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建?专家:在体制创新中寻求最大公约数

黄应来 阳婷 周伟/南方网
2017-11-25 15:50
港台来信 >
字号

11月22日上午,第六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在广州举行。  南方网 图

11月22日上午,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科联、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等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南方智库论坛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主题,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等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义、推进大湾区建设的难点、具体路径以及广东如何构建开放新优势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许多真知灼见。

一体联动是大湾区发展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

专家们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湾区的提出将为粤港澳地区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本次论坛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恰逢其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直面的问题是,粤港澳三地实行不同社会制度、采用不同法律体系、分属不同的关税区,且城市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诉求、利益也不尽相同。在这一现实情况面前,如何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专家学者们几乎一致认为关键在于体制创新。

“一体联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恒山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地区有很多优势,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协调性不够强。不仅存在同质竞争,还存在行政分属、各自为政的问题。他认为,通过深化合作形成一体联动的格局,不仅应当成为制定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核心所在,也必然成为大湾区建设发展的保障所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智慧、机制、平台,也需要胸怀、魄力、远见。”

怎样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联动,范恒山从树立平等意识、坚持一体规划、制定行为准则、建立协调机制、共建合作园区、探索通行体制、实行联办模式和打造创新平台八个方面提出建议。他说,考虑到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国两制”、双关税、双法律体系等实际情况,推进一体联动需要进行深层体制创新探索,通过探索形成连接三地的体制通道,找到体制创新的方向,寻求三地规则可接轨、可打通的最大公约数。

澳门经济建设协进会理事长杨道匡也认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首要解决的是三地制度衔接的问题。他以港澳居民往来内地碰到的障碍为切入点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政府有很多关节没有打通。他建议,要消除政府层面的障碍,比如实现通关更为便利化,为粤港澳合作提供机制方面的保障。

郑永年说,如果粤港澳大湾区不在体制上进行创新,那就只是物理上的一种调整,不能产生化学反应。他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在体制创新上会有所突破。

以公共品合作为突破口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很多方面,要进行体制创新也面临千头万绪,专家们建议,从公共品入手率先进行体制创新。

杨道匡认为,在未来大湾区城市群合作中可以首先选择公用事业为突破口,如成立粤港澳三方组成的股份公司,在供水、供电、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等民生问题上共同投资、管理,让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感受到湾区合作的成果,从而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初期合作可以聚焦在公共品方面,包括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因为这既是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事情,也是推动区域内要素流动的前提。他说,现在做产业规划,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要建立在公共基础设施先完善的基础上,使要素能够更充分地流动,形成各地区的产业集聚,这样才有各地区的专业化特征。

构建广东开放新优势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东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也是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迟福林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东的关键作用在于加快开放转型,尽快形成全面开放新优势。他的观点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开放转型。迟福林认为,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全球贸易进程与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推进开放转型,不仅可以加快形成广东对外开放新优势,还可以进一步突出广东在我国开放全局中的战略作用。在此基础上,他建议,把服务贸易规模达到2200亿美元、服务贸易占外贸比重达到20%,作为未来几年广东开放转型、形成开放新优势的硬约束。

迟福林说,广东的突破口在于能否加快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进程。尽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既有利于广东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加速广东发展、转型升级,更有利于推进“一国两制”的实际进程和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

“广东过去的改革开放,就是通过开放推动发展,找到标杆、找到差距。”王珺认为,加强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广东可以从优化自身营商环境入手,广东需要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提升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在营商环境上缩小与港澳地区的差距。“我们先把自己的营商环境做好,好的营商环境增加了更多合作空间和可能性。”

“我们需要利用新技术、新发展,构建超越政府的新发展框架,把粤港澳大湾区放在新的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把握大势,继续引领广东发展的2.0。”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说,改革开放是广东发展的1.0版本,通过改革开放很好地利用了港澳积累的经验、技术、资本,也带动了广东发展。未来,广东要利用现有基础发展智能化制造业,引领新经济的潮流,开创新的外向发展空间,着力发展产能合作、构建内外经济连接。

(原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建?专家:在体制创新中寻求最大公约数》)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