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展|这样的展览或可让你找到一面“镜子”与自己的影子

小树,张怡然,会稽任公子
2017-12-25 12:08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ww.thepaper.cn)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热展,本期评点展览有上海龙美术馆的“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仿佛是一场戏剧的舞台,也像是一座精神的花园;山东省博物馆的“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特展”,涵盖了战国至魏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简牍帛书,既有学术性,也有趣味性;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扬·范·艾克和前拉斐尔派油画展”,试图展现前拉斐尔派成员受扬·范·艾克的油画《阿尔诺非尼肖像》的影响,但却显得牵强。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fzbyspl@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向京·没有人替我看到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

时间:2017年12月16日-2018年2月25日

票价:250元(通票)

点评:一个个具象的人体,排布在展厅里,在环境、灯光的调校下,仿佛是一场场戏剧的舞台,也像是一座座精神的花园。观众游走于其间,自在地探索、发现,也面临着种种意料之外的震动体验。

评星:四星半

3600平方米空间,100余件作品,龙美术馆的宏大展厅一改以往国际大师特展的空旷冷淡风格,变得热闹纷呈。向京21年的创作生涯集结于此,从“镜像”、“保持沉默”到“全裸”,艺术家执着于个体的成长与内在性的建构,而后,她的创作发生了转折,“这个世界会好吗?”、“S”两个系列,是她面对外部世界的阐释与描摹。

向京作品《异镜——不损兽》,“这个世界会好吗?”系列

具象的雕塑,在观念主导的当代艺术风潮中,并非一种热门媒介。艺术家的创作生涯,或许源自对于时代潮流的顽强叛逆,而今看来,也是一种发人深省的反思。她并不试图摆脱观念,却执着寻觅观念的外衣下艺术的本真内涵,诉诸于个人的、感性的、可见但未必可说的、流落于意识荒野中的真实。

一个个具象的人体,排布在展厅里,在环境、灯光的调校下,仿佛是一场场戏剧的舞台,也像是一座座精神的花园。观众游走于其间,自在地探索、发现,也面临着种种意料之外的震动体验。

三个女孩分布于展厅不同位置,背对着人群,面对墙壁蒙上眼睛。这是向京早期的一件作品。参观者可以与女孩互动拍照,也会面对这件作品而产生游离的感受。3600平方米的雕塑空间,仿佛是这个热情的北京人的工作室与客厅,它可以接纳海量人群的参观探索,有时,又会让你觉得,某一件雕塑仿佛仅仅与你一个人产生对话,或者,你会怀疑,也许艺术家的创作,只是在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

向京作品《尽头》,“镜面”系列

整个展厅里的展签非常简洁,并不附带任何说明性文字。艺术家期待每个参观者拥有自己的游历和体验,而在展览的尽头,有一个资料室,那里有所有关于艺术家创作的文字、影像资料,学者、评论家、艺术家,针对作品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在这里,几乎又可以待上一整天时间。

离开资料室,再次回到展厅的时候,参观者一定又会有全然不同的体验。具象的雕塑,它是如此具体,它让人容易接近,有时候却也框定了人们的思维。即便如此,它同样值得持久的凝视和观看。

对于向京来说,眼睛的观看无非是一种自我投射。观众来到展场,不过是寻找一面可以投射的镜子,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亦可以反观文化与社会的规训。或许,你也会惊讶,从一件雕塑上面,会有这么多的发现。(小树)

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特展

地点:山东省博物馆

展期:2017年9月26日—2018年3月26日

票价:免费

点评:展览汇集了19家博物馆与研究机构的简帛,基本上涵盖了战国至魏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简牍帛书,分为总序、简帛时代、吏治与法制、精彩的物质生活、丰富的精神世界、古典重现、齐地兵书甲天下、丝路边关、书法艺术九个单元,展览的学术性极强,同时也很注重陈列展示的多样与展览的趣味性,做到了寓教于乐。

评星:四星半

王国维先生曾将“汉晋木简”与殷墟甲骨、敦煌写本、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并称“中国学问之最大发现”。近百年间新发现简帛数量与质量都远远超过王先生所处时代,简帛为我们了解当时学术、思想、历史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但简帛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藏品,其在出土时候往往在地底埋藏千年,保存情况不佳,在出土清理之后保存条件要求也很高,这就使得许多简帛“深居简出”,普通观众无缘见面。山东省博的“书于竹帛”特展展出简帛及相关文物800余件,基本涵盖了建国以来所有重要的简帛发现,可能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简帛特展。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云梦睡虎地黑夫、惊家书,书于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为我国年代最早的家信实物,内容为士兵黑夫、惊兄弟二人写给母亲的信,信中叙述了他们从军参战,写信给母亲与兄弟衷,要钱与衣物。信开头便问兄弟衷“母毋恙也?”紧接着便给家人报平安“黑夫、惊毋恙也”,然后是向家中要钱与衣物“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禅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信中还透露了战事的险峻“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知)”,传世典籍中的秦军形象被描述为“虎狼之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但黑夫、惊家书的出土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当时军队底层人物的心声,他们没有统一六国的雄心壮志,所担心的只是家中人的安危,自己在战争中能否存活?

西汉·《周易》帛书,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出土简帛的可贵在于其保留了古书原貌,传世文献的《老子》第十九章称“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常被人引用为《老子》反仁义的证据,但郭店楚简《老子》此句却是“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可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老子》也许经过了后世学者改造。出土简帛不仅能用来校勘传世文献有时也能使得原本亡佚的古籍重现人间,“齐地兵书甲天下”部分展出了大名鼎鼎的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汉书·艺文志》记载了“《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齐孙子》八十九篇”,约至隋朝《齐孙子》失传,其后不见著录,世间不传,直到1972年银雀山同时出土了《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人们才惊觉原来《孙膑兵法》就是《汉书·艺文志》中所记录。

连云港尹湾汉简《神乌赋》改编动画

展陈中为了便于观众能够看清简牍上细密的墨书,在展柜设计了一种可移动的放大镜装置。同时为了帮助观众理解简帛的内容与意义,展品附近都有较为详细的内容介绍展板。简帛此类文物观赏性较差,故博物馆在展厅中根据简帛的内容设置了较多的观众互动体验装置,如在尹湾汉牍《神龟占》旁设置了神龟占卜体验,在银雀山出土的兵书类简牍旁设置了“桂陵之战”策略类游戏。将尹湾汉简《神乌赋》根据故事情节制成动画视频播放,做到了寓教于乐,为观众了解简帛做了很好的尝试。(文/会稽任公子)

扬·范·艾克和前拉斐尔派油画展

地点:英国国家美术馆

票价:周一至周五10英镑,周六周日12英镑

展期:2017年10月2日 - 2018年4月2日

点评:在艺评家乔纳森·琼斯眼里,展览展出扬·范·艾克的油画《阿尔诺非尼肖像》,以及前拉斐尔派成员受这幅油画启发而完成的画作,然而展览却将一群平庸的伪知识分子的笨拙的绘画和扬·范·艾克及委拉斯开兹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相比较,所选的画作在范·艾克和前拉斐尔派之间没有重要的关联,它们的耦合显得奇怪而随意。

评星:两星半

展览展出扬·范·艾克的油画《阿尔诺非尼肖像(Arnolfini Portrait)》,以及前拉斐尔派(Pre-Raphaelites)成员受这幅油画启发而完成的画作,呈现了这幅画对前拉斐尔派在绘画技巧、色彩运用、象征手法等方面的影响。

前拉斐尔派是由7位英国画家、雕塑家组成的艺术团体,成立于1848年,一直延续至1850年代早期,旨在英国艺术中复兴拉斐尔之前艺术的纯粹性,试图通过明晰的色彩和线条、单纯而非宏大的主题来实现这一目标。

《阿尔诺非尼肖像(Arnolfini Portrait)》,扬·范·艾克

而在评论家乔纳森·琼斯眼里,前拉斐尔派兄弟或许是艺术史上最成功的骗子。这些平庸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从约翰·罗斯金理论的一部分,流行诗歌的引用和自命不凡的艺术参考中,糅合出一种伪知识分子风格。他们的名字揭示了沉重的历史主义,因为他们声称要从拉斐尔精致的古典主义中拯救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纯粹艺术。

前拉斐尔派试图跟15世纪早期的布鲁日大师扬·范·艾克拉近关系。扬·范·艾克在1430年代兴盛,于1441年去世,比乌尔比诺诞生的拉斐尔( Raphael)早四十年。他迷人的杰作使用一种奇异神秘的暗示,表现错综复杂、眼花缭乱的现实主义的奇迹。例如著名的《阿尔诺非尼肖像》就是有史以来第一个真正栩栩如生的家庭内景,似乎暗示妻子怀孕的喜讯。原则上国家美术馆在1842年购买了这幅杰作,对前拉斐尔派的创作产生了轰动的影响,这个展览的论点似乎很有道理的,然而它完全没有证明这种情况。所选的画作在范·艾克和前拉斐尔派之间没有重要的关联,它们的耦合看起来奇怪而随意。

关于扬·范·艾克的现实主义对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的微妙和丰富的影响有一些争论,策展人貌似在神经质地崇拜《阿尔诺非尼肖像》的一个细节 ——阿尔诺非尼房间后墙上的圆形凸镜,其中我们看到扬·范·艾克自己在上面的涂鸦“Jan van Eyck was here”。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绘画中原来也有镜子!福特·马多克斯·布朗(Ford Madox Brown)的绘画作品《带走你的儿子,先生!》中映射父亲的圆形镜子,以及由爱德华·伯恩-琼斯(Edward Burne-Jones)在肖像画中使用类似的镜子。这或许就成为了扬·范·艾克与前拉斐尔派亲近的证据。

扬·范·艾克的引用淹没在所有其他的类似引用中,这些引用都是对这场艺术运动的沉重打击。策展人或许对绘画的认真审视并不感兴趣。事实证明,他们对文化理论感兴趣,例如在某处读到“反思”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后结构主义的主题.,又将委拉斯开兹奇的艺术作品《宫娥图》(维多利亚时代的复制品)与前拉斐尔派的画作笨拙地拼凑在一起。(编译/张怡然)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