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宪法日|学者:推进法规备案审查是贯彻宪法原则的重要举措

澎湃新闻记者 邢丙银 实习生 林钰颖 李红杜
2017-12-04 19:35
来源:澎湃新闻
法治中国 >
字号

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除了在这天宣传学习宪法外,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该如何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十九大报告首提合宪性审查有哪些深意?近期全国人大常委会经备案审查,纠正多起地方法规规定,这一举措和维护宪法权威有何关系?澎湃新闻就此采访了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

秦前红说,在宪法日当天,各地宣传宪法既有规定动作,也有一些自选的动作。在规定动作方面,比如说恰好有干部任命,按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要举行宣誓仪式;自选动作是各地方和部门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宪法宣传活动。比如在湖北,很多地方有宪法的宣讲,朗读宪法的条文,根据宪法内容进行文艺创作表演等。

“我们有一个特定的日子去纪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平常之功中,每一天都要去学习了解宪法,遵守宪法,对于违反宪法的事件、行为,要有矫正的措施。久久为功,日积月累,我们民族的宪法意识、宪法信仰才会提高,最终宪法行为才会真正落实。”秦前红说,宪法要铭刻到每个人心中,要化作一种信仰,树立宪法权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秦前红说,这是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合宪性审查,学界的解读是,这意味着,下一步在中央部署下,可能会启动成立一个专门性的合宪性审查机构,比如全国人大宪法委员会。再者,以此机构的运行,颁布有关宪法的解释法予以配合,真正达到维护宪法的目的。

秦前红进一步解释说,十八大以前,谈依法治国的表述是“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此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关键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这些都是纲领性的倡导,不过尚没有具体的制度予以落实,法律界期待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处理合宪性审查或者违宪性的问题。

近期,包括澎湃新闻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多起公民就地方法规提出备案审查建议的案例,如108名研究生就重庆等地著名商标法规予以审查、4位劳动法专家就地方计生条例规定“超生就辞退”予以审查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备案审查室经审查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予以纠正。

这些案例和推进合宪性审查,维护宪法权威有何关系?秦前红说,推进合宪性审查重要的一个内涵是保持法治统一。我们国家有一个法律体系,体系的顶端是宪法,是以宪法的原则和精神来统领。保证法律体系内部的有机统一、和谐一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下位法不能违背上位法,不能和上位法相抵触、相矛盾。法规备案审查室就地方法规规定予以审查,正是保障宪法精神、宪法规定和宪法原则贯彻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

令秦前红感到比较欣喜的是,近来他看到,公开的备案审查案例越来越多。他认为,这种趋势或是因为在法治发展过程中,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法治意识、宪法意识不断提高,遇到此类问题时,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提出审查建议,所以类似案例不断增多。

他还指出,我们过去的政治文化多强调和谐、强调协商,不主张对抗,针对有争议的问题,多采取内部消化的方式处理,比如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现问题后,会把相关法规、司法解释的制定部门召集来,指出问题,予以改正。

“老是内部消化,只能解决个别的问题,但没有达到教育全体人民、提高整个社会法治意识的目的,还会让社会产生一种‘备案审查制度是摆设’的误读。”秦前红说,法治需要公开来树立权威,通过公开彰显某种处理后果,从而体现制度的尊严。公开备案审查案例,就是要证明该制度是有力量的,是长牙齿的,不是摆设,从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