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钧正平:最高规格的公祭,彰显了国家力量

胡海龙、张曦/ 钧正平工作室
2017-12-13 13:46
舆论场 >
字号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东方IC 图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

“起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高高奏唱的国歌,触动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深层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历史情感和精神力量。

巍巍金陵,哀哉国殇。今天上午,习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80年前在屠杀中不幸遇难的30万同胞,以国家名义告慰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以人民名义庄严昭告国际社会。这一最高规格的公祭,挺立着国家立场,澎湃着国家情怀,彰显了国家力量。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80年前那段惨痛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反映的是整个民族精神力量的向心凝聚。自1840年至抗日战争百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敢于以少欺多、屡屡逼迫中国割地赔款,除了凭借“海岸上架的几尊大炮”,更吃定了当时的中国是“一盘散沙”、国人民智未开。今天的中国强起来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深入发展中存在不少矛盾困难,各种思想文化也在交织激荡,越是在由大向强的历史关口,越是需要全社会万众一心、凝心聚力,深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土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13亿人共寄哀思,既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强不屈精神风貌的直观展示,也是一次国家意识、民族精神的磅礴汇聚。

面向世界,面向全球,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胸襟宽广和自信成熟。遭受过外敌蹂躏、经历过战争磨难的中国人民,更懂得正义的价值、和平的珍贵,更加坚定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国家公祭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用强大的正义力量呼唤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南京市青少年深情宣读《和平宣言》,祈福全人类远离战争、珍重生命,彰显着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意志力量。党的十九大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鲜明表达,是对全世界、全人类的庄严宣示。

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必遭欺凌。环顾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近百米的“哭墙”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字。那镌刻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80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日本侵略者这一反人类罪行灭绝人性、令人发指,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十分黑暗的一页。历史不容忘记,罪责不容逃脱。中国更加强大、更有实力,腰杆子才会更硬,说话才更有底气。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就是在告诫和提醒每个中华儿女,牢牢铭记历史的伤痛,深刻汲取历史的教训,在历史感悟中激发前进力量,用坚韧和执着让自己更加强大,这样才能避免悲剧重演、不让历史轮回。

国家强大、民族强盛,始终是每个中国人的夙愿追求。今日之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华民族更加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砥砺奋进谋复兴,戮力同心建强国。走进新时代,我们更加渴望民富国强,拥有保护和平、贡献全球的力量,让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悲痛一去不复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新征程、夺取新胜利,尊严就会写在每个国人脸上,幸福就会荡漾在每个国人心头。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追求,给全民族以深入灵魂的激励,为中华儿女再次吹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嘹亮号角!

继往开来,永志不忘;兴国安邦,强军支撑。人民军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阔步前行,有信心、有能力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原题为《刚刚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彰显国家力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