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盘点2017 | 台风篇:谁是风王

2018-01-12 11: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17年生成的27个台风(截至12月27日)性格各异,命运不同。他们有的很强大,有的很暴力;有的很佛系,有的爱纠结;有的用生命打Call,有的则是流量明星……那么,他们中的哪一个又称得上2017年台风季的“风王”呢?

中国气象报记者 段昊书

科学顾问: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工程师 王皘

2018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西北太平洋的赤道洋面上仍不平静。今年最后一个台风活跃期正为这场大戏奏响最后的尾声。

截至12月27日,西北太平洋上共生成27个台风,这与常年平均生成台风的个数基本吻合;常年平均有约7个台风在我国登陆,今年登陆我国台风的个数则是8个,较常年略偏多。而影响我国的8个台风则存在登陆时间集中、登陆地点重叠,登陆后北上、西行影响范围大等特征。8个登陆台风中有5个登陆广东;台风“纳沙”和“海棠”则在24小时内先后登陆福建福清。

虽然2017年所有生成台风及登陆我国台风的平均强度都较常年偏弱,但令人印象深刻者却不在少数。它们“性格”各异,也最终以自然之力书写了不同的生命之歌。

最强台风:第21号台风“兰恩”

2017年西北太平洋的台风整体偏弱,平均峰值强度为32.3米/秒,相较于多年平均值的40.3米/秒要逊色不少。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今年缺乏巅峰强度“爆表”的超强台风——尤其与大西洋飓风兄弟一比,更是乏善可陈。27个台风中,仅有18号台风“泰利”和21号台风“兰恩”在其生命历程中达到过“超强台风”的强度。而“泰利”维持超强台风强度的时间仅6小时,后者则有30小时,从这个角度来看,“兰恩”略胜一筹。此外,“兰恩”还是今年巅峰期体积最大的台风,在其登陆日本时,七级风圈几乎覆盖大半个日本。

最长寿台风:第5号台风“奥鹿”

这一荣誉毫无争议属于“奥鹿”。从生成到取消编号,“奥鹿”的生命轨迹历经了18天零6小时。它甚至生生“熬死”了今年第6号至第11号台风,而自身命运几起几浮,强度一度升至强台风级,最终还强势登陆日本四国岛。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中,“奥鹿”与1967年第22号台风“欧珀”并列历史第二长寿台风,仅次于存活19天的1972年第3号台风“丽塔”。

致灾最重台风:第13号台风“天鸽”

虽然“天鸽”的巅峰强度与超强台风级擦肩而过,但它登陆时曾测到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48米/秒,堪称1949年以来登陆珠江口的最强台风。由于“天鸽”正面袭击珠江口区人口密集的城市群,且伴随有较强的风暴潮影响,导致其致灾损失较为严重。来自民政部减灾中心的数据显示,“天鸽”共造成中国内地直接经济损失289.1亿元人民币;“天鸽”重创澳门特别行政区,不仅导致澳门气象局局长“下课”,也促使特区政府深刻检视当地防灾体系建设情况。

伤害最大台风:第27号台风“天秤”

12月21日生成于菲律宾东南洋面的“天秤”是截至目前2017年台风家族的“老幺”,22日凌晨,它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登陆。虽然登陆时强度仅为强热带风暴级,但据菲律宾警方23日公布的消息,该台风已造成至少200人死亡,另有70余人失踪。“天秤”也超越第23号台风“达维”、第26号台风“启德”,成为今年导致人员伤亡情况最严重的台风。作为冬季台风,“天秤”本身并不算强,但其登陆后带来强降水,引发洪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加之它与“启德”先后登陆菲律宾,使当地防灾救灾体系受到了沉重打击。

最孱弱台风:第1号台风“梅花”和第17号台风“古超”

2017年第1号台风“梅花”和第17号台风“古超”,在其生命周期内达到的极值强度均为18米/秒,终其一生强度都未突破热带风暴级,因而并列成为今年最孱弱的编号台风。前者4月26日8时编号,比常年首台起编日期(3月20日)偏晚一个多月,最终很快消失在菲律宾以东洋面;后者9月6日8时诞生于台湾岛以南洋面,在进入台风海峡前强度便降至热带低压级。

最短命台风:第7号台风“洛克”

“洛克”7月22日17时开始编号,23日17时停止编号,持续时间仅24小时,是今年从编号到取消历时最短的台风。“洛克”以西偏北行路径,7月23日9时50分左右在香港东北部沿海登陆,而香港天文台悬挂的“八号风球”预警信号仅至13时20分便告取消,让渴盼“台风假”的市民大失所望。

最“佛系”台风:第11号台风“尼格”

该台风的名字虽颇占人“便宜”——“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是尼格(你哥)”,但确实一个好脾气的佛系台风。台风“尼格”有“三不”,不增强、不登陆、不转向。自它在日本东南部洋面生成以来,它基本保持在热带风暴级别;路径基本稳定,向北偏西方向前行,毫无登陆的意思,可谓无欲无求。

用生命打Call的台风:第18号台风“泰利”

“泰利”台风9月9日20时编号时位于北纬15°,9月18日14时结束编号时则位于北纬43.5°,是今年运行轨迹纬度跨度最大的台风。更值得一提的是,“泰利”生成后一路向西北行进,进入东海,一度趋向我国福建、浙江沿海,甚至其7级风圈已影响到舟山、温州等地;但在9月14日,“泰利”突然折向东北,几乎横穿整个日本。在地图上,“泰利”路径划出了个大大的“C”字,真是“实力打Call”。

最相爱相杀的台风:第9号台风“纳沙”与第10号台风“海棠”

7月26日,“纳沙”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两天后,“海棠”在其西侧的南海北部海面上生成。“沙棠CP”相距不足1000公里,注定终生纠葛。受双台风效应(藤原效应)影响,双台风开启水汽争夺赛;又在一天内同时登陆福建福清,创下历史纪录。登陆后减弱的“海棠”与陆上的“纳沙”残余最终合体,活是比翼鸟,死是连理枝。

2017年,西北太平洋上共出现过6次“双台共舞”的情况,与常年平均数大致持平。不过,7月22日至23日,曾出现过“奥鹿”、“玫瑰”、“洛克”、“桑卡”四台同存的罕见一景。

 路径最曲折的台风:第5号台风“奥鹿”

依然还是“奥鹿”。其生命历程中,经历了五次大的转向,其中包括几次超过180°甚至270°的“超级大回转”。

最具爆发力的台风:第13号台风“天鸽”

8月22日至23日,“天鸽”在24小时内急速增强,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增长了23米/秒。

最初心不改的台风:第27号台风“天秤”

“天秤”生成后便一头向正西方向进行,截至12月26日,其路径在地图上划出一个几乎笔直的“横线”。这种坚定不移的作风比之犹豫不决的“天秤座”性格,显然大相径庭。

最“耗流量”台风:第13号台风“天鸽”

根据国内某搜索引擎的网络指数查询,在今年27个台风中,“天鸽”台风在我国互联网上的巅峰资讯指数超过50万,而反映舆论关注度的媒体指数则超过1300。这组数字远胜于今年登陆我国的首个台风“苗柏”(媒体指数423)、连续登陆福建的“沙棠CP”(媒体指数相加约600余)等台风,成为2017年中国舆论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台风。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责任编辑:小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