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网:国家铁路局清理了乘车证,第二步期待中国铁总的清理

微信公号“光明网”
2017-12-03 17:18
舆论场 >
字号

铁路工作证(左)与乘车证(右)  微信公众号@人民网 图

有关铁路系统“内部乘车证”的传说,尤其在八项规定后,大概很多人对低调如斯的它多是“听过没见过”。12月2日,记者从国家铁路局了解到,国家铁路局对全局工作人员持有铁路乘车证问题进行了专项清理,目前已经完全撤销乘车证,铁路职工公务出差乘火车一律购买火车票,按规定办理财务报销手续。

这个值得点赞的“专项清理”,严格来说并不算“自理门户”。因为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同日发布的消息说得很明白:针对日常监督中发现国家铁路局系统工作人员持有中国铁路总公司制发的铁路乘车证可以免费乘坐火车,以及铁路乘车证管理不严、公私不分等侵占铁路企业利益的问题,2017年初,中央纪委驻交通部纪检组专门向国家铁路局党组发函,要求对国家铁路局系统工作人员持有铁路乘车证问题进行专项清理。

这里提到非常关键的两个点:第一,铁路乘车证被发现,是“日常监督”中提供的线索。很多人应该还记得以下案例:2014年,西安一网友爆料称,在广州南至西安北的G96次高铁列车上捡到一张神奇的票,相同区间,票价2元,而自己的票价却为813.5元。无独有偶,2015年《中国经营报》亦曾报道了下面的事:5名铁路员工欲无票搭乘高铁一等座而引发一场打人事件,将惠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其下属企事业单位200多万人的“内部票”福利曝光在公众面前。此后的2016年,青岛还破获了制售铁路职工乘车证案,两名嫌疑人被刑拘。星星点点、丝丝扣扣,中纪委有所警觉只怕是迟早的事了。

第二,铁路乘车证的问题,并不是“一场美丽的误会”。先请注意中纪委的措辞,是“管理不严、公私不分”;再请注意中纪委开出的处方,“纪检组发函要求专项清理”。那么,无可辩驳的是,当年铁路乘车证事件后的洗白之词,大概在法理逻辑上都失了底气吧:《广州到西安2元高铁票 原来是内部员工出差车票》,果真合情合理吗?《无需戴“有色眼镜”看待铁路“内部票”》,当真是场误会吗?《美国铁路职工也有享受工作免票的权利》,又来“国际惯例”搅局?

说这些的意思,倒不是要痛打落水狗,而是在清理铁路乘车证后,仍须达成底线的共识。内部票也好,乘车证也罢,确实是个历史的产物。只是,即便黑格尔所谓“存在即合理”的逻辑,前提也是有“存在”的理性兜底。不能说所有的存在都合理,更不能把所有的妥协和骄纵都误会成正义。数年前,就有媒体在质疑——尽管一线铁路职工管理越来越紧,但“各铁路工程局、设计院、铁总下属的广告传媒等公司都有权开具乘车证。且由于一些铁总直属的单位级别较高,许多职工的乘车证使用范围都是全国通用。”今日看来,当年的这些质疑声,和眼下中纪委“管理不严、公私不分”的定论,大概也是有着逻辑关联的。

昨天的消息称,今年1月15日,国家铁路局对持有的445张乘车证全部清理取消。很多人认为这个数字太保守,有点避重就轻的意思。这里确实需要解释一下:政企分开后,作为政府部门,国家铁路局负责铁路行业监督管理工作。换言之,这445张乘车证是铁路系统“权力部门”的清理结果,至于作为企业部分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乘车证的清理大概还要放在国企监管的第二步来期待。

其实,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铁路运输的根本属性,在中国都没有大变化。发展市场经济这么多年,权力和市场的边界早就清清楚楚,能报销解决的就不该有“特权证”,能各自安好的就不该政企不分——这些烂熟于心的老道理,自然不该在基础行业和关键部门继续暧昧犹疑下去。

别了,铁路乘车证!与其说这是一个行业规则的告别,不如说这是对法治市场最深情的告慰。

(原标题为《别了,铁路乘车证!丨光明网评论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