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虎宝宝“诗与远方”的思考:大学生环保就是捡垃圾?

2017-12-05 11: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最近看见陈文曦前辈一篇文章“从一名公益志愿者转型成为环保行动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文末提及期待与大家一起关注环保、支持环保。一时兴起,我写下这篇随笔其一动动许久没有思考的大脑。也是回应前辈,一起去探讨环保,聊聊诗与远方。

以年龄来看我今年还未二十,自然没有多少人生阅历。从环保公益来看,大一加入环保社团,今年大三在学弟学妹面前已经戏称自己是个“老年人”。做一件时间久了难免会有感情,一定会发现许多问题:善思者反思所做之事,善行者尝试改变。如果知道哪里出现问题,就要去尝试努力做到更好,为什么不试试呢?

前辈一篇推文大抵想得知己聊聊远方,我与他虽有共同语言,却奈何诗好写,远方路坚且难。在环保社团时经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环保?环保是不是捡垃圾就可以?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后来我学着解答疑惑并邀请他们参加环保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思路的逐渐成熟,我有了新想法:既然别人总问“环保是否就是捡垃圾”这个问题,那我不妨就从“捡垃圾”即先从垃圾回收开始谈起。“环保”一次给大众的第一印象无异乎不乱扔垃圾、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低碳出行等。经常有人跟我抱怨说:“团委老师老是想让我们去捡垃圾,清除小广告”,这些话我听着是有几份刺耳的,不得不让我去深思高校的老师学生尚有如此浅显认识,那社区呢?农村呢?大众呢?根深蒂固的意识阻碍了环保文明的发展。
我喜欢以公众环保和专业环保来区分社团活动或NGO项目。公众环保诸如节约用水、拒绝一次性筷子、少吃外卖、低碳出行、植树造林等等,多以政府倡形式出现。那么诸如水质监测、大气监测、物种多样性保护、环境教育、自然体验等则专业性较强往往需要专业手段的运用。这段时间我尝试了跨领域环保公益合作项目—完成一份有关资源回收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结合的文案。
我的专业是环境科学,在环保社团任职两年,却也常常对环保事业深感迷惑与不安,偶尔也会有放弃理想混口饭吃的想法,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请教近现代文学史老师环保文学的时候,老师随口说了这样一句话:“环保终究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科学当然是不行的”。听完我顿时醍醐灌顶,似乎看见一丝光亮。不同的职业、不同阶层、甚至相同环保专业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对环保都有自己的定义,我想这些环保概念和意思的总集便算是真正的环保吧!从不同的意识层面出发,做天下大同的事情,为社会为人类为地球总能做些什么。无论你学什么专业,也无所谓你是什么职业,只要你有一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环保和公益奋斗的绿色的心,一切的故事就可以开始了。
机缘巧合接触到一批环保大咖,从较高的平台出发得以接触到各种人群,见识的环保也不一样。环保概念毕竟太大,大学的后半阶段想探索如何将环协人价值观过渡为到普世价值观。我认为,一个环保社团成功与否不是社团内部的狂热自high,而是要看它影响了多少人参与环保、践行环保,让多少人有一颗“绿色的心”。二十余年的高校环保探索没有解决掉随手关灯,没有解决掉白色污染,也没有解决掉粮食浪费。反而滋生了外买问题、快递问题。大家不免有些迷茫,不知道前路如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自然体验,可是内部矛盾没有解决,我无心其他。环保社团如若不去解决日益严重的校园环境问题就不能称之为一个有活力的好社团。
十九大提出了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的概念。中国有两千多所高校、几千万名大学生,几千个环保社团。几乎每个学校都有环保社团存在,也就出现了无数的环保人才。中国有很多社区,却不见得有相对应的环保志愿者能服务到每一个社区。从社会组织对高校环保的资源倾斜角度来看,这个现状无疑是悲观的。高校环保出现了问题,不代表高校环保社团不重要,不过是暂时陷入困境。2000年左右,中国环保社团井喷式萌发,直至今天,有的萎缩,有的枯死。似乎大家都用一句高校环保社团为社会公益组织提供人才来概括环保社团的作用。环保社团培养了多少种子无从而知,但现实是只有极小一部分的种子支撑起了社会组织。总是听到NGO缺环保人才,感慨现在的孩子不热衷于公益。我想其实是更多的环保人才看到前进路上太多阻力,大多心累了、心死了,不想继续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毕竟把自己两年的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甚至更多的时间都给了环保社团却不见其改变依旧,不免有些心累和失望,只得苟且于生活。
提到环保人才,想到在暑期社会实践前的那段时光,,古人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环保方面,有修身的境界大抵已是环保社团砥柱。然而想要做好环保需有“平天下”的眼光。有很多人问:你这个活动或者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大抵就是想看看你的境界吧!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平天下的理想伴随着我。常常想起这样一句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在困苦的时候想想这句话不由得多了几分勉励与警示。其中之味道也只有自己能体会。我以一名大三学生的视角来看高校环保。我认为:高校环保社团需要项目分享平台或交流网络去对接NGO。我建议各位可以进一步尝试下,不管怎样总是有人要去行动的。

最后自我介绍下:我叫张本利,你们可以称呼我为“虎宝宝”,来自安徽,今年19岁,重点来了—单身可撩(18919733179)

注:文中照片由作者提供

文/虎宝宝  审/linlin  编/Ange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