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华艺术探源|太原北齐徐显秀壁画墓的发掘与保护

常一民
2017-12-25 12:26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上海博物馆山西古代壁画展正在对外展出,“澎湃新闻”艺术版(www.thepaper.cn)将陆续刊发关于古代壁画的系列寻访与解析文章,以飧读者。

 山西太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民族融合和文化碰撞的前沿阵地。通过考古发现,山西太原的墓室壁画充分证明了这一地区华夏文明与西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其中,太原迎泽区王家峰村梨园内所发掘的北齐徐显秀墓就是最好的例证。徐显秀墓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绘画方面,而且表现在对当时现实社会生活的描绘上。徐显秀墓壁画布局代表着墓室壁画一种新的格局的产生。它直接影响到唐代墓葬壁画的布置,开唐墓壁画绘画布局之先河,如永泰公主墓壁画就继续了徐显秀墓壁画布局,长卷式一气呵成。众所周知,唐朝政权肇基于晋阳,其文化也有北齐晋阳的浓重色彩,或者可以说北朝晋阳文化为唐文化渊流之一,这或许是徐显秀墓文化信息带给我们的新启示。

太原北齐徐显秀壁画墓墓葬位置图
2000年12月1 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清晨,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人们奔忙在上班路上。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也像往常一样陆续到岗,谁也不会料到,一个重要考古发现会出现在今天。上午九时左右,群众报告迎泽区王家峰村梨园内发生古墓被盗。所里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勘察处理。
徐显秀墓墓道

王家峰村梨园,小地名称“王墓坡”。属太原东山缓坡地带,地质结构为湿陷性黄土堆积。这里地势高亢,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是理想的农作用地。梨园内,碗口粗的梨树纵横排列着,一眼望不到边,树木枝干遒劲有力,冠幅圆阔,在冬日阳光的映衬下,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梨园深处,一个高耸出地面约4米左右的黄土堆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所渭的被盗古墓。负责治安的村委梁春生带领考古人员绕到墓侧,爬上土堆,发现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竖直盗洞,旁边堆放着新刨出的黄土和线手套,绳纹砖残块。梁春生反映幸亏村委会发现及时,盗墓行为虽已实施,但盗墓贼并未深人墓室,没有造成大的破坏。盗洞幽深狭窄,工作人员借助绳索、手电筒等工具,采用头下脚上体位,爬进盗洞。勘察发现,盗洞深处,墓顶券砖已经被挖开一个约30厘米宽的口子,考古工作者由这个口子勉强将头探人墓室,只见圆形的室内,四壁满饰壁画,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惊喜之余,迅速拍照。照片冲印出后,太原市考古所邀清省内考古专家讨论,初步判定这座险被盗掘的墓葬是一座北朝晚期高等级墓葬。

事实上,太原东山一线已经发现的北朝晚期墓葬不在少数。如1960年在迎泽区郑村出土的柳子辉墓, 1984在迎泽区山西煤炭技术职业学校发掘了库狄业墓等。2000年7月发现的狄湛墓,就位于王家峰村砖厂,和此座墓葬相距约1000米,据考证墓主人狄湛为盛唐名相狄仁杰四世祖。本次墓葬发现地称作“王墓坡”,难道又是一位王侯级人物的墓葬?1981年在太原晋源区发掘出土并轰动一时的北齐东安王娄叡墓地名就叫王郭村。

山西太原北齐娄叡墓西壁 《鞍马游骑图》

娄叡墓位于太原市古晋阳城南6公里的王郭村。墓葬出土器物870余件、壁画71幅200余平方米。娄叡墓出土器物十分丰富,件件堪称艺术品。陶俑有镇墓俑、文武俑、女官俑、女侍俑、役夫俑、骑马文武俑、骑马乐俑、驮物骑俑等,陶粒有马、牛、羊、猪、鸡、骆驼等。墓中出土的瓷器和彩釉陶瓷70余件,其中尊、壶、盘、碗、盆、灯、盏、二彩盂、扣盒等品种成套组合出现,反映出北齐时期贵族的生活中已经大量使用瓷器和彩釉器。瓷器装饰上肥厚的仰莲、忍冬,粗大的联珠、兽头,极富立体感,具有石刻浮雕的艺术效果,可称我国北方陶瓷的典型代表。娄叡墓墓道、天井、甬道、墓室全部绘有壁画,计200多平方米。墓道绘制的出行、回归图分上下两层,全长70余米,是一幅气势壮观的巨幅画卷,28组画面,远近有序、构图巧妙,每组画前都有两导骑,随后为八人的主骑或载物驼队。西壁主人坐骑出行,众骑相随,东壁主、从相随,牵马步行回归。200余匹雄健的牧马栩栩如生。壁画采用了铁线勾勒和色彩晕染手法,把人物、马匹刻画得惟妙惟肖、极富动感,其场面宏伟,内容丰富,色彩鲜艳,长卷式构图,主从有序、疏密相宜,构思技法之精彩令人赞叹,甬道的军乐仪仗人物两两相对,昂首鼓腹、长号向天,给人以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乐手身着赤服、体现出墓主人东安郡王的高贵地位。门卫仪仗身着朱色大袖衫,双手拱于胸前、气态轩昂、神色肃穆,表现出极大的威严与力量。此组壁画体现出一种豪放雄健的风格。墓室四壁所画帷幄几案、歌舞乐伎、列旗羽葆、鞍马扈从,充分展现出墓主人内庭高丽豪华的生活场景及其禄爵的显贵。墓室顶部所画十二支像图,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十二支像形象,其与星图、雷公、电母相配名,打破了十二支像只刻于墓志边侧的传统说法。这组壁画对于研究中国十二支像的起源、变化都有重要意义。娄叡墓壁画无榜题,故而无法确指其作者;但是从画面内容和技法上可以看出,画师非常熟悉北齐贵戚的生活习尚,具有敏锐细致的艺术观察力,所画人物、马匹形象生动,体现出顾恺之等大师所倡导的“以形写神”的思想,画师广泛运用了色彩晕染、明暗映衬、远近对比的手法増强所画形象的立体感。娄叡墓壁画的出土,是中国南北朝美术考古的重大发现,轰动了中国整个美术界,填补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空白。

墓志盖

事不宜迟,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上报太原市政府、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申请抢救性发掘经费。发掘工作获批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建考古队。2000年12月9 日,考古队进驻工地。隆冬季节,疾风劲吹,寒气逼人,考古工作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逐步展开。

太原北齐徐显秀壁画墓墓室展开图1
太原北齐徐显秀壁画墓墓室展开图2
首先进行的考古勘探数据表明,墓葬坐北朝南,平面呈“甲”字形结构,自北而南分别由砖券单墓室、长方形竖穴天井、斜坡墓道几部分组成。冬去春来,考古队开始墓道的发掘。清理完上层表土后,逐层下挖,仔细清理平面,墓道线清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墓道填土和生土之间,隐隐的有一条白灰线,墓道长19米,北宽2.7米,南宽3,8米。中间相隔长3.5米,应是过洞部分。过洞北接天井,天井近方形,长2.3米,宽2.5米。

墓道有没有壁画呢?像这样大型的墓葬应该有。娄叡墓墓道壁画就是那样的精彩绝伦。这座墓葬墓室的壁画那样艳丽、墓道应该也有,可此墓道只有条隐隐的白灰线,而不是像娄叡墓那样,有明显的为绘制壁画而制作的白灰地仗层。难道此墓道没有壁画?发掘工作伴随着希望和失望逐渐深入。为了保护万一可能存在的壁画,发掘中在墓壁外保留了15-20厘米厚的填土,准备发掘到一定程度后再清理。

太原北齐徐显秀壁画墓墓道西壁 《仪仗人物》

一场春雨后,预留的保护性填土自然塌落,露出了壁画的痕迹。原来壁画的绘制不像娄叡墓那样,响明显的地仗层,而是在挖掘的墓壁上粉刷了一层白灰水即直接作画。壁画色彩艳丽,却极易剥落。墓道壁画白灰水底层稀薄脆弱,加之空气渗入和草木根系作用,使之与土壁分离,白灰浆层极易脱落,造成壁画残失。形势严峻,来不及辨认绘画内容,考古工作重点转入壁画的清理和保护中。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合适的粘结原料和配方,并实践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清理加固方法,先用小号注射器将粘接剂注入灰皮下,每次约1平方米,再用脱脂棉垫着轻压,使白灰皮和墓壁紧密地粘接在一起,然后才能谈到进一步的清理。清理过程中,将墓道壁画用工程线划分成100 × 80平方米的工作面,把清理前、清理中和清理后的状况,用录像和摄影记录下来。一是为了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探讨最适当的清理方法;二是准备接受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的审查检验,以保障发掘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六、七、八月,正值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工棚内密不透风,闷热如蒸气浴室,考古队员们个个汗流浃背,但发掘清理工作又必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壁画保护工作主要由中国文化遗产院郑军先生指导,市考古研究所文保人员刘晚香负责。郑军工作认真细致,言传身教、晚香虚心学习,进步神速,并且带出了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不经意间。梨园里花谢花飞,已是果实满枝。
太原北齐徐显秀壁画墓墓门门额浮雕
经过艰辛努力,至2001年9月底,约200平方米的墓道、过洞、天井壁画终于清理完成。墓道上部壁画由于草木根系和昆虫的侵蚀破坏,大多已被漶不清,位下部壁画经过努力,基本得以保存。壁画描绘的是一支由神兽引导的仪仗队,构图没有受过洞和天井空间分割影响而一气呵成。96个青壮年上兵,服装样式统一面色彩不同,有执三旒旗的,有肩长号的,有佩剑带弓的,还有执缰牵马的,散聚成组,神态各异。有意思的是,在墓道东壁中部还发现了一个称作"小鬼脸''的形象。在东壁下部,白灰皮之下,仔细观察,还有一个用树枝之类刻画的人物形象,两个画像的艺术水平显然不能和壁画中的描绘相比。估计是跟着师父学习的小画工或者挖墓的工人所为。
太原北齐徐显秀壁画墓墓室正面 《墓主人和乐伎图》

仪仗队列至墓道下底端。进入天井,两侧壁画的队列仍在延续,穿越石雕墓门、砖筑甬道,再过一道封门砖墙就是期盼已久的墓室,墓门两侧正壁绘制神态谦卑的门吏,他们身着右衽窄袖长衫,画面色彩艳丽,神情端庄肃穆,在他们的手中,一反常例地拿着一根短鞭。而这一时期考古发现的门吏形象。一般都是拄剑,或执笏板、如太原北齐娄叡墓、河北湾漳北朝壁画墓。像这样执鞭的门吏,以前还没有发现。检查史料发现北齐有执鞭朝拜的记载,《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中兴二年······(高)欢遣四百骑奉迎带人毡帐,陈诚,泣下沾襟。让以寡德。欢再拜。帝亦拜。欢出,备服御,进汤沐。达夜严警。昧爽,文武执鞭以朝。”《北史卷八六·列传第七四》“尔朱世隆等立长广王晔为主,南赴洛阳。至东郭外,世隆等遣瑗奏废之,瑗执鞭独入禁内,奏愿行尧、舜事,晔遂禅广陵。由是除给事黄门侍郎。”这两个执鞭门吏可以说是史书的图像注解。石门彩色贴金雕饰华丽无比,宗教意味浓重,神鸟怪兽、摩尼宝珠、莲花蔓草使人惊叹不已。面对着墓道天进、墓门处的精彩,对一墙之隔的墓室发掘充满了期盼。
太原北齐徐显秀壁画墓墓室壁画 《忘记画笛子的吹笛者》

2002年10月,又是一年金秋时节,墓室封门砖终于开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艳丽如新的墓壁四周壁画,低头俯视墓宰,地上满布陪葬品,但因多次盗扰而残破不堪。10月15日,墓室地面清理完成。墓葬为穹窿顶砖券斗室结构,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墓室五部分组成,总长30米。墓室平面呈弧边方形,东西长6.65米,南北长6.3米。墓底距墓顶8.1米。

墓室除有几处盗洞外,壁面规整,绘画色彩如新,没有任何水渍泥污,仿佛就是一座刚刚绘就的地下美术馆,这种情形在墓葬考古中极少见到。一般而言,古墓埋藏在地下,长期受到地震、水患等自然灾害的破坏,有的发生坍塌、有的被水浸淹。考古工作中,打开墓室,要么室内塞满淤土,要么水锈侵蚀痕迹遍布,泥水横流,显得污秽不堪。而这座墓葬墓室空旷,墓室干净。正是这样的墓室环境,才为我们保留了完整如新的墓室壁画,难能可贵。

在约40平方米的墓室内。东部为一面积约10平方米的棺床,用于置放墓主人棺木。西部则放置陶俑、瓷器等生活用具类随葬品。由于墓葬经历了不下于五次的盗掘,随葬品大多脱离了埋藏时的位置,且破碎不堪。经发掘整理,墓葬出上陶俑、瓷器、金银器等582件嵌宝石金戒指发现于墓室中部的棺床朽木之下,这枚金戒指,由黄金戒托、戒指环与蓝宝石戒面组合而成,戒指环为一对狮形动物,它们张开大口,咬住一蘑菇状黄金戒托,盘座为一圈联珠纹,内嵌蓝色宝石,宝石戒面阴刻一人物,头戴面具,两手持物,不知是在作法事,还是在跳不知名的舞蹈,珠光宝气之间,透露出一股神秘感。砖砌棺床与墓室南壁之间系一桌形青石墓志,根据志文得知墓主徐显秀,忠义郡(今河北)人他先投奔尔朱荣,后追随高欢,逐步升迁,北齐时功封武安王,历任徐州刺史、大行台尚书右仆射,拜司空公,迁太尉。武平二年(571)70岁时卒于晋阳。

置身于墓室之中,环顾周围,圆形的穹窿顶上,繁星点点,星座之下,朵朵天莲花点缀其间,给人以飘逸流动之感。正面北壁墓主夫妇雍容华贵,手端漆杯坐于帷帐下的床榻之上。两人中间有堆成圆丘形不知名食品,周围13个高足托盘盛放着各式菜肴。两个近侍头梳双髻,身穿红色长裙,裙上饰以圈状联珠纹,联珠纹内绘对兽,外披窄袖衫,脚蹬紫色皮靴,手捧漆杯,恭恭敬敬。帷帐外两侧,前排是一支8人乐队,右边的4名男乐伎,分别演奏饶钹、五弦、曲项琵琶和笛子,有意思的是、吹笛人形神具备、而手中的笛子却没有绘出2;左边的4名女乐伎,分别演奏响板、竖箜篌、笙和琵琶。西壁是墓主人准备出行的场面,青罗伞盖下一匹枣红骏马整装待发。马颈下挂一缨子,装饰着忍冬、联珠纹,马背上垂向两侧的鞍袱边上绘有两圈联珠纹,联珠纹内绘制类似菩萨的人头像,骏马前面是4个三旒旗手,佩剑武士和马夫,后面是羽葆执事,捧官印肩胡床的随从人员。东壁是墓主夫人即将出行的场面。羽葆华盖之下,一辆卷棚顶牛车,豪华富丽。车前御手正在极力控制躁动的公牛,旁边还有一胡仆(或商胡)前后忙碌。车后是一群贴身侍女,分别捧着包袱、梳妆盒和披风之类衣物,频频回首张望,等待老夫人上车。其中两侍女头戴卷曲发套。一个内着白色长裙的侍女,裙上也饰有联珠纹,联珠纹内头戴莲花冠的人头像和西壁马袱上的联珠纹装饰如出一辙。南壁墓门门洞上方画一朵硕大莲花,两只威武的神兽头朝下凌空飞翔,西侧神兽,双眼圆瞪,两齿外露,长舌外伸,大三角耳直竖,毛发高耸,着红色短裤,腰系白带,向下俯冲,面目狰狞、凶残可怕。甬道内,是执鞭站立的仪卫,而墓室外则是静静等待的仪仗队列。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墓室壁画西壁 《鞍马仪仗图》
墓葬绘画由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和墓室一气呵成,总面积约340平方米,表现了墓主人宴饮出行的壮观场面。画面形象与现实同大。彩绘各类人物200余,马匹7、牛车1、神兽8,各色仪仗、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装饰图案等不胜枚举。对于北齐社会历史文化的研究,无疑是极为难得的视觉形象史料,具有特殊的研究价直和解析空间。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墓室壁画东壁 《牛车侍女图》
徐显秀墓壁画有着明显的造型特点。娄叡墓和湾漳大盛壁画都以刚劲的铁线勾勒造型和一丝不苟的细节描绘闻名于世。徐显秀墓壁画则以简练的快速用笔准确捕捉人物的动态造型,隐然可见透视之意,颇有些速写味道。墓室东壁的驾车之牛尤为引人注目。此牛体型雄健,神态剽悍,昂首奋蹄,似欲破壁而出。形象既写实又有夸张,写实惟妙惟肖,夸张又恰到好处。而墓室门洞上方通常称为方相氏的神兽,左右对称,俯冲飞翔。造型夸张,形象生动、更难得是这个形象表现出非常成熟的晕染技法。

根据古代画史文献记述,六朝时中国画家开始传习古印度画技“凹凸法”,亦称“天竺道法”,一般认为真正的晕染技法要到唐吴道子时代オ最后成熟,而且成功的传世作品例证极为罕见。仔细观察这个形象。晕染技法所表现出的身体各部位的关节凸起凹下、肌肉的质感,竟然如此成熟与完美,令人难以置信,但的确如此。这对于研究中国绘画晕染技法的发展,无疑是极其珍贵的典型例证。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墓室壁画东壁  《牛车侍卫》

中国古代绘画很早就有疏密二体之说,疏体绘画到东魏北齐时成为绘画主流,其代表人物为张僧繇、杨子华等。娄叡墓壁画一经出土,引起轰动,很多学者认为该墓葬壁画出自杨子华之手。徐显秀墓壁画与娄叡墓壁画相近之处在于,绘画采用了铁线勾勒和色彩晕染手法,明暗映衬,画中人物造型体态健壮,面容丰腴适度,服饰疏朗简洁。徐显秀墓壁画继娄叡墓壁画之后,进一步使古代疏体绘画的概念更加明晰,其灵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简练流畅的线条,完全符合古代文献中描述的“点划离披”“简易标美”的疏体风格。可以说是北齐疏体画风的代表作品。两墓壁画也有不同之处,其娄叡墓壁画线条严谨精准,而徐显秀墓壁画用笔快速放松,挥洒自如。其二,绘画布局不同。娄叡墓壁画采用分层式布局、内容繁琐、浓墨重彩、铺排喧嚣,而徐显秀墓壁画布局讲究整体效果,主题集中统一,人物服饰简洁,突出宁静含蓄的艺术氛围,改变了娄叡墓所延续的北朝壁画分为天上、人间和地下多层次画面的格局。徐显秀墓壁画布局代表着墓室壁画一种新的格局的产生。它直接影响到唐代墓葬壁画的布置,开唐墓壁画绘画布局之先河,如永泰公主墓壁画就继续了徐显秀墓壁画布局,长卷式一气呵成。众所周知,唐朝政权肇基于晋阳,其文化也有北齐晋阳的浓重色彩,或者可以说北朝晋阳文化为唐文化渊流之一,这或许是徐显秀墓文化信息带给我们的新启示。

徐显秀墓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绘画方面,而且表现在对当时现实社会生活的描绘上。

南北朝历史的一大特点就是多民族之间大规模战争、人民的迁徙流动和文化的融合。其中来自天竺的佛教文化、中西亚的萨珊波斯文化、粟特袄教文化也随着北方游牧民族传人中原,参与并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在徐显秀墓壁画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浓郁的外来文化气息。

1、墓室北壁壁画中端茶奉酒的二侍女衣裙上,分别有以色笔直接点染成形的联珠纹圈对兽和奇花异草装饰图案。这是一种中亚民族尤其粟特人喜欢的装饰图案。

2、墓室东壁壁画中女主人二贴身侍女梳理着一种前所未见的“发型”,也有人认为是帽子或假发。其渊源似乎可以追溯到印度阿旃陀佛教石窟壁画中。

卷发着联珠纹长裙侍女

3、牛车顶棚之上悬置一联珠纹造型的宝镜状物件。虽然我们不能确知是何物且如何结构到车上,但其显然不是中国本土器物,而且是作为某种标志物而占据显要位置的。日本Miho博物馆浮雕石棺床围屏之牛车图像的车篷侧壁中央、曾有一物件与此极为相似,只是所处位置不同。Miho浮雕传出于山西,研究认为是袄教徒的墓葬埋藏物。

人物头像

4、西壁壁画中的墓主坐骑,项下有镂雕莲花、忍冬和联珠纹的金属缨盖。鞍袱是一块通常被称为“波斯锦”或“粟特锦”的织物,两端装饰是典型的珊萨波斯风格联珠纹圈“菩萨像”图案,中间均匀点缀三叶草和圆点装饰。东壁侍女衣裙上也饰有类似的“菩萨像”。

5、甬道石门浮雕的图像造型和雕刻技法,特别是石门扇上兽头怪鸟形象也有明显的外来风格。最明显的是两扇石门上部——草食类曾头、鸟身、蹄足,口衔瑞草的浮雕怪鸟。有研究者认为,此形象虽不是典型的祆教神鸟,但肯定与中亚文化有关。更加耐人寻味的是,石门下部原雕刻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青龙和白虎,但在最后进行彩绘时,上部的怪鸟依浮雕原形着色,下部青龙和白虎则分别被改绘成"鸟"的形象。这种覆盖与取代的结果是,最后展示给观众看的是四只“鸟”,而且决不是中国的朱雀!此“鸟”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方位神祗,说它是一场文化冲突的胜利者也不为过。

“波斯锦”上的联珠纹“菩萨”头像

6、墓室东北部清理出一枚镶嵌宝石的金戒指,异国情调充溢,应是出自中、西亚甚至地中海地区。从磨损程度可以判断,佩戴时间已经相当长。说明墓主人——汉人徐显秀对这些外来之物的偏爱。

这种对外来文化特别是中西亚波斯、粟特文化的偏爱,正是北朝时期所谓“胡化”的必然结果。史书记载、北齐后主高纬喜爱西域文化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所宠信的如:和士开、安吐根、康阿驮、曹妙达、史丑多等都是西域胡人,他们以歌舞、绘画之技而获得高官厚禄,甚至波斯狗也封为“仪同”“郡君”的高官,享受俸禄。史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他“祭非其鬼,至于躬自鼓舞,以事胡天”亲自祭奠祆教神祗。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尚且如此,臣民如徐显秀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胡人物品,甚至喜好和接受胡人的宗教文化也就可以推知了。

石门浅浮雕彩绘

徐显秀墓发现于太原,和太原当时所处的特殊地位密不可分。

太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要冲。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明交汇地带,自古就是民族融合和文化碰撞的前沿阵地。晋末十六国时期,太原先后为刘汉、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占领。《晋书·江统列传》记载汾河流域匈奴“五部之众,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公元396年北魏政权攻占晋阳,特别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晋阳居于邺城和洛阳南北二都之间,交通便利,首尾相望,地理位置尤其重要。公元528年秀容(今山西忻州)酋豪尔朱荣以晋阳之甲,兵指洛阳,发动了骇人听闻的“河阴事变”,自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太原王等,驻军晋阳。尔朱荣被孝庄帝杀死后,高欢乘机取代尔朱氏,将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建东魏都城严邺城(今河北临漳),而高欢则以大丞相自居,坐镇晋阳,晋阳由此号称“霸府”。《北齐书·孙腾传》:“高祖(高欢)以晋阳戎马之地,霸图攸属,治兵训旅,遥制朝权。”高欢之后,其子高洋篡立北齐,续两都之制,仍晋阳为重,诏书天下:“并州之太原、青州之齐郡,霸业所在,王命是基。”(《北史·齐本纪中乡》)当时的晋阳,霸业所在,政要云集,文化进步,商贸昌盛,已然国际化大都市。北齐一代,高洋、斛律金、娄叡、徐显秀、库狄回洛等一代豪杰,置身晋阳城中,他们或运筹帷幄,或宴饮高歌,生活于斯,死后也埋在晋阳城周围(皇帝则归葬邺城)。为我们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研究资料,也佐证了昔日太原都市的繁华和重要地位。

太原地区墓葬壁画多种粉本的存在,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太原地区政治文化的中心地位。

山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总平面示意图

就目前的考古发现看,太原地区流行着多套墓葬绘制粉本。太原南郊北齐壁画墓的仿木斗拱、角柱涂成赭色,从而成为画面界框的作法,为唐代墓葬所继承。徐显秀墓布局讲求整体效果的大布局,使得魏晋以来的墓葬壁画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壁画的制作上,徐显秀墓墓道直接在留有工具痕迹的墓壁上作画的方法,不见于北齐统治区,而在北周统治的宁夏固原地区多见。又如出土于太原焦化厂的韩祖念墓,其壁画形象具有更多的北周风格。憘墓残存壁画的袍和履,与青州崔芬墓有相同之处,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崔芬墓有着南朝的因素。隋虞弘石棺画则属于外来的式样。目前北齐墓葬壁画已知的几套“粉本”样式,在晋阳地区都可见到一丝端倪,这也是太原壁画墓发现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

作为徐显秀墓葬发掘和保护的亲历者,在发掘工作结束的这十几年中,每每触及这座墓葬,总有穿越时空之感,那些已经深入脑迹的墓葬壁画犹如翩翩飞来的天使,瞬间就能使人置身于1400多年前的北齐时代。这也是作为考古工作者的一大幸事。如今,王家峰村千亩梨园已经花开几度,墓葬发掘的那些岁月也已渐行渐远,而由墓葬壁画清理保护工作培育成长起来的土质文物保护队伍最近几年来为山西各地的塑像、壁画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并成为山西省土质文物保护中心的主要力量,也算是一大收获。徐显秀墓完整的两幅、高超的绘画艺术以及发掘过程中贯穿始终的边发掘边保护的工作理念,使该墓葬荣获“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优秀工地奖等诸多荣誉。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对墓葬壁画进行了整体加固保护,并冈此获得2012年全国十大文物保护工程奖。如今,徐显秀壁画墓保护馆的建设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不远的将来,人们就能走进设施先进的馆舍,领略北齐绘画艺术的无限魅力。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