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上海旅游业这三年

吕磊 鲍涵
2022-07-25 12:2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不久前,上海发布了《关于促进上海旅游行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新12条”),提出将从降本减负、政策扶持、金融滴灌等多个方面入手,在促进文旅消费恢复的同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近期,市文化旅游局局长方世忠在访谈时提到,上海市文化旅游局正在聚力实施文旅行业重振行动,大力推动高品质消费供给、高能级产业投资、高水平数字转型,抢抓文旅行业的新赛道布局。

人员的集聚和流动是旅游业最鲜明特点,受疫情影响,近两年各地旅游业均显颓势、复苏乏力。据统计,2020年上海市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314.11亿元,比上年下降42.0%;2021年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500.52亿元,虽有所回升,但尚未恢复至2019年2309.43亿元的水准。两年来,上海出台了哪些政策帮助旅游业应对挑战?效果如何?“新12条”又将如何引导旅游业恢复重振?

2020年2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旅游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助企纾困“12条”),政策从切实发挥专项资金助力发展作用、为旅游企业减轻负担、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等方面服务旅游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20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多家在沪金融机构合作,为700余家文旅企业提供项目咨询或产品服务,共为160家企业提供了430亿元授信支持。针对上海90%文旅企业为中小微企业的现状,政策明确,以现有缴纳数额的80%为标准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帮助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2020年共受理1178家旅行社的暂退申请,释放金额4.26亿元。

2021年6月,上海发布《关于支持上海旅游业提质增能的若干措施》(提质增能“12条”),政策重点从扶企纾困、解燃眉之急,转向提质增能、促长远发展。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旅游企业受益面,从扩大信贷支持覆盖面、受益面入手,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对旅游市场主体实施增信服务。同时,上海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对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实施贴息支持,累计贴息总额近3000万元。政策侧重拓展旅游发展新市场,实施“上海旅游宣推计划”,进一步拓展旅游消费客源市场;同时,政策还注重引导旅游数字化转型,提出打造一批数字景区、数字酒店。在疫情走向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根据上海“十四五”规划,提质增能“12条”更加关注旅游行业的长效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月31日,《关于促进上海旅游行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新12条”)正式发布。在前两年政策实施的基础上,结合今年以来的国内外疫情形势,“新12条”将在加大降本减负、促进文旅消费、强化惠企金融、支持创新转型等四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在援企降本减负方面,将综合实施减税降费、房租减免、稳岗补贴、社保缓交、金融支持、技能培训补贴等一揽子帮扶措施。针对已连续两年实施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80%政策,2022年暂退比例提至100%,这将有效缓解旅行社资金流紧张、进一步支持旅行社行业纾困发展。在惠企金融方面,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已联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等五家银行,联合为文旅企业增加授信500亿元,支持文旅行业恢复重振。在提质增能方面,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支持旅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旅游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文旅精品项目,加强跨周期布局,抢占文旅新赛道,充分发挥旅游投资市级协调机制作用,完善重大旅游项目库。与前两年的政策相比,“新12条”将降本减负和提质增能相结合,既重视在本轮疫情冲击下的上海旅游行业应急纾困,又关注跨周期的旅游业转型优化和创新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有政策的强力支持,但上海文旅行业的恢复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加大、通货膨胀严重,在需求端,居民更倾向于储蓄和投资,消费意愿不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6月末,住户存款规模为112.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3万亿元,同比多增2.9万亿元。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8%;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3%,比上季增加3.6个百分点。其次,近期国内疫情散发,跨省旅游虽在暑期回暖,但因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跨省旅游“熔断”机制,旅游业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文旅企业在投融资和开发新产品时会采取更加谨慎的策略。总之,上海旅游行业的恢复重振还有很长一段道路要走,“新12条”的政策效果也有待时间的检验。

经济

浙江率先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

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将力争实现农业标准地改革省域全覆盖。《意见》汲取义乌等地的经验,设置了净地标准、招引项目标准两套指标体系。浙江将于年内确定一批农业标准地改革省级、县级试点,在条件成熟基础上逐步推开。(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逆势增长

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逆势增长。今年1月至6月,浙江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高于规上工业1.2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3.2%,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77.2%。(来源:浙江日报

安徽上半年全省新增贷款超6000亿元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新增人民币贷款量6173.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530.8亿元。6月末,全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3.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人民币各项贷款实现高增长,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持。(来源:安徽日报

项目

上海今明两年每年新增1万个5G基站

7月19日,由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主办的“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云启航大会暨‘海上扬帆’融合应用专委会成立大会”提出,到2023年,上海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5G应用创新发展高地、5G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今明两年,上海将每年新增5G基站1万个。到2023年底,上海5G基站密度提升到每平方公里10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提升至28个,80%楼宇实现5G室内覆盖。(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台北通过视频方式举行“双城论坛”

主题为“韧性 永续 人文”的2022上海台北城市论坛于19日以视频形式举行。两市已签署42项交流合作备忘录,涵盖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智能交通、青年交流等领域。此次论坛上海在世界会客厅和虹桥迎宾馆设主会场和分会场,100余位台商、台胞、学者和各界嘉宾参会。(来源:上海发布

长三角

苏皖营运船舶实现通检互认

7月14日下午,“苏皖船检一体化工作站”挂牌仪式在江苏泰州举行,这标志着全国首家由两省共同设立的营运船舶通检互认工作站正式运行。安徽船检将继续推进长三角区域船舶检验区域协调与合作,探索船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新途径,推进长三角区域船检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建设。(来源:安徽日报

先进技术成果转化长三角园区启用

7月19日,先进技术成果转化长三角园区启用大会在苏州举行。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成立一年来,积极探索“双向转化”模式,努力构建“融合发展、开放发展、互助发展”转化生态,推动一批转化项目落地见效,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来源:新华日报

长三角金融司法论坛举行

7月20日上午,首届长三角金融司法论坛在上海金融法院举行。据悉,去年11月,上海金融法院就同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四家中级人民法院签署《长三角区域金融司法合作协议》,本次论坛是进一步落实合作协议的务实举措。(来源:解放日报

长三角九区联合出台商务楼宇评价体系

7月22日,在长三角主要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联盟第二次联席会议上,长三角九区联合发布《长三角商务楼宇一体化评价体系》。这个体现商务楼宇综合品质的楼宇评价体系,为全国首次跨省级行政区域共同提出。《评价体系》包括了区位支撑、科技引领、服务水平、经济贡献、品牌影响等多方面评估指标,发布后,将在联盟成员中确定试点楼宇开展首轮评价。(来源:浙江日报

贸易

安徽省出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

根据安徽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到2025年,安徽省将培育500家贸易双循环试点企业,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构建内外联通现代物流体系,要求推进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芜湖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芜湖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建设,力争2025年中欧班列(合肥)开行列数突破1000列。(来源:安徽日报

合肥中欧班列突破2440列

截至6月26日,合肥中欧班列累计发运突破2440列,海铁联运发送超16万标箱,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百亿美元。截至2022年5月底,合肥中欧班列已实现点对点直达德俄法等17个国家,汉堡、赫尔辛基等81个国际站点,基本实现对欧洲全覆盖。(来源:安徽日报

浙江外贸回升向好态势明显

二季度,浙江进出口总额达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至此,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2.26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出口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0.3%;进口5947.4亿元,同比增长9.8%,进出口和进口增速居东部沿海主要外贸省市首位,对全国进出口和出口的增长贡献率居各省份首位。(来源:浙江日报

民生

安徽省提供1400个社工岗助力毕业生就业

7月18日,安徽省民政厅表示,安徽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全覆盖工作紧密结合,推动社工站建设与社工人才发展双提升。2022年度社工站可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400个。(来源:中安在线

至2022年末上海将建9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近年来,上海以推进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三园”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上海通过示范村建设、支持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美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等有力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乡村建设和发展模式;探索实施“规模集约、标准生产、科技赋能、种源优化、产销一体”的现代农业新路径,力争走出一条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据了解,到2022年末上海将建设9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来源:解放日报

(吕磊、鲍涵为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吴英燕
    图片编辑:蒋立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