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俱乐部获体校资质,不是解决“格斗孤儿”之困的终点

澎湃评论员 甘琼芳
2017-11-24 16:2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曾引发广泛关注的“格斗孤儿”事件近日迎来“反转”。据澎湃新闻报道,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恩波格斗俱乐部获得了体校资质,将作为一个九年义务教育机制之外的机构,供孩子们吃住与训练。同时,阿坝州体校将为孩子们提供正规九年制义务教育,孩子们毕业能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12月,将有近300名孩子来俱乐部冬训。

俱乐部“转正”,孩子们有了去处,还同时解决了生存与上学的问题。自此,“格斗孤儿”事件似乎有了一个让各方满意的结局,有网友称“太暖心!” 

就事论事,此事的解决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当地相关部门在工作中既按规定办事,又不拘泥于教条,顾及到了各方实际情况,尤其是充分尊重了孩子们的意愿,为解决类似两难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但如果说此事就此功德圆满,恐怕还为时过早。

首先,关于被“遣送”孩子的去留问题。“一刀切”式的遣送解决不了问题,同样,“一刀切”式的送回也非良策。现在可以回俱乐部于孩子们而言,只是多了一个选择,但并非必选项,也不等于孩子们就该回、就要回。 

确实,一些孩子在被带离俱乐部时,表现出了抗拒,但那是在焦虑离开后的生存困境后做出的无奈选择,并不代表他们就喜欢格斗生活。这些孩子回到家乡后,当地政府曾承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在这种“有得选”的前提下,他们是喜欢目前安定的生活,还是想回到俱乐部,如何取舍,都应由孩子们自己决定。有关部门应听取和尊重孩子们的意见,不可借机推卸责任,将“可以回”强行解读为“应该回”甚至“必须回”,做出违背孩子意愿的举动。

其次,对于俱乐部的监管仍不可放松。恩波格斗俱乐部此前曾被曝让未成年人参加商演——虽然不排除生存所迫的可能,但毕竟损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取得体校资质后,俱乐部理应更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杜绝违法违规商演等现象。主管部门也应对此执行常态化的监管机制,而不是在孩子们返回后就抱着“万事大吉”的态度听之任之。 

此外,选择返回或新进入俱乐部的孩子,都来自寒门,他们的家庭无力解决其上学问题,甚至连基本的生存也无法保障。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问题上,地方政府应当倾注更多心血和资源,并调动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参与,保障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此前,有网友表示赞成俱乐部让未成年孩子表演格斗,因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残酷甚或打法律擦边球在这一终极目标前都只能让位。如果说这种理解是一种“懂得式的慈悲”,那么现在这种困厄已经不复存在,孩子们的愿景应当变为怎样才“活得好”。

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不是一个俱乐部“转正”、一群孩子生存和上学问题解决就立马能做到的,需要的是足够的时间,以及各方面持续的支持与发力。 

而从根本上说,“格斗孤儿”或许只是撕开了我国事实孤儿群体的一道伤疤。据《检察日报》报道,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现有事实孤儿至少61万人。与孤儿可以获得政府和社会救济相比,事实孤儿的救助在制度设计和法律保障上均欠完善。如何让这一群体尽快纳入政府制度性救助体系,是一个宏大的课题,也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