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公祭日|十位幸存者出席公祭仪式,他们当年都经历了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陈珂
2017-12-13 19:38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12月13日上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有10人作为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出席了活动。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他们分别是濮业良、陈德寿、潘巧英、艾义英、夏淑琴、石秀英、葛道荣、岑洪桂、刘民生、傅兆增。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相关人员告诉澎湃新闻,邀请这十名幸存者,都是考虑到他们“身体还可以”。据纪念馆统计,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些幸存者在日军侵华期间基本上都是孩子,目睹亲朋好友被日军杀害,是见证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是活着的历史证人。

就在几天之前,由纪念馆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合作完成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记录文集《最后的证言:49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历史》和《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生活史》对外发布。

这是纪念馆所做的最后一批幸存者的口述史料采集工作,历时一年完成。

“以前做过三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次,九十年代两次,当时主要记录他们在南京大屠杀六周相关情况,有的非常短,几句话。这次比较深入,每家去好几趟,延展到他们一生,大屠杀之前、之中、之后,更能反映大屠杀事件给他们带来的创伤和变化。”张建军说。

他告诉澎湃新闻,自他两年前刚到纪念馆,就听闻幸存者去世,到第二年冬天,集中逝世了几十位,让他感到难过和紧迫,“上世纪80年代,还有一千多人。”张建军说,此次“抢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记忆,是为历史留下最后的证言。

2017年12月13日,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参加2017年“世界和平法会”。 视觉中国 图

此次作为代表出席国家公祭仪式的这10位老人,他(她)们的名字值得我们一一道出:

今年95岁的濮业良在15岁那年亲眼目睹日军以难民登记为由四处搜捕中国兵,身为平民的表哥沈启全也被日本兵带走装上卡车,再也没有回来。

今年85岁的陈德寿在5岁时亲眼看见一个日本兵手拿长枪闯进家中,强奸其姑妈未遂后,将她连刺6刀杀死。父亲陈怀仁去街上救火时也被杀害。

今年86岁的潘巧英在1937年全家逃难途中,亲眼目睹刚从厕所出来的爷爷潘兆生被日军刺死,一名妇女连同她刚生下的孩子和一位躲在厨房门后的老太太被日本兵发现后,接连被杀害。潘巧英躲在灶膛边幸免遇害,后发现父亲潘荣富被刺死在路边。其妹在躲避日军抓捕中也不幸身亡。

同样是1937年冬,躲在牛棚中的艾义英(今年89岁)的父亲、叔父和堂哥被日军抓走并杀害。9岁的艾义英带着弟妹与母亲一起逃到栖霞难民区躲避,这才逃过一劫。

1937年12月13日,一队日本兵来到夏淑琴(今年88岁)家,杀死了她外祖父、外祖母、父亲和1岁的妹妹,奸杀了她母亲和两个姐姐。夏淑琴被日本兵用刺刀在背后刺了三刀昏死过去。家里9口人,只剩8岁的夏淑琴和4岁的妹妹幸存。夏也成为连续四年参加国家公祭日仪式的幸存者。

今年91岁的石秀英11岁时在一堆被日本人屠杀的死人堆中找到身中三刀而亡的父亲。石秀英的大哥石坤宝被日军抓上卡车拉走后失踪。

1937年,10岁的葛道荣(今年90岁)经历叔父被鬼子乱刀砍死家中,舅父被日军杀害,葛道荣和年幼的弟弟妹妹躲入难民区才得以幸存。为保护年幼的弟弟妹妹,葛道荣被日本兵在腿上狠狠戳了一刺刀,至今还有伤疤。

南京沦陷后,岑洪桂(今年93岁)的家被日军焚毁,未满两岁的小弟弟被烧死。他自己也被日军推入火海,腿部被烧伤,至今留有伤疤。2015年,他先后到访日本长崎、熊本、福冈等地,向当地民众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1937年冬侵华日军屠城以后,刘民生(今年83岁)全家躲进难民区,父亲刘宣成被日本兵从难民区抓走,再没回来。刘民生被日本兵刺伤右腿,至今留有伤疤。

1937年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时,傅兆增(今年81岁)和他母亲、姑妈碰到了两个日军士兵,傅兆增遭到日军士兵枪击,被打中左腿,留下一条长约10厘米的伤疤。她的姑妈被日军士兵打死。傅兆增的母亲抱着傅兆增躲藏在一家理发店后面的弄堂里,幸免于难。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