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基本没悬念,机构预计中国央行不会跟进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2017-12-13 18:48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在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将再度按下加息按钮的背景下,市场上对中国央行或将随之调高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讨论也随之渐起。不过,考虑到眼下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的掣肘相较年初大幅降低,机构倾向于认为,中国央行同步出手的概率较低。

今年最后一次美联储议息会议正在进行中(美国当地时间12月12日-13日),在公布利率决议声明半小时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将举行新闻发布会,这也是她美联储主席任期内的最后一次发布会。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加息25个基点至1.25%-1.50%。

不仅如此,稍早前央行官员“央行不能给予市场长期低利率预期”的表态,也为上调利率的预期加了一把火。

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本月初表示,如果中央银行长期保持低利率水平,就会鼓励银行的冒险行为,并且可能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之间形成博弈。也就是说,如果市场预期到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受到压力就会降低利率,反而会鼓励一些银行,特别是一些高杠杆的银行过度承担风险,从而导致了风险或者危机发生概率提高。

不过,综合机构的观点,在眼下以及人民币汇率企稳的背景下,市场倾向于认为,央行此番大概率不会跟随美联储脚步上调货币市场利率。

兴业研究给出了三点理由:一是在当下各类金融杠杆数据已经出现下行的环境下,继续通过上调利率方式来去杠杆的必要性已经大大降低;第二,国内市场利率运行平稳且合意,上调逆回购利率必要性由此被削弱;第三,当下汇率以及资本外流并不是影响央行操作的因素之一,央行跟随美联储上调逆回购利率的必要性不强。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也认为,从外部来看,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汇率和资本流动来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例如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中国会有资本流出、汇率贬值的压力,货币政策可能会被动跟随,这也是今年年初中国央行上调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操作利率的部分原因。但站在当前时点,汇率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牵制力相比之前已减小。

去年12月和今年3月美联储两度加息后,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上,包括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在内的货币市场利率都出现了上调。而在6月美联储再度加息后,中国央行没有跟进。

其中,美联储去年12月15日凌晨宣布加息后的一个多月后,中国央行在今年1月24日开展的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为3.1%,较上次操作提高10个基点。这是MLF操作历史上首次上调利率,也是货币市场利率近6年来首次上调。

而今年3月16日,在美联储凌晨加息后,中国央行在当日早间即上调了包括逆回购、MLF等在内的货币市场利率10个基点。

事实上,稍早前国家外汇局在谈及美联储加息以及缩表亦表示,这不会根本动摇中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趋稳的格局。从2015年底美联储首次加息以来的实际情况看,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经历了从流出到趋向平衡的过程。

申万宏源认为,本轮资金面上行已充分预期美联储年内的多次加息,在中国经济仍有下行压力、通胀未起、央行货币政策不松不紧的情况下,中国央行跟随美联储12月同步加息的概率较低,资金面或将有预期差存在。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央行处于跟随提高政策利率的重要窗口期。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称,政策利率调整是量调整的后验性指标,不是货币政策收紧的前瞻性指标,如果市场没有较大反映的情况下,央行提高政策利率的可能性明显提高。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