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评论文抄袭“只字不差”:必须从严处罚,剥夺其不当获利

海运仓内参
2017-12-14 17:56
舆论场 >
字号

西南财经大学再曝学术不端行为,该校经济学院毕业生马龙在2009年5月至7月期间发表的5篇期刊论文中,有两篇涉嫌对他人公开发表论文全文抄袭。对此,西南财大经济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学院之前对马龙论文抄袭的情况并不掌握,将会立即了解核实。(澎湃新闻网12月14日)

从记者目前比对的情况看,无论是题目、摘要、关键词、导语、一二级标题、参考文献,还是论文内容,涉事论文与所抄袭论文几乎“只字不差”,抄袭行为如此“懒惰”、如此明目张胆,甚至连改头换面都不屑于做,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事实上,这一行为也不只与学术无关,也扯不上什么“借鉴”“参考”等等用以遮掩头面的说辞,本质上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掠夺行径。这样的行为发生在该生毕业3个月内,学校难辞其咎。急功近利到不择手段的地步,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当下大学在学风方面的严重缺失。

而且,这不是西南财大“绝无仅有”的孤立事件。据澎湃新闻报道,2016年1月,西南财经大学一硕士论文被指涉嫌大面积抄袭,西南财经大学当时回应称,学校对论文抄袭事件“零容忍”,早已取消该抄袭者的硕士学位。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很难想象,一所大学为何会一再被曝出现如此恶劣的学术不端现象?

可能有人会说,导致论文抄袭的原因很复杂,与激励考评制度有关,也与学术刊物稀缺有关云云。就在前不久,还有专家炮轰当下一些学校要求社科博士研究生必须发表一定数量论文的规定,认为核心期刊“僧多粥少”,并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发表诉求。

客观而言,这些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改进。但无论如何,“只字不差”的论文抄袭行为,都是不可原谅的,制度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并不是公然抄袭的充足理由。

学术有学术的规范、约束,既然身在这个场域之中,就应该遵守这些起码的游戏规则,而不是一边大抄特抄,并用抄袭来的“成果”去猎取自己的个人利益,一边却又轻飘飘地把责任推给制度、推给外部环境。从小里说,这是对学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而严重一点讲,这无疑是一种人格堕落、良知失守。

此类事件一再发生,也表明,当下的学术机构以及所谓的“学术共同体”,并没有能真正发挥作用,既无倡导之功,又乏监督之责,更缺乏在事发之后必要的惩戒。大家都在局中,都是局中人,在很多情况下,从教授指导、编辑审稿、事发惩戒等等,所有环节统统失灵,不仅不可能起到防护网、栅栏的作用,往往还会推波助澜、助纣为虐。有的教授甚至为了指标,公然鼓励造假。

若长此以往,大家都以一种优容的态度看待学术不端行为,则最终受到伤害的只能是学术生态、文化生态乃至社会生态。因此,对于查实的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必须从严处罚,剥夺其不当获利,并将其列入学术研究的“负面名单”,既为纠偏,也是一种正本清源的警示。 

(原题为《只字不差“抄”论文?! 必须纠偏! | 内参快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