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整改扶贫资金使用乱象,别只看多少人被问责

澎湃特约评论员 王石川
2017-12-23 16:4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23日上午,审计署审计长胡泽君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对于扶贫资金审计查出的问题,胡泽君在报告中指出,截至10月底,各地通过追回、盘活或避免损失等方式整改32.68亿元,有970人被追责问责,93%的问题得到整改。

“970人被追责问责”,这其实是一个早已埋下“伏笔”的结果。整整半年前,胡泽君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就通报了扶贫资金审计等情况。明乎此便知,半年前的报告主题是发现问题,而此次报告主题则是整改情况。有错必纠,有责必究,正体现了审计工作的价值所在。

扶贫造假并非新闻,此前报告已描述出不少乱象,比如,“有的已置办高档轿车、商品房等却未及时退出”“个别村干部还采取分户拆户等方式将亲属纳入建档立卡对象”。

习近平总书记曾一再强调,“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如果扶富不扶贫、扶官不扶民、扶强不扶弱,就谈不上真扶贫,更遑论真脱贫;如果脱贫后,仍堂而皇之享受扶贫待遇,无疑挤占珍贵的扶贫资金,势必影响真贫人口脱贫。

扶贫资金必须花在刀刃上,花在贫困人口身上,花在脱贫任务上。谁打扶贫资金的主意,谁就被处理,相关部门对此的态度一向鲜明。比如,最高法曾表示,要严厉打击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对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犯罪坚决依法从严惩处,促进扶贫资金的阳光化管理和公正合理使用。要依法妥善审理贫困地区金融扶贫、产业发展等涉经济领域案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扶贫资金出现问题必须整改,但整改不只是体现在处理了多少人,还应该体现在把真正贫困的人口纳为扶贫对象,更体现在构建严密的监督制度,减少乃至杜绝扶贫资金被蚕食,让真贫者如期脱贫。

以扶贫中出现的“个别村干部还采取分户拆户等方式将亲属纳入建档立卡对象”为例,谁贫谁富,乡亲知根知底,而村干部疯狂造假,何以轻易得逞?遏制住这种畸形的利益冲动,除了鼓励村民举报,监管部门在审核上也应该有所作为。此外,审计署曾指出,有关主管部门和人员利用职权优亲厚友违规分配扶贫资金。这足以说明揩扶贫资金的油,不只是个别村干部,还包括“有关主管部门和人员”,对此是不是更应该依法依规严惩?

同时也该追问,什么人该被扶贫,究竟谁说了算?有网友感慨:“乡下一个堂弟家多年申请不上贫困户,原因是他实在太穷了!”看似调侃,实则道出了一个并不隐曲的潜规则。故此,实现扶真贫、真扶贫,首要的是最大程度压缩认定真贫中可能出现的腐败,让真贫者无需花钱托关系就能获得扶贫资格。

如果不解决好“扶持谁”这一基本命题,不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一一搞清楚,谈何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扶贫对象收入财产与公安、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大数据比对机制,切实提高贫困对象识别精准度。如果这一机制获得真正推进,既可让真贫者被帮扶,也能让已实现脱贫的人口不再心安理得地下享用扶贫资金。当然,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这是习总书记重点提出的扶贫要求。惟有实现“精准”,才能高质量地扶贫、脱贫。但知易行难,确保扶贫资金被善用,既要加大事后惩处力度,更需要在制度设计上也提升“精准度”,在执行监督上也强化“精准度”。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