种类平均是1.9种,也就是说老年痴呆患者除了这个病以外还有其他的病:老年痴呆症47.9%的人有高血压,36.8%的人有冠心病,有脑梗的是27.7%。有一点很有意思,痴呆症患者的糖尿病比例低一点,是不是可以说因为糖尿病的保护因素,这个还需要临床上探索。

痴呆老人居家养护也有特征,首先是92.98%的居家失智症患者需要照护,71%的失智症患者需要机构照护,也就是家 里已经无能为力了。这里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比为42.3%,高学历的人反而更加容易得这个病,这个还需要再进一步研究。20.48%的居家失智症患者有配偶,这些配偶是很痛苦的,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如果夫妻两个都失智,早点失智的可能痛苦反而少点,因为自己不知道了,让对方来照顾,但对方是很惨的。

第二方面是失智老人现在享有什么样的服务与保障,首先是《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上海市老龄事业十三五规划》、《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办法》。这个评估覆盖的还不太够,如果有可能将来能够再涵盖多一点,第四个是《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

照顾这些老人要筹资,首先是依托基本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但是没有被纳入到按病种付费和其他的特殊项目范围,也就是一个初步的轮廓,没有一个特征性的项目把它安排进来。资金的来源主要是专项基金,就是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上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但专项没有连续性,有钱多放点,没钱再说。

关于评估与服务,其实目前的评估主要是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主要以失能为主,失智只考虑了一点点,我们也试图把老年痴呆作为一种疾病,跟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放在一起,把一些临床症状、伴随症状、特征、辅助检查、并发症放进来。

此外,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诊断和医疗服务,护理和养老机构提供照护服务,普遍缺乏针对性,护理机构针对于老年痴呆的还非常少,可能是因为刚刚起步的原因。现在上海市有15家医疗机构针对AD患者的记忆门诊,这样医院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市三福院于2009年建立了失智老人照料中心,可以容纳250人,这对上海来说是不够的。

最后,被确诊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经过鉴定,都可以申领到残疾人证。不过说老实说,要是给我这个证,我也不要,烙印太深了。

2009年上海市红十字会在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在全市实施了“社区困难失智老人关怀服务项目”,2011年,市政府实施项目为全市5000名重度失智老人配送了护理用品。2012年起,上海市政府把筹建社区日间托老机构作为实施项目,要求每个区县有一家以收住失能、失智老年人的机构,如果失能收多了,失智就少了,甚至失智收进来比较麻烦,会不会说就多收失能?2012年,上海市民帮困互助基金会与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协作,向406户老年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家庭发放了价值26万元的GPS定位。原来一段时间走到马路上会看到电线杆上贴照片,下面一行字,寻找某某老人走失了。现在这样的少了,不知道走失的老人少了,还是GPS定位发多了。

我们还有一些典型的做法,2013年静安区政府开展社区老人失智综合干预,由精神卫生专业人士针对60岁以上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高位人群,免费实施干预,并建立记忆档案,开展认知训练和情绪管理学习等等。他们把失智老人请过来,请他们一块做月饼等集体活动。

建立记忆档案,开展认知训练和情绪管理学习,这都是我们需要加强的地方。2015年静安区绿化局、华东医院社工部、静安寺街道、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等共同成立了预防AD志愿者联盟。静安寺街道老年协会与华东医院社工部签订了AD照顾者支持小组互助协议,支持小组向照顾失智老人的家属们提供心理支持,传授专业的照顾知识和技巧,减轻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其实减轻他们压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应对家里的老人的照护工作能轻松点,这些老人的生活质量会提高,压力会减少,如果再说直接一点,这些老人在家里能照顾好,就不需要到机构里去。

第三方面是问题和挑战。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社会的认知度不高,但需求很高,这个矛盾很大。很多人认为家里不能有痴呆症,有了之后好像是见不得人的事。或者说稍微有点精神问题,就要把他送到精神卫生中心,这都是问题,社会在排斥。

此外,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能力比较欠缺,刚才说机构少,人员不足,服务欠缺,对于患者家庭非正式照护的支撑不足,筹资也不足,没有稳定的、固定的筹资机制。组织管理资源条块分割,难以形成政策合力,缺乏针对性强的公共政策,每个部门做一点点事情,形成不了一个协同的效应。

最后是我们的思考与建议,首先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消除恐惧感。认知症是一种状态,不一定都是严重疾病。第二,我们要跨部门行动,完善相关的政策,认知症的应对不仅是卫生计生部门的事,我们要更多的部门参与,像财政、发改委这样的部门一起来做才有可能做好。第三,制定针对失智症的统一的评估标准,纳入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当中,这样就有制度的安排,能把这些老人放到服务框架中去,这需要时间。第四,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分级分类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因为轻度患者和重度的患者要不同的对待,对于居家的、在机构的和社区的要区分对待。第五,制定相关准入和服务标准,包括制定收费标准。最后是要增加对非正式照护的支持,我们给照顾失智症的家属更多支持,让他们照顾得更好,增加社会的和谐。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