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试点贸易便利化创新的背后:四大变化解决企业痛点和难点

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2018-01-08 15:11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正加速进口商品通关效率。

2017年12月28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长宁区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推动质量共治开展便利化试点合作行动计划》,通过协同创新最大程度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根据协议,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对5家注册在长宁的试点企业进口的特定产品,首次实施“审单放行”、“进口直通”等差异化分类管理新模式,检验检疫部门变“不合格假定”为合格假定,原本通关需要二十几天,现在三天之内就可以完成。

今年1月8日上午,上海浦江检验检疫局局长谢秋慧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对此次改革试点背后的情况展开介绍。

帮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超1亿美元

作为上海市区域经济发展活跃的重要城区之一,长宁区政府通过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作,共同为区域内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017年,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展大调研和大走访,率先得到了长宁区的支持,双方深入企业调研,主动创新改革,检政合作步步深入:1.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2.共同推进虹桥贸易便利化“一站式”服务中心,开启了中心城区海关与检验检疫局合署办公的先例。3.创新设立都市型育德公共查验场站。4.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5.创新服务机制,支持企业发展。

2017年以来,长宁区在虹桥核心区域的上海世贸商城扩建贸易便利化“一站式”服务中心,在新址上充分结合企业需求,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优化布局,业务基本覆盖浦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全部职能。

近距离、高效率的业务受理为企业带来了十足的便利。如在原产地证书方面,“一站式”服务中心可办理全品类证书,2017年,“一站式”服务中心共出具原产地证书逾9万份,涉及金额约28亿美元,帮助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超过1亿美元。

在长宁临空园区的育德查验场站,双方试点使用即查即放手持式设备并设立了专网专线,实现“一次报检”功能,保障了诸如国际车展等大型展会的顺利运行。2017年,双方还根据企业需求联合举办了7场政策培训会,宣传最新贸易政策,并组团走访重点企业,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建立精细化“一企一策”服务体系。

首批试点5家企业

在新签署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双方共同推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便利化试点工作提供保障。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了解到,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将在确保执法有效、风险可控和守住质量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对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兰维乐(上海)食品有限公司、纽仕兰新云(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派商业(上海)有限公司、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等首批5家试点企业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长宁区发挥质量工作主导作用,检验检疫发挥监管职能,双方建立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实现四大转变,即“不合格假定”向“合格假定”转变、“检方授信”向“多方采信”转变、“国门监管”向“事前事后监管”转变、“条块分治”向“检政企三方共治”转变。

2018年将试点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做深、做实,下一步将根据实际试点情况,经双方评估协商后,再适时扩大试点范围。

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机遇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出了“展+会+销”和“6+365天”模式。基于长宁的区位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及成熟的商务配套,特别是近几年在推进中心城区贸易便利化方面取得经验与成效,更使长宁有希望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历史机遇。

因此,本次便利化合作试点工作是长宁推进“放管服”改革的一次创新突破,是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长宁区政府共同为贸易企业营造更加良好营商环境的一次创新探索,更是长宁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口模式创新的一次提前预演。检政双方将积极探索,争取加大企业受益面,积极推进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检验检疫创新监管机制提供风险压力测试,也为中博会的成功举办打好扎实基础。

【浦江检验检疫局局长谢秋慧答记者问】

问:此次和长宁区探索贸易便利化全新试点,与以往报检程序相比,有哪些转变?

谢秋慧:有四大转变,包括检验检疫部门变“不合格假定”为合格假定;“国门监管”变事前事后监管,原产地提前介入检测,商品进入国门后采用随机抽查;检验检疫单方采信变多方采信,降低企业检测成本;重复检测变多部门联动,各级质量检测机构形成信息共享。

问:为什么选择在这四方面进行改革?

谢秋慧:因为这四项措施也是企业最关注的痛点和难点。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17年7月定下对企业进行大调研大走访的决定,当时长宁区率先配合国检部门做这项工作,我们对长宁的部分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针对企业关注的通关、贸易便利化,以及“放管服”方面企业关注的各项问题,进行了“一企一策”的方案制定和思考。

我们现在提出从“管产品”到“管企业”,以前是在口岸上对报检产品进行检验检疫,但这些业务通常需要的时间更长,比较繁琐。在上海,许多公司是在市中心,会更麻烦。现在我们通过加强企业对产品的要求,我们就可以采信信用好的企业,提高通关速度。这也是正在探索的四项措施中“合格假定”这方面的内容。

问:通常如何判断一家企业的信用?

谢秋慧:具体做法就是我们对企业进行风险分析,这个企业的风险相关要素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我们进行风险评估以后,它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就可以考虑采信它的结果,减少抽查批次。

问:这样做对信用好的企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只是便利吗?

谢秋慧: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求企业的责任更强,企业是第一责任人,要加强它的生产管理。同时对它的通关来说也大大便利,我们采信它的结果,就节省了它很多时间。我们对长宁区的试点做了统计,以前这些企业通关需要二十几天,现在三天之内就可以完成。

问:在这样的措施之下,国检部门是不是就可以腾出手去管更多资信差的企业?

谢秋慧:对,因为我们整个管理资源是很有限的。专业地讲,这叫分类管理,包括特别监管、严密监管、一般监管、验证监管、信用监管。分类管理之后,我们把监管重点放到有问题、资信差的企业和产品上,让资信好和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加强自身监管,给它更多的便利,使它通关速度加快。

问:未来是否会推广“长宁模式”?

谢秋慧:我们很希望做推广,现在也在做一些准备工作,因为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主要的进口地也在我们浦江局范围,我们就想把这些好的做法运用在博览会工作上。目前我们还是要认真扎实地做好试点工作,确保这项做法可持续,能够真正做到安全、规范,在这一基础上再做到便捷、高效。

问:以前可能只要在办公室查单证就好了,现在需要对报检事前事后全方位监管,这样做也是国检部门“刀口向内”一项改革措施吗?

谢秋慧:对。对管理部门来说,随机抽查随机检验是最简单的,我们现在的做法是需要差异化管理,要对企业进行风险分析,事前事后都要管,这样管理难度会更高。所以我们需要在科学分析上做更大的努力,通过风险分析达到快速反应,管理更加有针对性,达到精准监管。在我们单位内部,风险分析的课题组已经探索了多年,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财政支持,2018年将会建立一个相关的对企业的风险预警中心。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