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图书“挂名主编”灰色利益链(上):扉页多出几位“副主编”

陈席元 叶含勇/新华社
2017-12-09 17:02
中国政库 >
字号

“拿到正式出版的书以后,我才发现在版权页和扉页上,副主编加了好几位,一个都不认识。”

近日,高校教师刘强西向记者爆料,若干年前他参与了某高校出版社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XX导论》一书的编写,该书2009年出版,由刘强西的同事、资深教授张文彬担任主编。

“当时,张文彬教授召集我和另两位同事赵顺良和孙玉刚一起编写,大家分工,各写了3章左右,最后由张文彬来统稿。”刘强西老师回忆,当他拿到书稿时,意外发现副主编多了3个人,而且他并不认识。

记者辗转得到了这本2009年版的教材,在扉页背面看到了“编写委员会”名单,副主编一栏,除了刘强西和赵顺良,还有李佳顺、宋志国、王爱东。据刘强西指认,这几位不认识的“副主编”,正是李佳顺、宋志国、王爱东,而另一位参与编写的同事孙玉刚的名字,却没有出现在编委会名单上。

记者细览发现,这本《XX导论》的“后记”由张文彬执笔,其中第三段详细介绍了参与写作的人员分工——第一章由张文彬、杜鹏祥(刘强西的学生)合作编写;第二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由赵顺良执笔;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九章由刘强西写成;第五章和第八章由张文彬、孙玉刚编写。最后统稿由大家共同修改完成。

那么,多出的3位副主编是从哪儿来的?刘强西说,从编写到出版,全过程没有人和他们打过招呼,但由于出版合同通常是五年一签,现在早已过了追溯有效期,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时隔几年,这事又被提起来了。据张文彬介绍,上述高校出版社的一位责任编辑再次联系他,表示想对旧版进行修订再版,而且还对他说:“我们还有一个人想评职称,想加个名字。”

从12月6日开始,记者以某高校出版社编辑的名义,以教材再版需要修订为由,与这几位“副主编”先后取得了联系,分别向其索求当年参与编写的教材底稿。结果,3名“副主编”中,王爱东没有说明自己和2009年版的《XX导论》有任何关联,他说:“太久远我都不记得了,我不太清楚这个,也不参与了。”而李佳顺和宋志国则明确表示参与了该教材的写作。

但当记者询问能否提供当年编写的底稿时,李佳顺表示:“时间比较长了,我也换过电脑了,只能给你一部分。说实在话,当时也不是我一个人编写,人比较多,你最好和出版社联系,他那边有完整的。”而宋志国则对记者说:“时间太久了,你留个邮箱,我找到再发给你。”

当记者想请李佳顺和宋志国确认当年分工撰写的部分都是哪些章节时,两人的回答都是“时间久了,都忘了。”随后,记者又致电当年出版这本教材的某高校出版社,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一本书要加个名字,编辑事前肯定会和作者沟通好,但像你说的这种多出了几个副主编,作者都不认识的情况,肯定是编辑有问题,他事前就没有和作者沟通好。”

截至12月9日发稿时,记者暂未收到李佳顺和宋志国两位“副主编”发来的底稿。(编者注:应当事人要求,稿件中所涉人名均为化名)

(原题为《“副主编加了好几位,一个都不认识”——揭开图书“挂名主编”灰色利益链(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