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在商业之余呈现更多的公共性

澎湃新闻记者 钱雪儿
2017-11-25 12:28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11月的上海艺博会和展览云集,而在香港,每年3月都是这座城市的“艺术月”,其中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则是一大重头戏。巴塞尔香港艺术展为世界各地的画廊提供商业平台,交易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一展览的核心。但另一方面,作为一项公共艺术盛事,如何在商业之余,呈现更多的艺术价值与公共性,也是展览所考虑的重要内容。11月24日,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黄雅君(Adeline Ooi)在上海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不必自欺欺人,事实上,香港巴塞尔就是一个商业平台,但展览本身的内容为其赋予了公共性与艺术性,巴塞尔香港艺术展希望让公众参与艺术。
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黄雅君
第六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将呈现248间来自32个国家级地区的艺廊,展出由知名及新晋艺术家的广泛创作,艺术品横跨二十世纪初的现代时期至最近期的艺廊。展览将于2018年3月29日至2018年3月31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除了回归艺廊,第六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还将展出28件首度参展的艺廊。其中14间来自亚洲及亚太地区,包括在台北及北京设有展览空间的亚洲艺术中心;上海的胶囊上海、东画廊及没顶画廊;德黑兰的Dastan’s Basement;首尔的Gallery Baton;新德里的Gallery Espace;在釜山及首尔设有展览空间的Johyun Gallery;东京的Maho Kubota Gallery等等。

除了展会的主要展区艺廊荟萃(Galleries),第六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还将设有亚洲视野(Insignts)、艺术探新(Discoveries)、策展角落(Kabinett)、光映现场(Film)及艺聚空间(Encounters)。

往年的策展角落
澎湃新闻:艺术展本身和香港这座城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Adeline Ooi:我们一直说,做成这样的展览,需要全城倾力。巴塞尔香港艺术展不止是和我们、和展览中心有关,而是和整个香港有关。所以每一年我们都是和香港各界一起合作,其中包括非营利机构、博物馆、画廊。此外,我们还和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合作,了解各地的动态,因为我们希望人们不止是来体验香港,而是来体验亚洲的各个城市。我们和各界、各个城市通力合作,保持信息的更新,这样才能为每个来看展的人呈现一场美妙的表演。

香港和巴塞尔之间是双赢的。来香港的人越多,对香港也越好。不是每个来香港的人都会来看展,但我们希望每个来看展的人都能感受香港。我觉得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亚洲正在发生一些很棒的事情。

澎湃新闻:去年的展览期间,香港本土艺术家伍韶劲建造了一座穿梭在光影中的电车,车内关于香港的影片与车外香港的现实相互交错,呈现时空的流动。今年的巴塞尔香港艺术展是否会举办类似的城市公共活动?

Adeline Ooi:三月一直是香港的“艺术月”。不止是我们的艺术展,到时还会有很多其他的艺术活动。我们不会刻意在展览之外去举办什么音乐会等等。至于在今年的巴塞尔香港艺术展上是否会有类似“光影电车”的公共项目,还有待公布。

伍绍劲建造的“光影电车”

澎湃新闻:今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和往年相比有什么新的地方?

Adeline Ooi:我觉得今年的巴塞尔展在构成上和去年不会有什么变化。去年我们引入了一个新单元:策展角落(Kabinett),今年我们会延续那些往年已有的部分。我觉得不断地引入新的东西并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是展览的质量,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所以今年的展在构成上和往年一样,也会有向公众开放的光映现场等等。在展览内,也许唯一不同的就是参展的画廊。

澎湃新闻:在整个亚洲艺术圈的影响下,巴塞尔香港艺术展呈现怎样的发展?

Adeline Ooi:展览能够为那些不熟悉亚洲的人提供了解亚洲动态的平台。当你来到展览,你会发现每年我们都会涌现出新的、蓬勃发展的年轻亚洲画廊。巴塞尔香港艺术展能够让你看到这些亚洲画廊的发展。此外,你能看到亚洲藏家的品味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样,他们对其他文化、国家的艺术越来越开放,他们越来越了解艺术,对自己想要的东西越来越精通,来自亚洲的藏家人数也越来越多。我们一直将自己视为亚洲的国际艺术展,我们担当的是东西之间的桥梁,并且将自己与亚洲的不同地方相连接,因为有时即使在亚洲,我们也会因为语言、文化、历史、政治而彼此分隔。但现在,这样的情况在改变。比如在前两周的上海,你能看到来自新加坡、上海、香港等各地的艺术圈人士聚在一起,人们变得更想了解彼此,关系也更加友好,这样的场景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往年巴塞尔香港艺术展现场

澎湃新闻:对巴塞尔香港艺术展来说,商业性与艺术性之间是如何平衡的?

Adeline Ooi:我们不必自欺欺人,事实上,香港巴塞尔就是一个商业平台,我们让248个画廊展示他们的作品。所以,展览的一大核心就是,人们是来进行交易的。但是我们同时关注展览的高质量,我们希望这些画廊来到香港,是带着“最好的艺术”来的。当我们关注质量的时候,展览在商业之外的元素自然出现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在吸收学习新的东西。比如在策展角落,画廊可以向人们介绍一些新的艺术家,观众和藏家则能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及不同的创作时期。而在光映现场和“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单元,则体现了公众参与度,因为我们认为展览不止是和艺术买卖有关,而是要和人们分享,让他们参与其中,告诉他们艺术并不只是为那1%的富人准备的。通过那些著名演讲者们的讲话,我们的展览被赋予了教育意义,我们在共享知识。至于影片,我们认为这是最容易让人接触艺术的一种媒介。因为有些人认为,艺术很遥远。但是当你观看一部关于某位艺术家、某位藏家的影片时,你能接触到艺术。比如你看蔡国强的《天梯》时,你不可能不被他所做的事情而打动,你一定会钦佩他身为艺术家的热情和付出。

对我们来说,展览的意义有很多层。如果我们只是关注买卖的话,我们大可搞一个只有买家与卖家能够进入的专业交易平台。但是我们希望展览是为公众呈现的。在亚洲,艺术家对大众来说还是相对陌生的。我们希望能够分享那些信息。有时会有人觉得,我没有钱买那些作品,艺术和我有什么关系,但有的时候,关键不在于拥有,而是去感受、去欣赏某一杰出的艺术作品或某部很棒的影片,并从中得到灵感。所以我们觉得这就是我们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做的平衡。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