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家”传承指尖非遗

2018-01-11 12: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李波

  “麒麟送子核桃虫,鹿鹤二仙老寿星。孙猴老虎双狮斗,鸡狗面羊蛇盘兔。一对双石榴,莲花夹圪扭。寿桃红嘴嘴,枣糕层层垒。”近日,在孝义市千人面塑公益培训班上,吕梁市级面塑传承人王忠用形象的顺口溜介绍孝义面塑,学员们有的低头记笔记,有的边聆听边实际操作,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为了进一步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技艺,提升群众的技术技能,让更多群众掌握一技之长,进而转化为就业创业的路径,孝义市举办了面塑公益培训班,共有1189名学员报名参加,将分六批进行集中培训,由孝义市面塑协会会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采取理论授课和实际操作的方式,重点为学员讲解花馍的相关知识、制作手法等面塑基本技巧。每期培训结束后,将举行技艺大比评,决出优秀学员,进入为期15天的技能强化班,顺利通过技能考核的,将颁发结业证,可获得更多深造提升的机会。届时,还将积极搭建平台,帮助结业学员通过互联网基础技能,实现零投资的020新型模式创业。

  孝义花馍在重大节日、婚丧嫁娶、生日做寿、盖房上梁等各种场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宋代起,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孝义面塑大量吸收了本地和外来的其它民间艺术营养,使其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完善。体现了民众祈福禳灾、祈盼丰收、吉祥的心愿,是弘扬人文道德的精美载体。

  “小时候,村里农妇都会做花样馒头,村村社社都有能婆巧妇,看着她们的手在面团上随意捏几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花就出来了,这使得我对学习制作花样馒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阳泉曲镇的侯月平感慨地说,“这堂课很新颖、很务实,把非遗文化课堂带到了我们身边,刀、剪子、筷子、梳子、小碗都变成了工具,专家给我们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技术,在通俗易懂的讲解下,经过一番搓、捻、擀、切、捏、揪、等手法,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便从手中活脱脱地变出来,让我们又学了一门技能。”

  该市宣传部长张再强告诉笔者:“花馍是我市的传统名点,在数千年的传承中,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借助此次培训,要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双收益。下一步将在公共文化、脱贫攻坚等工作上,搭建更多更广的平台,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创业路径,真正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