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展|就这样看清赵孟頫的“伪作”与布尔乔亚笔下的超现实

小树,luvyi,Napopo
2017-12-06 08:43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热展,本期评点展览有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赵孟頫书画特展”,以赵孟頫的创作源流、艺术作品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明线来讲述“赵孟頫故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路易斯·布尔乔亚:展开的肖像”,展现了艺术家如何将生命中的重要联系成为其创作源泉。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fzbyspl@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赵孟頫书画特展

地点:故宫博物院

展期:2017年9月6日 - 12月5日

点评:展览从赵孟頫的创作源流、艺术作品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展现他在书画史上的地位,而这次特展也是按照这些明线来讲述“赵孟頫故事”。展览的学术性很强,赵孟頫年谱和作品分期比较详细,同时注重了题跋的展示。辨伪部分把真赝之作进行直接的对比,读后也极有收获。

评星:四星半

跨越北京最好季节的赵孟頫特展,从九月到十二月在故宫西路的武英殿开门迎客。赵孟頫作为一个文人书画家,能够从他的寓目之作、收藏之作中了解他的创作源流,从他的交游圈了解他对时代“文气”养成的培育,从后代赵孟頫风格的作品中了解他在书画史上的地位,而这次特展也是按照这些明线来讲述“赵孟頫故事”。

在书画源流部分,故宫拿出了有唐代宫廷监制标签的国诠《楷书善见律卷》——屈指可数的唐楷精品写本,对赵孟頫的小楷创作有所影响。还有赵孟頫曾经寓目的杨凝式《草书夏热帖卷》,也是故宫十几年未见展出的名品,很多观众看了之后直呼过瘾。在辨伪部分,几件“教科书级别”的伪作,如其书法《道德经》,通过现场的真赝原作对比,这次也能看个真切。

赵孟頫作品真赝辨伪部分的展品

赵孟頫《归去来辞》

在赵孟頫书画部分,隐藏着一条“情感”暗线,能看出他对赵宋、对蒙元、对家人的复杂感情。《草书千字文卷》的题跋显示,他从湖州到北京出仕元朝的路,磨磨蹭蹭走了一年还没出浙江,而且题跋落款为“开封赵孟頫”,开封是赵宋王朝的故都,可见他对赵宋的眷念、对应召就元的矛盾心理。

而在其艺术影响部分,再现了元四家挂轴挂一面墙的圣象。黄公望的可靠真迹本来就不多,而此次一下就拿出来三件,水墨、浅绛两种面目均有代表作展示。同时,展览还汇集了赵孟頫、管道升、赵雍、李衎、高克恭、顾安、吴镇的11件竹石图,可谓是一次难得的元代竹图展示,提供了整体认识元代竹图的机会。

赵孟頫《浴马图卷》

展览的学术性很强,赵孟頫年谱和作品分期比较详细,也将学界存在争议的作品摆了出来,比如在《浴马图卷》、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卷》,以及倪瓒《秋亭嘉树图轴》前就听到不少议论。展览注重题跋的展示,许多题跋拉开很长,像揭傒斯、欧阳玄这些较为少见的题跋也能见到。

故宫武英殿正殿复原场景两侧,为展览设计的高大展柜,展示书画长卷效果很好,可比较浅的展柜不利于灯光的倾泻,导致元四家挂轴的光像是用来检查伤病的,对于观看很不利。或许是为了照顾场景的营造,挂轴挂的太高以至于不少观众看不清作品的上半部分。(文/Napopo)

路易斯·布尔乔亚:展开的肖像

地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时间:2017年9月24日-2018年1月28日

点评: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笔下兼具现实和超现实元素的描画,也正是她本人恐惧、欲望和脆弱性的反映。艺术家的反复描摹,亦是一种对于自身的疗愈和纾解。展览中大量作品都是布尔乔亚的版画,其他媒介的作品相对较少,对于观众来说稍嫌不过瘾。

评星:四星

蜘蛛是路易斯·布尔乔亚最著名的形象,不过,对艺术家来说,蜘蛛并非一种不祥或可怕的生物,而是代表了母亲的事业和对于儿女的保护。布尔乔亚的母亲以修复挂毯谋生,在艺术家2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诞生于修补者之家,”布尔乔亚曾经这么说过,“蜘蛛就是修补者。如果你捅破了蜘蛛的网,它不会恼羞成怒,它会继续编织以修补蛛网。”

路易斯·布尔乔亚标志性的蜘蛛作品

布尔乔亚兼具女性艺术家所特有的灵性和野性,同时,家庭生活和亲密关系在她的作品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比如说,展览中有一件作品,布尔乔亚将自己的儿子画成了一座摩天楼。另外一次,她将自己画成一只母鸡,保护着三个蛋,代表她自己的三个男孩。

布尔乔亚的作品探索母性,也探索男女关系,这些生命中的重要联系,成为她创作的源泉。事实上,它们本身曾经一度给她带来巨大压力,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布尔乔亚曾经接受了密集的精神分析治疗。这部分的经历,在她的创作中,也可以看出端倪。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笔下兼具现实和超现实元素的描画,也正是她本人恐惧、欲望和脆弱性的反映。艺术家的反复描摹,亦是一种对于自身的疗愈和纾解。

路易斯·布尔乔亚作品

布尔乔亚同样关注女性自身的议题,将其置于文化、自然等环境中进行考察。例如,她会让女性像树一样从地面生长起来,或是让头发繁茂地延展出去。她将圣塞巴斯蒂安画作一个女性形象,起初她的头上还顶着自己的三个蛋,在而后的作品中,艺术家砍掉了自己的头。这种表达方式让人触目惊心,也令人充满感触。“横向插入身体的箭矢构成了外部环境……奔跑的身体只想要生存。”或许这正是艺术家对于环境的亲身体察。

艺术家曾说过,版画于她而言不仅是复制性的媒介,更是创造性的媒介。展览中大量作品都是布尔乔亚的版画,这部分版画正是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重要收藏。展览同期,博物馆推出的网站也将全面介绍布尔乔亚的版画作品。或许,配合网站的内容,将能够更好、更全面理解布尔乔亚的艺术风貌。不过,在展览现场,仅有版画呈现对于观众来说依然稍嫌不过瘾,特别是考虑到布尔乔亚生前是一位长居纽约的重要艺术家。对于博物馆来说,提供一些其他媒介的同主题作品,或许可以帮助观众加深认识。(文/小树)

Why New York:陈丹青、马可鲁、冯良鸿作品展

地点:外滩三号沪申画廊

展期:2017年11月2日 - 2018年1月7日

点评:展览让他们以近作再次聚首,纽约就像是一条线索,把他们串在一起,向观众展现了他们年轻时的模样。看似只是描摹画册的陈丹青实则野心勃勃,用绘画的方式将沦为复制品的艺术品回归了艺术;马可鲁一心想摆脱过去的成就,获取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冯良鸿则琢磨着再画着新的变化……

评星:三星半

凭着频频的曝光和犀利的言论,陈丹青无疑是国内最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他在台上的学者形象深入人心,但年轻时愣头青的模样又有几人见过呢?

九十年代,陈丹青、马可鲁、冯良鸿三个搞艺术的上海男人,不约而同地奔赴纽约,开启了各自地海外生活。因艺术之缘,他们在异乡结为好友。无人问津他们在国内时的那些成绩,日子都要从头来过,像所有纽约的无名画家那样靠各种方式挣钱养活自己,养活艺术。大概这样的岁月太过深刻,大概坚守纯粹实属不易,大概相伴左右的同伴越来越少……二十年来,三人凑在一起块儿办了四场联展,多少有些共勉打气的味道。近日在上海沪申画廊举办的《Why new york》让他们以近作再次聚首。纽约像是一条线索,又把他们串在一起。

《毕加索之六》,布面油画,陈丹青,2014年

或许正是如此,在《why new york》的展览中,莫名会让我产生一种温情,沿着展区一点点迈步过来,总像是个窥探者在透过这些“窗口”往里探望。他们到底是谁?他们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以这种窥视的方式,倒让这些或晦涩或懵懂的画面变得异常生动。

看似只是描摹画册的陈丹青实则野心勃勃,一方面他用绘画的方式将沦为复制品的艺术品回归了艺术,另一方面还延续着90年代想梳理正统艺术史的抱负;经过几年低迷的马可鲁一心想的是摆脱过去的成就,获取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全新创作的“啊打”系列中,可见李小龙出拳时酣畅;而年纪最小的冯良鸿,看似谦逊的外表下却还能感觉铆了股劲儿,琢磨着再画着新的变化……

《Ada-钴紫 No.2》,画布油画,马克鲁,2017年

某种意义上而言,那些年轻时躁动不安的灵魂,并未屈服进入“知天命”、“耳顺”的人生阶段。回首以顾的初心里,多少还有一些激情的余温。当然,对于观众而言还是要顺便提一句,这显然不是那种特别“好看”展的,但静下来逛逛会觉得挺舒服。(文/luvyi)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