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周观展指南|从列宾笔下的俄罗斯大家看到中日书画交流

乔梦婷 整理
2017-12-16 11:4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年底将近,艺术展览更加活跃,上海博物馆的两大展览山西古代壁画与俄风斯经典油画吸引了众多目光,而中华艺术宫和刘海粟美术馆纷纷开始出了新展;博源美术馆有关注当下中日书画交流的“来来往往”大展;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国家博物馆也相继推出了一些新展,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则有“宫廷文化的复兴”大展。

展览资讯:

上海:

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

展期:2017年12月15日 - 2018年3月4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二楼
肖像画是体现“巡回展览画派”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开创的“心理肖像”具有洞察对象个性、揭示人物心理的特点。每位大师都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与他们笔下的人物展开“对话”,直击人物的内心深处。“巡回展览画派”的肖像画涵盖了俄国知识分子的各个阶层,如作家、音乐家、科学家、思想家等。

本次来展的肖像画中,观众将有幸欣赏到列夫·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和屠格涅夫等人物的肖像。绘画大师列宾在1887年夏天创作的《列夫·托尔斯泰肖像》(1887年),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他生动地捕捉到了托尔斯泰脸部的特征和内在丰富的个性,展现了画家惊人的洞察力,而列宾笔下的屠格涅夫肖像画也同样精神。

海上延伸——2017上海艺术家联合大展

展期:2017年12月15日 - 2018年5月30日

地点:中华艺术宫

本次展览汇集了160位工作生活在上海的、或自上海移居海内外的、或频繁往返于上海的艺术家们的300余件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装置、图片、影像、水墨、综合材料、空间构成等多种类别。展览期间,41米层2600平方米的展区将被划分成八个空间区域。展品以或大或小、或单件或群组的形式搭配,展陈方式则以或墙面、或悬空、或落地的多维呈现。

来来往往——首届《东京海派书画院》

展期:2017年12月16日—12月22日

地点:博源美术馆(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368号世博源4区B-01)

海派书画艺术承上启下、影响深远。海派旗手趙之謙、任伯年、特别是吴昌硕,以金石入画,影响东瀛。与此同时,游学、留学于中国、日本之间的艺术家们也往来频繁,他们切磋艺事、互动交流,东西兼容、蜚声艺坛,其中不乏有新海派艺术之佼佼者。而《东京海派书画院》的成立,也为上海与东京、中日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又添一翼。此次展览的上海书画院参展艺术家包括陈燮君、萧海春、丁一鸣、张强辛、车鹏飞、顾潜馨、齐铁偕、陈九、朱刚、王漪、顾村言、顾炫、徐旭峰,东京海派书画院的艺术家包括乐震文、沈和年、郭同庆、张弛、卓民、胡考、陈茗屋、吴超、吴越等。

上师大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山水)展

展期:2017年12月15日 - 2017年12月28日
地点:海上印社艺术中心(兰溪路138号三楼)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坚持传统教学的理念独树一帜。萧海春、江宏、车鹏飞、陈翔、邵琦、邵仄炯等师大美院山水画教授承传山水画的传统文脉,对传统绘画技法与理论长年浸淫、体悟犹深。他们在教学上都主张筑基于传统文脉,以经典解读、研习为桥梁,连通造化与心源,进而能达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面目。本次展览由由上师大美术学院、海上印社、上海书画善会主办,展出近十年来在读和毕业同学的作品百余幅,是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开设山水研究生课程十年以来,师生作品的第一次集体亮相,也是面向社会的第一次教学汇报展。
超级工作室50年
展期:2017年12月16日 - 2018年3月11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由“超级工作室”的多位成员共同策划,是一场带有自传色彩的回顾展。展览按时间顺序呈现了这一建筑团体自1966年成立伊始至八十年代初正式解散的整个职业生涯,共展出逾两百件装置、绘画、蒙太奇摄影、设计手稿、版画、出版物及影像系列作品。本次展览也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团体“超级工作室”(Superstudio)在亚洲地区的首次大型回顾展。此外,12月15日13:30,策展人加布里埃尔·马斯特里伊(Gabriele Mastrigli)也将在五楼SPA空间带来讲座——“唯一的建筑,将是我们的生活”。

阿丽莎·柯维德:格物致新

展期:2017年12月17日 - 2018年4月1日

地点:余耀德美术馆

本次展览将展出共计24件作品,其中5件大型装置为余德耀基金会所收藏。柯维德以特有独创的艺术语言,通过拼贴日常生活中的物件,拆解现代人类生活习以为常的现象,质疑表面上一成不变、不可动摇的现实。她邀请观者在此次展览中一起跳脱框架,格物以致新,对既有概念“再”想象、“再”思考、“再”提问,重新探究事物本质,在流动的思想中寻找闪动的灵光。

蓝海扬帆——吴宜恩油画作品上海特展

展期:2017年12月17日 - 12月24日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

此次吴宜恩油画作品上海特展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西藏人物,二是江南水乡,三是风景。其中,“西藏人物”油画系列将呈现他用写实主义表现的具备典型西藏特征的六个人物画作,6张连贯的2MX1.5M规格的西藏人物像将在展厅以20米的大型油画组画阵容出现。吴宜恩的风景系列油画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油画技法语言去表现中国传统的自然风景,比如长城、黄山等等。二是花卉、田野等自然静物,在本次展览中均有展出。

存神养志——邵仄炯山水画展

展期:2017年12月16日 - 12月24日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

艺术家邵仄炯的山水画致力于“古道”、“林壑”、“云水”三方面的耕耘,题材虽异,底蕴则同,皆以师古之心入,以当下之情出。此次展览也是他的首次大型山水画个展。此外,12月17日(本周日)的下午两点,艺术家邵仄炯和策展人熊宜敬,将在刘海粟美术馆B102报告厅带来主题为“山水画的前世今生”的对谈活动,对谈话题包括:古代名家的临习方式、斋名二敏堂的缘由、文化底蕴如何蒙养、自我风格塑造的思考等。

游珠戏宝——瑞士当代首饰设计展

展期:2017年12月14日 - 2018年3月4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由瑞士洛桑当代设计与应用艺术博物馆(mudac)策展,通过“讲述”、“装饰”、“用途”、“形状”、“制造”五个板块,展示瑞士上世纪60年代至今近三十多位设计师的逾两百件首饰设计作品。该展览曾先后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和瑞士巴塞尔展出,中国上海成为其世界巡回的第三站。

浩然一新——何振浩·齐新双人展

展期:2017年12月23日—2018年2月28日

地点:原曲画廊

此次展览展出两位当代写实主义青年艺术家何振浩、齐新的最新创作四十余幅。从而展示了他们最新的探索和收获,回答了当代写实绘画所能触及的新的美学领域,这也是以学术坚守、美学品位为宗旨的我们在年终岁末呈现的一份艺术思考。艺术家何振浩展出的是他“琢物记”系列水彩、“遗失的肖像”系列板上油画以及微山岛写生系列油画,呈现了艺术家最近的艺术生态。何振浩也带来一批微山岛的写生油画,简单、明亮、光感和色彩饱和度极高,下笔轻松,一派悠闲自在的静谧祥和。齐新的水彩作品是近年来在他油画之外的一项艺术实践,本次展出他三部分水彩作品。其中有他在欧洲进行艺术游历获得艺术感悟时的记录,这批视觉游记充满了齐新在欧洲向世界美术名作、大师取经时所领受到的谨严度、崇高感和理性光芒;齐新参加全国青年水彩大展的“我飞到了哪里”系列,则是对都市生活带来巨大陌生感、挤压感的呈现。

心源神秀——侯震作品展

展期:2017年12月23日 - 2018年2月9日

地点:上海安簃艺术空间

侯震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画家,毕业于中央美院。他的作品以传统山水画为主,常年坚持着对大自然的写生,其作品《峥嵘》曾获优秀创作奖,作品《张家界》为中央美院收藏。他创作的系列作品,如《烟云三胡》《十渡游记》《望宝川写生》《云峰山》等,其中不乏对于热门景点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辽远气息。

自趣,中日韩当代艺术展

展期:2017年12月16日 - 2018年1月10日

地点:卜石新天地艺术馆

卜石新天地艺术馆,是新天地商业空间中别具一格的城市文化新所在,为具备展览、活动等多种功能的艺术交流展示空间。本次中日韩当代艺术展作品包涵草间弥生(日本)、荒木经惟(日本)、杉本博司(日本)、奈良美智(日本)、李国炫(韩国)、宽云(中国)、罗荃木(中国)、陈敬元(中国台湾)等八位艺术家的二十余件油画、水彩、版画作品。展览以“自趣”为主题,从“万事无趣之世间,皆可自趣而处”展开,旨在探讨东方艺术中特有的共通气质,希望观者能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去解读艺术家们的创作,去体味生活中那些单纯的美好事物。

欧洲物语——孙家珮油画作品展

展期:2017年12月17日-2018年1月16日

地点:九昊栈(陕西南路232弄20号)

旅日画家孙家珮的作品有一个特点:空灵、安静、温暖、唯美。饱含着画家对生活的热情、希望和认真的生活态度。他用精致又细腻、婉约又含蓄的绘画语言,准确地描述了欧洲名城小镇和阳光和水之间的生动关联。像一种炫目的温暖,像一种清新的滋润,轻轻地抚慰着我们的心灵。此次展览展出其作品30余幅,从莫雷小镇到翁佛勒尔渔港,画家追寻印象派的艺术气息,付诸于笔端画面。

北京:

单士元诞辰110周年纪念展

展期:2017年12月11日 - 2018年5月30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东华门古建馆展厅

单士元(1907-1998)是我国著名的明清史学家、古代文献档案研究及古建筑保护专家,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顾问、中国紫禁城学会会长等职,在故宫任职长达74年,他主持成立的研究室、古建部、修缮队等研究、保护机构至今仍发挥着重要职能作用。为纪念单士元诞辰110周年,故宫博物院举办本次展览,对东华门古建馆进行改陈,以手稿、著作、照片等形式展示单士元一生的工作成果,讨论紫禁城古建筑的设计与保护。

古风遗韵——周根宝中国画作品展

展期:2017年12月17日 - 2017年11月22日

地点: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双井桥西南角)

周根宝,笔名阿豹,字夏商,籍贯浙江宁波镇海。九岁学画,先后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承程十发、谢之光。现为上海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会员,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特约画师。曾长期任职上海博物馆,从事古代书画复制临摹工作。20世纪七八十年代活跃在中国的美术舞台。九十年代初移民美国,为“ 世界艺术画廊”专职画家。主要作品戏曲人物《野猪林》曾获“北美水墨大赛”金奖,《马球图》获北京“世界华人美术大展”收获奖。作品在纽约苏富比、佳士得、中国朵云轩多次成功拍卖。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设计筹备工作,并为中国馆绘制大型壁画《大唐迎宾图》。

寿山石艺——陈礼忠寿山石艺术传承展

展期:2017年12月8日 - 2018年1月7日

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寿山石艺术从一开始,就不单是技艺范畴,而是一个文化的综合载体,带有很明显的文人审美趣味。寿山石材质多变且色彩丰富,人们通过“相石”,充分了解石料的特质,在尊重石料特性的基础上将人的审美意识融入其中,也使得寿山石艺术具有敬天地,尊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内涵。本次参展艺术家陈礼忠曾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先生学习寿山石雕技艺,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寿山石雕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展览汇集了他及其部分学生的寿山石雕作品,全方位展示了寿山石艺的创作手法和审美技艺。

清纯一色——清代御窑颜色釉瓷器展

展期:2017年12月15日 - 2018年1月14日

地点:时间博物馆

颜色釉是瓷釉的一个种类,没有复杂的纹饰,以其纯净典雅,极少人工雕饰而名,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次展览遴选清代御窑颜色釉瓷器30余件,部分精品曾为知名藏家旧藏,包括胡惠春旧藏清乾隆粉青釉葫芦瓶、赵从衍旧藏清雍正祭红釉梅瓶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旧藏清雍正淡粉釉盘等。

广州: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

展期:2017年12月15日 - 2018年3月8日

地点:广东美术馆

“广州影像三年展”的前身为广东美术馆主办的“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本次展览共有58 位(组)艺术家参与,来自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摩洛哥、英国、法国、巴西、秘鲁、阿根廷、瑞士等 14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展览以粤港澳区域的摄影史研究和对全球化历史平行关系的思考为出发点,通过不同时期的摄影师或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和展示,探讨摄影与历史、与社会、与我们所处时代的关系,凭借采样的形式呈现跨越百年的影像创作历程。

未来生活手册

展期:2017年12月16日 - 2018年5月7日

地点: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未来生活手册。人人都希望能有一本指南,教会我们如何在乱世中找到生活之道。日增的信息传播速度,需要我们跟上脚步;区分真假新闻愈来愈难,保卫历史与改写历史的斗争仍在继续,共同的议题让我们团结在一起。艺术家透过独立的视觉语言与我们沟通,将世界传译予我们。本次展览展出六名来自中国与柏林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冀能构建对话,透视过去、展望未来,促成当下的思想激荡。

首届全国动漫美术作品展览

展期:2017年12月15日 - 2018年4月26日

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近200幅,涵盖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漫画家、人气新星以及动漫企业新势力,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展览期间还有精心策划的系列活动,让展览不仅可以用来“看”,还可以用来“玩”。

天津:

盛世·和平——“一带一路”下的唐代文物

展期:2017年12月13日 - 2018年3月29日

地点:天津庆王府

整个展览共展出99件(组)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2件,种类涵盖金、银、铜、玉、瓷、陶、琉璃等等材质器皿,有中土器物上出现的中亚西域纹样;贵霜金币、波斯萨珊银币、西方味道的高脚杯、艳丽蓝韵的三彩等;展览展示的是一个开放、热情、充满阳光气息的大唐帝国风貌。

南京:

曹操宗族墓群文字砖拓片全国巡展

展期:2017年12月8日 - 2018年2月26日

地点:六朝博物馆

亳州市曹操宗族墓群中出土刻写有文字的墓砖达600多块,考古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这些字砖上的文字是造砖工人在砖坯未干之前,用细棒刻写而成,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作壁”人(修墓工匠)的所思所想。砖文书体多样,结构新奇,文字内容对研究曹魏时期人们的生活现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展览展出的一百六十余幅精品文字砖、画像砖拓片,为亳州曹操宗族墓葬群出土的文字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不仅真实再现了东汉末年的史实,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匠人高超的刻写技术,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扬州:

扬州赏石展

展期:2017年12月20日 - 2018年1月16日

地点:扬州博物馆

扬州赏石活动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春秋时期的《尚书》,其中〈禹贡〉篇中就有“扬州贡瑶琨”。《说文解字》释:瑶为玉之美者,琨为石之美者。李白、欧阳修、苏轼、郑板桥、阮元、曹寅等历史文化名人都在扬州留下永恒的印记。本次赏石展将呈现扬州石友近年来在全国、省、市石展上摘金夺银的雨花石和小品组合石。同时也将邀请北京、南京、台湾、湖北、湖南、安徽等地赏石名家的精品同台共展。

济南:

重构——基弗在中国

展期:2017年12月12日 - 2018年1月20日

地点:山东美术馆

安塞姆·基弗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的主要代表,其作品当代艺术的特征强烈,关注历史和现实,探讨了关于我们这个时代遇到的几乎所有的问题,如战争、宗教、政治、历史、身份等。本次展览将展出他在1982至2015年创作的60件代表性作品,涉及了绘画、综合材料、雕塑、装置、摄影等艺术门类。展品涵盖了“欧洲牛”系列、“荒芜的风景”系列、“共济的历史”系列、“莉莉丝”系列、“古代女子”系列、“我把印度的所有握在手中”系列等重要代表作品。部分作品尺幅大,体量重,其中,《猎户座》尺幅达208*299*24cm,《古代女子(婚纱/星球)》重达701公斤。

美国:

金刚上师的礼冠:尼泊尔的仪式艺术

展期:2017年12月16日 - 2018年12月16日

地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金刚上师的礼冠是尼泊尔佛教仪式中最具有力的象征物。本次展览将展出5件尼泊尔藏传佛教金刚上师(Vajracarya priest)的礼冠,包括近期收藏的马拉王朝早期礼冠、18世纪的礼冠、以及两件从博物馆武器和铠甲部门藏品中重新发现的礼冠等。其中,马拉王朝早期礼冠制造时间可追溯至13到14世纪。展览还将展出青铜与木质的佛教仪式用具,以及相关的绘画和档案照片等,力图还原尼泊尔藏传佛教的仪式场景,呈现尼泊尔藏传佛教的仪式艺术。

激怒:德国艺术家 Anselm Kiefer 作品展

展期:2017年12月13日 - 2018年4月8日

地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Anselm Kiefer(1945- )是一名画家、雕塑家,他的早期作品以纳粹为主题,用“激怒”的方式,反对1960年代西德对纳粹历史的集体性遗忘。1969年,他曾穿着父亲的纳粹军服,摆出纳粹敬礼手势,在欧洲历史纪念碑和海边拍了一组照片,并将其中18张发表在一篇题为“占领”的文章中,以此表达反对去纳粹运动(Denazification),这一举动引发公众抗议。80年代后,Kiefer开始对旧照片进行再创作,他使用了新的艺术手段和材料来诠释“建筑”、“宇宙学”及“神秘主义”的主题,引发人们关于“存在”和“时间”的反思。本次展览展出了他的35幅作品,回顾其近50年的创作生涯,展现其对德国纳粹时期历史的思考。

德国:

形体与抽象:德国画家 Willi Baumeister 作品展

展期:2017年12月9日 - 2018年4月8日

地点:柏林国家博物馆

Willi Baumeister(1889-1955)是一名德国现代画家、作家、大学教授,也是纳粹时期留在德国的“内心流亡”(Inner Emmigration)艺术家之一,对欧洲战前现代主义向战后抽象主义的过渡具有重要作用。他自1910年代后期开始创作过多个不同系列,如运动画、火焰画、表意画等,灵感主要来自史前洞穴绘画中的人物原型以及他收集的欧洲以外地区的物品。本次展览将展出约100幅德国画家Baumeister的作品,包括帆布油画、纸上绘画和版画,呈现他在描画人物形体方面的艺术风格及变化。

日本:

贵族服饰与家具:宫廷文化的复兴

展期:2017年12月19日 - 2018年1月28日

地点:京都国立博物馆

日本宫廷与贵族的古典文化出现于平安时代(794-1185)。在中世纪的战争和动荡中,其奢华传统有所修改和简化,到江户时代(1615-1868),日本再度进入和平与闭关时期,因此出现了文化复兴趋势。从那之后,宫廷对日本古典礼仪的仪式与服饰,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次展览展现了日本宫廷的贵族服装、家具及一些其他物件,其中许多展品源自皇室宫殿,展览再现了日本近现代宫廷古典文化复兴的历程。

讲座资讯:

上海:

山西博物院藏金元时期墓葬壁画赏析

时间:2017年12月16日(周六)13:30

地点:五里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三层影剧院(龙华东路600号)

主讲人:金靖之(上海博物馆展览部)

唐和北宋时期山西成为抵御外敌入侵的边防要地,因而放慢了文化发展的步伐。北宋以后狼烟再起,为了逃避纷飞的战乱,各民族又一次涌入山西。金元时期山西在经济和文化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由于受北方民族“薄葬简俗”的影响,金元时期墓葬建筑结构与北朝时期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大都为单室墓葬,墓室主体壁画中大多都会有墓主人的形象。他们往往是些当地的士绅、富户。这些壁画贴近现实生活,仿佛在诉说墓主人生前的故事。此次讲座以山西博物院珍藏的金元时期墓葬壁画作品为中心,探析山西地区墓葬壁画的艺术特征与时代背景。

此间彼岸——北朝的墓室空间营造与死后世界想象

时间:2017年12月17日(周日)9:30

地点: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李梅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北朝几个政治中心(平城、洛阳、邺城、长安)附近分布着大量高等级贵族墓葬,它们在墓室空间的营造上大相径庭,反映了不同政治格局和文化背景下的丧葬礼制,也蕴含了不同生死观下对死后世界的想象。讲座将分“永恒的来世”、“虚拟的宇宙”、“精致的排场”、“低调的奢华”几个单元,分别介绍北朝四个京畿地区的墓室空间特征,并从文化传统、丧葬礼仪、生死观念等方面给予阐释。

祝福与祈愿——河南宋金墓葬壁画赏析

时间:2017年12月17日(周日)13:30

地点: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徐婵菲(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副馆长)

在“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指导下,古人非常重视为逝者修造墓葬、供奉物品和祭祀,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神鬼和逝者的护佑。宋金时期更是如此,墓葬壁画就是供奉给逝者的物品。在宋金时期属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核心区域的河南省内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壁画墓,壁画的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全面反映了当时的丧葬信仰和思想。此外,以社会生活实景为描摹对象的墓葬壁画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的世俗、风物,是我们进一步了解宋金社会的珍贵资料。

鲁迅与意大利

时间:2017年12月17日(周日)14:00

地点:中华艺术宫0米层多功能厅

主讲人:郜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向来主张“拿来主义”的鲁迅,其毕生“拿来”的范围几乎覆盖了世界文明所有的成熟形态,这当然也包括文艺复兴以后的意大利文化。他不仅在大量论文、杂文和翻译作品的序跋深刻论及意大利社会、历史、文化的诸多方面,在短篇小说创作、文学观念和语言思想、现代木刻艺术的提倡、宗教意识等领域,也都深受意大利文化的影响,并在接受影响的过程中强烈凸显其看待域外文明的独特眼光。本次讲座将“揭开”鲁迅与意大利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也可从中感受到现代中国文化巨人在建设本土现代文化时,学习、借鉴、审视世界文化的恢宏气度。

法国印象派新语

时间:2017年12月16日(周六)14:00-16:00

地点:刘海粟美术馆B1报告厅

主讲人:范钟鸣

本次讲座将围绕“印象派的地理环境”、“浮世绘对印象派影响的具体体现”、“为什么不是中国画,而是日本的浮世绘影响了欧洲近代艺术”、“印象派后来影响最大的地区是哪里”等问题进行解答。讲座将结合中国编年史漫谈欧洲印象派。比如,元朝:乔托和黄公望;比如,明朝:达芬奇和唐寅;再比如,明末清初:伦布朗与八大山人朱耷,晚清民国:莫奈以及印象派与吴昌硕以及海派等。

林海钟:卧游烟江,流连叠嶂

时间:2017年12月16日(周六)14:00-15:30

地点:宝龙美术馆二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林海钟(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

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卷》是中国美术史上诗、书、画三者完美结合的书画精品,本次讲座将从“三远法”出发,为大众解析、鉴赏北宋画家王诜的《烟江叠嶂图卷》,感悟中国山水画的空间与意境。

北京:

抱残守缺——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八破绘画

时间:2017年12月20日(周三)18:30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17号楼203教室

主讲人:白铃安(Nancy Berliner,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中国艺术策展主任)、应非儿(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及策展助理)

主持:郑岩(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

波士顿美术馆于2017年6月开幕的中国绘画特展聚焦于一批新晋藏品,它们也是一批特殊的晚清民国画作——八破画。通过描绘烧焦的信封、残破的法帖、褶皱的拓片、虫蛀的画作,八破画如“纸上策展”一般,将一个时代的文物百科以破碎的面貌凝固在艺术家的笔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艺术创作繁盛又复杂,八破画也曾是异军突起的一科,但历经100年左右的发展却戛然而止,最终技艺流失,而大批作品也被尘封在历史的故纸堆中。本次讲座将着眼于波士顿美术馆中国绘画特展的藏品及成果,讨论这一久已湮灭的画科,如何重新被放归公众视野,并体现机构性的收藏展示,如何为专门的艺术门类梳理传统、赋予历史定位。

探寻消逝的契丹辽帝国——辽上京遗址考古新发现和研究

时间:2017年12月20日(周三)15:00

地点:海淀区宝盛南路1号院奥北科技园8号楼1层

主讲人:董新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在辽宋金元明时期考古学研究基础十分薄弱,有很多的学术空白点。同时,辽宋金元明时期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要涉及历史文献、古建筑、佛教艺术和瓷器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考古学研究难度很大。辽上京遗址是辽代营建最早、使用时间最长、最为重要的首都,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社会价值十分重要。根据以前的试掘情况,确知上京城是一个辽金两朝相叠压的城址。如果想对辽代上京城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认识,那必须先剥离上层的金代遗存。这样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以董新林教授为领队的辽上京考古队是如何开展的?他们取得了哪些重要新发现?对于城市考古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本次讲座将对这些问题提供解答。

南京:

文物在眼里 观众在心里—博物馆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时间:2017年12月16日(周六)10:00

地点:南京博物院小剧场

主讲人:杨志刚(上海博物馆馆长)

博物馆如今越来越“接地气”,逛馆成为人们一种休闲、惬意的生活方式。作为国内顶级、馆藏丰富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它有哪些国宝级文物和精彩展览?它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博物馆该用什么方式和观众“对话”?如何通过丰富有趣的文化产品使古代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物馆该怎样引导公众发现博物馆之美?在新时代,博物馆要扮演什么角色?本期南博讲坛,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将为大家娓娓道来。

苏州:

多生还得此相逢:吴大澂藏玉的聚散离合之传奇

时间:2017年12月16日(周六)14:00

地点:苏州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沈辰(加籍华裔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学家)

百年前吴大澂倾毕生精力集聚起来的玉器,是上古礼制的精神体现,被赋予历史承担代代相传。然时局瞬变,吴大澂玉器无可奈何散落人间,不知所终。位于多伦多市中心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是加拿大最大的文化和艺术博物馆,也是收藏吴大澂流失海外玉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流散八九十年后的今夕,这些玉器再次漂洋过海回到了家乡苏州。从一件精心镌刻的玉璧黄花梨木座,沈辰博士讲出了一段吴大澂藏玉流失海外的传奇故事。吴大澂玉器这一段蜿蜒曲折的前世今生、聚散离合,能让观者在赏玉之余,更多一份回味和珍惜。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