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闻联播报道高校思政课改革,聚焦上海高校创新做法

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2018-01-03 22:08
浦江头条 >
字号
1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时长3分41秒报道《高校思政课改革 让学生更加走心》,聚焦上海高校思政课创新做法。 视频来源:央视网(03:40)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如何改变过去学生心目中生硬枯燥的印象,这几年各高校不断下功夫、做文章,尤其是教育部把2017年确定为“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以来,课堂上的变化更加明显。

1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时长3分41秒报道《高校思政课改革 让学生更加走心》,聚焦上海高校思政专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创新做法。

1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3版刊发《从“独奏”到“合奏”,为青年上好“人生大课”》、《光明日报》8版刊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上海高校全员参与共绘育人“同心圆”》,报道上海近年来探索“大思政”教育格局成效,以高校思政做法为例体现上海在“党的十九大之后”的新气象、新作为。其中新华社报道被《人民日报》及《解放日报》《文汇报》《青年报》等各大媒体于头版等重要版位较大篇幅转载,在2018年伊始掀起一波聚焦上海高校思政工作改革成效的报道热潮。

从"独奏"到"合奏",为青年上好"人生大课"

精心设计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高校思政课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是当之无愧的“高校第一课”。

教育部于2017年开展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中,3000个原生态思政课堂的30000余名学生参与了随机调研。最新出炉的调研报告显示,思政课教学状况总体良好,学生对思政课及授课教师获得感强、满意度高,思政课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入脑入心”。

思政理论课:向课堂要“质量”

“中国影视动画中所体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

“如何将中国精神融入到未来影视动画创作中,如何实现中国故事与中国影视动画的完美结合?”

在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教师赵晓芳一个又一个有力的发问,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把哲学思辨与对专业课内容的深刻反思紧密联系起来,课堂“抬头率”明显提高。

“重科研轻课堂教学”曾是高校思政工作长期存在的不足。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认认真真讲好每一堂课,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让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

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集体备课会现场。

思政课课程改革后,华东理工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不再是1个教师的课堂,而是成立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也不再只是45分钟的课堂,要有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同时,确保“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政课和各类课程形成协同效应。

“我的家乡奉贤位于上海市正南方,地域东西跨度比较大。因此,东西乡的方言有所不同……”这篇名为《闲话奉贤三十年》的小论文,是同济大学一名地质学本科生完成的“家乡历史调研”成果。开展这项调研,是该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特别增设的实践环节。

许多同学则表示,通过参阅文献和实地调研,对家乡的文化和发展脉络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发挥这门课应有的思政教育功能的同时,还要努力发挥它的应用价值。”主讲教师李雅茹说。据悉,同济大学这门思政理论课已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华东理工大学自主设计的“爱思政”网络互动平台,实现教师集体备课、教师参与引导、课前扫码签到、课堂互动交流、课后思考答疑、学生综合评课、课堂数据采集等多项功能。

教育部调研报告指出,思政课堂正在涌现一批效果确切、口碑良好的优秀教学方法。教师们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个性与特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使思政课变得“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

课程思政:构筑育人“同心圆”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党的十八大尤其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以来,思政课从“独奏”逐步变为“合奏”,思政课+课程思政的大思政教育体系真正构建。

复旦大学杜艳华教授讲授“治国理政”课程。

“中国为什么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摸索与实践中一步步走出这条道路?”复旦大学课程思政校内公开课“经济与社会”课上,经济学院教授石磊用经济学智慧生动地解读了中国现代发展史。

“本来我担心身为一名工科学生,缺乏经济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没想到听下来毫不费力,而且受益良多,让我对中华民族的不断前进满怀信心。”复旦大学2016级本科生张瑞祥说。

除了《经济与社会》,复旦大学首批还开出了《人文与医学》《政治与社会》《环境与人类》等5门课程思政公开课,主讲教师来自医学院、国际关系、物理等学校各院系,受到学生追捧。“每一门学科背后都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教会我思考问题的不同方式。”有学生说。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给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

在一堂中外时文选读课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就学生提问“为何西方强调人生来平等”,从英语措辞开始,介绍了“生来平等”在西方宗教语境和现实语境中的差异,继而分析了中西社会、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差异。一堂英语课成了生动的思政课。

“没想到不经意一问,竟换来了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深入的理解。”英语学院学生谢正男说。

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院士分享“工程师眼中的创新”。

据悉,上海将加大试点力度,鼓励更多高校、院系、教师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并在全市推出十大“课程思政”。同时,还将评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示范学院等,推出一批名师、团队和院系。

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第一课。

思政教师:做好青春引路人

“一堂生动、务实、有用的课”,这句话被写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申请书上,也刻在马院每位教师的心底。在大学,思政教师不仅要上一门精彩的思政课,更要当好“95后”乃至“00后”大学生的青春引路人。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共举办各类思政课教师示范培训班近100期,累计培训教师超过25000人次,带动省校两级培训超过12万人次。2012年至2016年,教育部遴选200人参加“高校中青年思政课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较好地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千名高校优秀辅导员‘校园巡讲’和‘网络巡礼’活动”上海报告会现场。2000名上海大学生党员集体宣誓,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高德毅领誓。

各地各高校也不断通过机制建设,强化政治保障,培育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北京市持续每年投入2.5亿元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学科建设,并按每月2000元标准发放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补贴;

天津市增设1300个思政课专职教师和辅导员专项编制,为思政课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第一名授予市级“五一劳动奖章”;

复旦大学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突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实施骨干教师轮训计划,已覆盖全校90%以上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

教育部的调研报告显示,91.8%的学生表示喜欢或比较喜欢思政课教师,91.3%的学生表示在思政课上很有收获或比较有收获。在高校普遍开展的“学生最喜爱的十佳教师”评选活动中,思政课教师基本都榜上有名甚至名列前茅。

(原标题为《上海高校思政课改革上央视新闻联播! “人生大课”让学生更加走心》)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