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台湾南澳古道,泰雅人的回家之路

2017-12-20 13: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TammyLi

花莲最南端的南澳古道从不缺乏传说。这曾是山居部落泰雅族连接外界的唯一通路,猎人们沿着它深入山林追赶猎物,小贩们背着货物来来回回进行交换,历史上,泰雅族少女莎韵为送日本老师下山而被暴涨的溪水冲走的故事又为它蒙上了一层阴霾。

南澳古道目前修复了最开始的3公里。本文图均为 TammyLi图。

自从泰雅族人陆续迁至平地生活,这条曾经繁荣的古道就像大山中一切乏人问津的路一样,渐渐消失在了山林里。路,始于人的足迹,也荒废于人类的不再涉足。连带消失的,还有泰雅人珍贵的传统文化。

现在,台湾修复了南澳古道前段三公里的步道,以旃檀驻在所遗址为起点,循南澳南溪一路上溯,这条泰雅人回家的路,山高水长。

后人新修的1号吊桥。

古道的一开始是一段极为平缓的上坡路,不过没有树荫,非常地晒,好在只有区区三十分钟便能抵达一号吊桥。吊桥是后来新建的,桥头立着的石柱却是日据时期的遗迹,上面刻有“昭和五年七月”的字样。而泰雅人被迫大量地离开祖居迁移至平地生活,也是这一时期发生的事。在吊桥上往下看,可以望见桥下溪谷上方的旧吊桥遗迹,残存的桥板三三两两残破不堪,溪水潺潺,如少女的歌声般如泣如诉。

旧吊桥已经残破不堪。

坦白说,仅从风景的角度而言,这条古道对游客来说着实寻常。幸好同行的泰雅族猎人Atayal一路都在讲述山中的故事,让枯燥的行山路变得不那么无聊。他好像介绍自家的客厅般讲起山中的种种植物来:“这是山棕,当鱼竿很好用”,“这是七里香,泰雅族猎人的弓箭都是用它做的”,“姑婆芋的叶子可以做成杯子盛水喝”,“这是黄藤,藤心很好吃哦”。我们走过一个看似寻常的土坑,Atayal又皱起眉头打量片刻说,“这个坑,多半是山猪挖的。”对泰雅人来说,大山就是他们的客厅,山中的一切都是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连接异常紧密。

沿着岩壁开凿的道路。

过了一号吊桥,山路开始变得狭窄崎岖。南澳古道是一条沿着山腰开凿的道路,因此许多地方都是一面是岩壁,一面是悬崖。在一些危险的路段,林业局在岩壁上安装了扶手的缆绳,以免路人跌落。

过了一段异常险峻的山道,便是一个鞍部,即是指山峰间中比较平缓的地方。整条南澳古道有十几个鞍部,这一个被泰雅人称作Yori-nyawan,是泰雅人打猎、耕作、交换物资时会经过的中间站。从前,泰雅人走到这里便意味着可以稍作休息,吃光身上背负的水和食物,因为从这里开始,再走不到半天的路程就到家了。

巨大的蕨类植物。

在快到2号吊桥的时候,我们经过一片异常巨大的蕨类,从原本灿烂的阳光里一下子踏进了遮天蔽日的阴影中,有种误入斯蒂芬·金恐怖小说的感觉。之后的路十分好走,很快3公里的终点碑就在眼前了。在快到时,路旁立有莎韵故事的解说牌,叙说了当年泰雅族少女莎韵被溪水卷走失踪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谜样的出口。甚至有传说称莎韵还活在大山的某一处,时常用歌声为迷路的山友指引方向。

3公里后壮观的岩壁路。

步道终点,看到这块牌子便要折返了。

过了3公里的指示牌,其实还能短短走上一段,直到林务局所设的步道终点的标志为止。这段古道凿岩而过,是一路走来最壮观的岩壁路。Atayal捡起几根芒草做成箭头,指向了我们来的方向,他告诉我,在泰雅人的文化里,箭头往山里指代表还没回家,指向山外则代表,回家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