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大会址”日记|医生党员在此开启党建红色之旅第一站

澎湃新闻驻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李菁
2017-12-10 21:0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12月10日,一大会址外参观者众多。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摄

12月10日,上海宣布已正式入冬后的第二天,阳光不错,气温仍旧较低。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依然排起长队,全无冬日的萧索气息。

周日的中共一大会址依然像往常一样,迎接着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即时客流人数不断增长,但展馆内外秩序始终井然。多数时候,参观者们都会静默而认真地瞻仰,偶尔会小声地与同伴交流和分享。

张益铭就是当天参观者中的一员。

今年53岁的张益铭1992年入党,如今,作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以下简称为“六院东院”)药剂科的医务人员,同时还兼任医技支部组织委员和纪检委员。今天,一大会址是他们党支部党建红色之旅的第一站。

“我们是来回顾党的光辉历程的,目的是为了不忘初心。”张益铭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除了一大会址之外,他们接下来还会参观二大和四大会址等上海红色景点。

这已不是张益铭第一次来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每次参观,他都会有新的认识和感受。

“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越来越强,如今在制度建设等许多方面都达到了新高度。”张益铭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建设条件比较艰苦,而共产党人能够聚集并坚持下来,不断斗争、大浪淘沙,这非常不易。“这其中,需要不断提高自我建设和坚持,才能达到胜利。”

与上海其它医院不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位于浦东临港地区滴水湖附近,是名副其实的郊区医院。

“是为了六院东院而来到上海的。”张益铭表示,自己本来在新疆工作,2011年来到上海,在位于徐汇的六院总部研修一年业务之后,参与了2012年六院东院的建设与成立,并工作至今。

“做医生压力很大,也很辛苦,在辛苦的情况下更要加强思想教育。如果人没有信仰的话,前进没有动力,生活也没有意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益铭认为医务人员拥有共产主义信仰很有必要。“在信仰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工作中也会努力地待病人如亲人。”他坦言,工作中偶尔会遇到一些不被病人理解的情况,这时如果换位思考一下,站在病人的角度解决问题,工作就会顺利很多。

“我们共产党员其实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张益铭说,六院东院各个党支部的医务人员每月都会到社区“送温暖”,主要是给老年人宣传合理用药和疑难杂症的相关知识。此外,每月还会组织科普宣传和指导等公益活动。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医技支部党员在一大会址合影。 采访对象供图 

“我们许多同事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要从家里出发,坐班车赶来临港,非常辛苦,尤其是一些老同事,坚持了许多年。”张益铭坦言,这离不开信念和理想的坚持。“临港地区大、基础设施不完备、交通也不十分方便。方圆三四十里几个镇的老百姓都来我们医院看病,如今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了,经常周末也要加班。”

虽然辛苦,但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给老百姓,让他觉得内心温暖。“政府很支持医院工作,今年,临港管委会在每个镇和医院之间都设置了往返班车,这样以来老百姓看病很方便。”他说,老百姓也很朴实,“他们非常感激我们,真心对待我们。”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