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宁夏606个贫困村文化服务中心建成

林维 廉军/国际在线
2017-12-13 21:41
中国政库 >
字号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以文化为抓手,在丰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的同时,推动扶贫攻坚。2017年,宁夏文化扶贫工程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该自治区9个国家级贫困县606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走在了西部地区前列。

在宁夏盐池县青山乡青山村文化中心,一群妇女正在排练歌舞节目,“妇女:红红的对联红红的歌,是为参加当地农民上春晚准备的。”

青山乡文化站站长郝自更告诉记者,青山乡8个村的文化中心从设施到设备都很完善,今年还将争创国家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示范乡,“有了文化中心以后,老百姓就有了活动场所,唱歌跳舞、看看书、上上电脑、学习科技知识,送戏送电影下乡,送到老百姓家。”

宁夏人民的休闲生活越来越丰富,得益于“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及文化扶贫工程。宁夏于2016年启动该工程,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1.2亿元人民币,在村村建起文化广场、文艺活动室,戏台,阅览室,体育健身设施等,为群众就近开展文化生活和体育活动提供了便利。

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曹洼村戴天福文化大院里,74岁的戴天福说起了自编的快板。

老戴告诉记者,自己和侄子在2010年自筹资金盖起了2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地方政府帮助配套了一些音响、乐器等。如今,这里成了周围回汉农民群众自娱自乐的好去处,一年到头演出不断。目前,仅在固原市,像这样的文化大院就有118个,“草根”艺人上千名。

在海原县刺绣剪纸手工艺品孵化基地,回族妇女在刺绣。  新华网 资料图

此外,文化扶贫还实实在在“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在海原县刺绣剪纸手工艺品孵化产业园,来自海城镇武源村42岁的农家妇女徐琴正精心地绣着一朵红牡丹。她说,过去妇女农闲时打发时间的“小手艺”,现在已经成为朝气蓬勃的产业,“挣钱多少无所谓,就是我们也就有自己的价值了,就是很满足吧。”

如今,刺绣这门传统手艺已成为当地农村妇女增收的重要渠道。正是看中这一潜力,宁夏把加大刺绣、剪纸、泥塑等手工艺文化产品的开发,发展相关文化产业作为“文化扶贫”的重要内容,推动文化增收富民。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介绍,2016年,宁夏筛选确定贫困地区先期扶持的重点文化企业34家、重点项目25个,建立企业档案信息库,利用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贫困地区重点小微文化企业、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特色非遗产业化开发等18个重点项目和企业给予奖励补助260万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副处长 万亚平表示,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精准扶贫全覆盖,可以让文化扶贫助推物质精神“双脱贫”,“宁夏补齐文化短板,以文化扶贫助推文化小康,激发了宣传文化部门开展文化扶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通了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地起到了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作用。”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0年,宁夏将实现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5级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城乡和区域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均等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指标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县域范围内的城乡文化一体化。

(原题为《【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宁夏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工程 推动扶贫攻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