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圆桌|中国美术高教缺少一把自己的“尺子”,中小学都有问题

张怡然 廖垣 整理
2017-11-28 09:00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第二届中国艺术教育论坛——‘双一流’建设格局下的艺术学科”近日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举行,来自国内艺术院校的教育界人士共同探讨艺术院校的发展境遇与艺术学科的内涵建设等话题,“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特选取其中的部分发言。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认为,在艺术教育发展的新命题下,要以自己的尺子衡量自己。而北大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认为,当下的中国高校美术教育本科没有质量标准或者没有可对应的体系来衡量,其实中学、小学都成问题,“我越来越发觉小学、中学跟大学是没有阶梯性的,小学的阶段解决什么,中学解决什么,应该是不同的阶梯。”

论坛现场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发展,要以自己的尺子衡量自己

新时期的艺术教育有了更多的新发展,许江认为未来将更加重视道技相生、道技合一的命题,艺术教育的问题始终是艺术创造自身的问题,艺术学习既要坚定地从技艺的角度切入艺术,倡导像哲人一样的劳作,又要将艺术追溯到技艺世界所蕴含的思想领域与存在根源中去,倡导像哲人一样思考。

其次,新时期的艺术教育将更加重视振兴艺术东方学的命题。他指出,艺术东方学就是坚持以中国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使命和担当先进文化引导与践行的担当为基础,构筑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和创作的东方新体系。

他在艺术教育发展的新命题下,提出要以自己的尺子衡量自己。第一把尺子是锤炼国家标准,磨砺办学底线。在国家标准指明的方向下,把专业队伍联动起来,树立艺术学教育教学,确立创作的评价标准,树立教学质量的育人标准,最后让有经验的负责任的专家参与完成学科评定工作。

第二把尺子是融炼评价体系。建立全国美术学院联盟,致力于全国美术学院学院的评价体系,逐步树立专业院校之间的专业体系,势在必行。第三把尺子是铸练学院标尺。不论是专业学院,还是大学里面的学院,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标尺。

“这三把尺子,锤炼国家标准,融炼评价体系,铸练学院标尺,这对于我们学院的发展,对于我们在如林的学科要求之下能够清晰我们的目标。大学里面的美术学院能够在其他工科要求之下挺直腰杆,塑造我们学科的尊严。”许江说到。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阶梯性教育的缺失和高精尖人才、长期目标、国际化

“我自己个人觉得中国高校美术教育本科没有质量标准或者没有可对应的体系来衡量,其实中学、小学都成问题。我越来越发觉小学、中学跟大学是没有阶梯性的,小学的阶段解决什么,中学解决什么,应该是不同的阶梯。对于解决将来高校跟中学、小学不同的区分,这应该是非常重要,影响会越来越显现出来。”丁宁这样说到。

丁宁认为,在建设“双一流”艺术学科上有三对关系需要思考。首先是国家人才需要和扩招之后培养的状态不对称。教学工作跟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之间的不匹配成为了严重的问题,从制定国标的角度来获得基本线,其他院校再发挥自己的特色和长处,培养人才的工作才会做得比较有序。

阶段性和长期,甚至是终极目标设定的矛盾是他第二个思考。从最初的211工程、985工程,到现在的“双一流”学科,每个阶段是根据国家的发展和经济实力决定的,但其中地区与地区之中不平衡非常明显,每个阶段跟长期或者将来最终定位的目标结合起来。“如何去设定一个长期发展的目的,最后有一个终极目的,不是说越高越好,而是越细越好,做好切合自身的学校的类型或者等级,发挥出自己的长处,今天是思考这些问题的时机。”

本土化和国际化是丁宁第三个思考。“双一流”要变成能落到实处的建设规划就要有相对国际化的参照评定,吸收留学生数量上要与国际一流学校看齐,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的关系要恒定。

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东方学是自主发生的,可重新检视当下

关于视觉东方学在国美模式中的体现,高世名认为,“我们的东方学不是萨伊德所批判的西方的构造,是我们自主发生的,把我们的传统在当代中国人的意境神土壤中重新生长出来的一个新的东方艺术的复兴计划,它要重新来检视我们的道和器的关系、心和物的关系、体与用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群和我的关系。”

林风眠先生艺术运动社的前辈们有四句教: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当年艺术运动社的这四句教实际上在今天依然适用,并且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90年前,艺术教育的责任是塑造新民,要真正完成人民的生活。90年后,艺术教育的任务是社会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创造性能量。”

王赞(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新形势下艺术学校建设与艺术学科建设的三点思考

新形势下艺术学校建设与艺术学科建设有了极大发展,王赞提出了他的三点看法,首先是艺术院校应该有充分自信。艺术素质与质量在全球艺术多元文化的价值评判下,社会逐渐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社会普遍对艺术人才有了莫大认同感,艺术人才有了更广泛领域上的出路。

其次,关于艺术学科研究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内在动力应该来自于自身的学科建设,自身学科的动力和研究决定了这个学科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既要站在自身的高度上研究自己的内在动力,同时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独立的精神和独立的精神体系。在这样一种建构下和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跨学科的合作、融通、交流。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科才能够真正获得其他学科的支持和扶持,使我们的学科更加强大。”

第三,中国大学应该建立独立的评价体系。按照西方国家大学的建制、体制、方式来排名,是永远不可能进入主流的,所以如何建立自己大学的评价体系非常关键。“对于自身艺术学科评价体系的建构是尽快能够达成共识并且尽快成为国家评价体系的,这其实也是很多院校期待的评价体系,既掌握了自身的评价的话语权,同时也是让我们和世界有更多交流的、对等对话的权利。”

曹意强(中国艺术教育研究所常务副院长):评估体系是艺术学科发展命脉上的最关键的枷锁

曹意强在论坛中汇报了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成立以来做的主要工作,并探讨了我国艺术学科所面临的困境,他认为建立艺术评估体系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艺术学科的设置问题,人们对于艺术学科性质的认识比较模糊,一级学科的建立缺乏艺术学科的真实范畴的划分。二是创作与研究的关系问题,不能把文字的成果当做评估艺术院校的唯一成果,创作的评价体系必须建立起来。三是学位制度问题,研究与创作两种学位要同时建立。

根据这三个关键问题,曹意强提出了要建立三种评价维度:一是国家指标,二是社会与历史形成的评价维度,三是学校自身的评价体系。“如果我们国家、政府、学校把刚才说的困境解决了,每个学校都按照自身的特殊资源、人才资源、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来做,多元进行,使我们每个民族都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像艺术家一样工作、像艺术家一样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了希望,民族复兴首先是文化复兴,文化复兴最重要的是审美品质的复兴,审美品质是一切创造的最高标准。”

中国艺术教育研究所常务副院长曹意强

张杰(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艺术教育管理要秉持三大原则

张杰认为,艺术教育管理应该有三个理念:一是弹性式管理。二是灵活自然的管理模式。“要做艺术个性、艺术人才生长、艺术发展,要因势而导、顺势而为。”三是要有一个体现管理。毕竟属于高等教育,不能越过红线。

在评价艺术教育成果时,他提出尤其在高校教师成果认定上,实际上放弃了自身艺术相关的要求和规矩。“在评职称的过程当中,看不到一个老师的作品,全部是表格,全部都是这篇文章、那篇文章,看不见一件作品。评音乐的,你听不到一点声音。对艺术院校老师评职称是非常难的,应该把三几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的理念讲出来,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而我们现在评价老师的时候把评判的标准让给了那些所谓的核心期刊。”另外,建立艺术院校联盟,制定适合艺术发展的评价体系也至关重要。

石村(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口号下的艺术教育,切勿内涵不足

石村在论坛中提出了建设“双一流”过程中自己的思考,他指出要做好自身的基础建设,学科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有专业群体支撑,要做好一流学科建设,离不开稳定的、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面对艺术教育存在的怪象和问题,他提出了四个疑问。

第一,艺术专业自身的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自身的课程体系是否在当今具备,以什么样的媒介、以什么样的形态来呈现。第二,公共艺术作为热门的专业,背后学理上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思考,究竟是社会学意义的概念,还是可以成立独立的专业。第三,美术学科存在自我贬低和的自降门槛的现象。第四,艺术学科的评估体系没有标准根本没有办法建立。“我们自己要站在高等教育非常严肃、非常严谨、非常科学的立场上,在这样一种精神下研究我们的问题,把我们的建设真正做上去,否则我们很有可能表面非常热闹,实际上没有内容,口号都叫得非常响亮,实际上内涵跟不上。”

与会人员合影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