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河这十年丨弥勒:绿水青山促发展 城乡建设满目新

2022-08-03 18: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8月2日,“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弥勒市专场发布会召开,中共弥勒市委书记李健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弥勒市十年来的发展成就。

发布会现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弥勒市坚定不移扬优势、挖潜力、抓增量,推动“城镇村”联动发展、“产城人”深度融合,跑出了经济社会争先进位的“弥勒速度”,铸就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黄金十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39.34亿元增加到496.1亿元,年均增长7.7%,2021年对全州经济贡献率达15.3%;人均GDP由4.42万元增加到9.21万元,年均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由75.15亿元增加到346.49亿元,年均增长20.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7万元、5688元增加到4.37万元、1.8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0.2%、14.2%。

弥勒市远眺

着力提升城市能级

打造品质生活之城

十年来,弥勒市坚持做精城市、提升能级,发展空间更加优化。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中心城区发展概念性规划,形成“一主、两副、一园区”190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围绕“一城、一河、两湖、三山、三入口、三站点、四小镇”布局,按照“退楼建园”“无围墙城市”的建设理念,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水域面积不断扩增。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建成一批公共文化空间,随着四个特色小镇成功创建,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空间格局;同时在全省率先完成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以智慧化带动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智慧,把弥勒市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福地。

甸溪河湿地 李荣 摄

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壮大高质量发展动能

十年来,弥勒市坚持产业转型、链式推进,以产业链为单元,集成政策、集成资源、集成要素,全力培育产业链,以产业转型推进动能转换。

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作中,建成30万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5个10万亩水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成为新时代云烟之乡,烟草产业“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发挥。农业总产值由35.49亿元增加到81.28亿元,年均增长6.5%。

在做大做强现代工业工作中,持续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有力有序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总产值由199.92亿元增加到282.51亿元,年均增长5%。

服务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十年来,弥勒市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势头强劲。全市接待游客总数由263.07万人次增加到1001.35万人次,年均增长14%;旅游总收入由12.67亿元增加到109.21亿元,年均增长26.8%。

弥勒星田工业园区

树立坚持项目为王理念

扎实完成基础建设任务

十年来,弥勒市坚持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增后劲。先后累计投入各类资金6488.73亿元,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215个,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路是交通网络建设的基础和动脉,随着弥泸高速、石泸高速、云桂铁路建成通车,弥勒东风机场实现开航,弥蒙铁路通车在即,弥玉高速加快推进,建成农村公路1083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自然村硬化率均达100%,弥勒市立体综合交通成网成型。

放眼弥勒大地,碧水蜿蜒,绿带交织。近年来,弥勒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人饮工程277座(件)、城乡水网工程153件;弥泸灌区加快推进,洗洒水库改扩建项目全面完工。现代高效水网不断织密。

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也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泸西—弥勒—开远天然气管道项目弥勒段正式投产通气。4个井工煤矿、2个风电、5个光伏和1个煤电等“风光水火储”新能源项目稳步推进,累计建成充电基础设施337台540枪,弥勒市构建绿色能源网的步伐不断加快。

弥勒高铁站

厚植鲜亮生态底色

谱写绿色发展华章

十年来,弥勒市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弥勒大地得到生动实践。

建成湿地公园、森林公园5个,创建美丽河湖7个,12个乡镇全部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通过大力实施城乡绿化、美化、彩化,推进绿美城镇、乡村、交通等建设,绿美城乡成效显著。

建成甸溪河、太平湖、可邑等生态廊道;实施城市面山和通道绿化10.62万亩,石漠化治理20.4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8.3%。深入开展石漠化及水生态治理修复,全面推进省级林长制试点工作,生态修复卓有成效。

淘汰落后产能25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4万吨。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深入实施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让弥勒受益无穷。

湖泉生态园全景 李荣 摄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创新求变提高发展能力

十年来,弥勒市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始终用好用活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发展活力得到激发释放。

放水养鱼,水深则鱼悦。通过扎实开展助企纾困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超过37.45亿元,市场主体由1.86万户增加到5.23万户。

新时代,惟改革创新者胜。弥勒市深谙此道理,率先推进国有平台公司实体化改革市场化转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实现弥阳镇撤镇设街道、东风农场管理局撤局设管委会,成立东风农场有限责任公司。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长的“沃土”。推行“会议协调、负面清单、并联审批、容缺后补”机制,财税金融联动精准发力。全面开展闲置土地处置和土地综合整治,为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弥勒市先后引进多家大商强商落地,开放发展向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迈进。

幸福花开

不遗余力增进民生福祉

用心用情满足群众期待

十年来,弥勒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市财政投入社会民生资金比例每年均在73.5%以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1.2万户产业致富,1.5万人就业增收,1.2万人挪出穷窝,4.7万人告别贫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并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推行“四治三融一示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朋普、江边、西三等集镇示范项目稳步实施,打造可邑村、山兴村等美丽乡村示范点36个、美丽乡村215个。

增进民生福祉没有终点。弥勒市始终抓好改善民生这个核心,发展教育体育,大力实施校安工程、全面改薄等教育专项工程,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先后多次举行精彩纷呈的运动会,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发展;改善医疗条件,率先在全州完成乡村卫生院(室)标准化建设。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化社会保障,全力做好就业帮扶、社会保障等工作,城镇新增就业6.7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万人次;提升治理能力,高效推进五级网格管理体系建设,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人参果喜获丰收 石荣松 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弥勒市将发挥区位优、生态好、空间大、文化强、资源富、潜力足、服务佳等优势,全面推进健康城、绿美城、儿童友好城三城同创,擦亮“庆来故里、福地弥勒”金字招牌,建设成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强市。

湖泉生态园

“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弥勒市专场发布会

弥勒市相关分管领导

就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

围绕推动乡村建设的典型经验

如何培育产业链助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如何持续巩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

如何进一步做好外宣工作

如何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建设

等情况作了介绍

一起来了解一下

1

弥勒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乡村建设方面有哪些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典型经验?

“四治”同发力,推动人居环境再提升。

因地制宜“治厕所”。科学选择改厕模式,整合各类资金3.68亿元建成无害化户厕9.3万座、公厕530座,修建粪污收集池3136个。

常态长效“治垃圾”。建设垃圾中转站14座,建立“户清扫、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垃圾收转运处置机制,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分类推进“治污水”。积极探索典型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同时,通过治理村庄水塘、沟渠,让村内水面水体变成了水景观。

综合施策“治村庄”。全面清理整治私搭乱建、残垣断壁,统筹做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深入推进乡村绿美行动,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等小生态板块。

“三融”添活力,助力乡村建设再升级。

融入产业促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差异化打造“一村一品”,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融入文化促文明。持续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新风示范村创建,村庄文化底蕴不断增强。

融入治理促和谐。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村规民约、家风家教引领农村新风尚。

“示范”增动力,引领乡村振兴再加速。

突出一个示范带动,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乡村建设工作提速升级。全市建成美丽村庄215个、示范村36个,呈现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人精神的美丽乡村新景象。

可邑小镇

2

弥勒市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产业链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请问弥勒是如何培育产业链助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

现代烟草产业链培育成型。以红河卷烟厂为核心,配套完善打叶复烤、包装印刷等配套产业,同时,实施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重塑卷烟工业新优势。

绿色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快发展。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先后引进知名企业项目,有效带动全市、辐射全州种养殖规模化发展,实现低附加值原料外调向高附加值商品输出转变。

生物医药产业链影响力稳步提升。支持“红河灯盏花”发展,形成从种植到销售完整产业链的生物制药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着力打造“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中药提取—生物制药”产业链条。

绿色新型建材产业链加快推进。深化与浙江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在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创新与应用上取得新突破。

红河卷烟厂现代化生产线 红河卷烟厂供图

3

下一步弥勒市将重点采取哪些举措,持续巩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

下一步,弥勒市将继续遵循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和“高端化、国际化、标准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方向,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内涵,加强文旅资源要素集聚,优化全域旅游融合布局,健全文旅公共服务功能,推动多业融合文旅共享,全力打造文旅融合、城旅融合、产旅融合、农旅融合等“旅游+”融合发展新IP。

做特小镇。按照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的原则,在一镇一业上做文章。

丰富业态。开发系列多层次的温泉康养产品,将大健康产业打造成全域旅游的核心旅游产品。依托四个特色小镇提质升级,不断丰富亲子游和亲子研学产品。依托绿色食品加工园,丰富旅游商品。

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加快建设重大项目,谋划举办品牌赛事,提高弥勒名气。

太平湖森林小镇

4

弥勒市将如何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弥勒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接下来,弥勒市将聚焦“品牌、内容、方式”三个关键节点,真实、立体、全面展示弥勒形象、讲好弥勒故事。

在外宣品牌打造上再发力。继续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对接,不断拓展文化品牌内涵和外延,加强重大主题策划,推出更多“福地弥勒”向着幸福美好生活阔步前行的特别节目、特别报道。

在外宣内容上再聚焦。聚焦弥勒在推进健康城、绿美城、儿童友好城建设上的生动实践,把弥勒“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和亮点讲清楚、说明白,吸引更多的人来弥勒投资兴业、旅游康养。

在外宣方式上再创新。按照“全媒联动、移动为先、多元传播”的思路,注重官媒与自媒相结合,强化移动端平台建设和内容生产,构建多元传播渠道。

东风韵艺术小镇 弥勒市委宣传部供图

5

近年来,弥勒市如何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做足“水”文章。全面加强城市景观水系建设,以自然植绿、生态留白、城区增水的形式,在市区布局河湖水域及景观水体近百个,同时,推进甸溪河综合治理、红河水乡等项目建设,构建了水体相连、交相辉映、灵气丰韵的独特水景观。

突出“绿”底色。借助本土自然植物多样性的优势,通过规划建绿、拆违补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等方式,因地制宜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完成城区“三纵四横”及三个高速路入口等绿化提升。

秀出“山”韵味。充分尊重自然,注重山水交融,深入开发锦屏山、咸和山、拖白山,着力呈现“山水田园”的城市风貌。

红河水乡 弥勒市文化旅游局供图

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编辑:许生菲

责编:申薇琦

审核:龙 俊

-扫码关注我们-

声明/提醒:1.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改变原文意图,以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申请获得授权!否则必追究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来源:云上梯田和美元阳(ID:ystthmyy);2.投稿说明:请热心投稿的朋友们投稿时在文章中注明作者(真名或笔名)及联系电话,方便刊发时署名及联系,谢谢!(投稿邮箱:yyxwbjb@163.com, 联系电话:3032858;3032859)。

原标题:《红河这十年丨弥勒:绿水青山促发展 城乡建设满目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