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丨B2轰炸机抵关岛和朝鲜士兵“不敢脱鞋睡觉”的背后

澎湃新闻记者 杨一帆 李佩
2018-01-13 10:4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就在朝鲜半岛随着南北关系缓和而扬起一阵“暖风”之际,美国军方又“按早前计划”向西太平洋地区部署了一样重量级武器。

据美国空军12日发布消息,就在朝韩双方在板门店进行了高级别会谈的第二天,美军1月10日在关岛部署了三架可携带核武器的B-2隐形战略轰炸机。此举引发国际舆论震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11日刊文称,由于B-2的巨大载弹量与极低的可探测性,其堪称美军武器库中最适合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装备。

B2轰炸机。视觉中国 资料图

朝鲜:其实也很怕

对此,尽管美国联合参谋部主任麦肯锡(Kenneth McKenzie)11日对媒体表示,该部署计划是按照早先的计划安排的,此举不能单纯地与目前的朝鲜半岛局势挂钩。但这也等同于承认其与半岛局势存在关联。

实际上,美国军方此举只是延续了近来向西太地区大举增兵的步伐,并使之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从2018年初以来,美国几乎所有的军兵种都在加速向西太地区调遣力量或加强战备工作。除却此次重磅亮相的B-2战略轰炸机外,美军“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超级航母、首艘可搭载F-35B战斗机的两栖攻击舰“黄蜂”号,以及3艘伯克级驱逐舰和1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也将加入第七舰队。

作为美军海外干预的“急先锋”,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罗伯特·奈勒(Robert Neller)去年圣诞节期间在中东视察部队的一次讲话,在1月9日被美国军事网披露了出来。奈勒在讲话中要求海军陆战队士兵从精神上和身体上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因为朝鲜的自然环境十分严酷,迥然不同于中东的沙漠。

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10日在同韩国总统文在寅通话时承诺南北对话进行期间不会有任何军事行动,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国际舆论对朝鲜半岛可能发生战乱的担忧之情。“未来数月间,朝鲜半岛可能会因奥运会和韩朝两国会谈暂时安静一段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军事冲突。”《华尔街日报》如是写道。

面对美国巨大的军事压力,虽然朝鲜官方声明通常以超强硬或不屑回应,但是据俄罗斯科学院朝鲜问题专家亚历山大·沃罗佐夫(Alexander Vorontsov)10日在专注朝鲜核问题的北纬38度网上发表的文章,朝鲜内部官员其实对实际形势有着清晰的认知。

沃罗佐夫曾在2017年11月份深入朝鲜并与朝鲜外务省官员进行冷静的交谈。他表示,与其接触的朝鲜外交部官员相信美国正打算采用军事手段来对付朝鲜,承认朝鲜半岛正在走向战争的边缘。“我们的士兵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脱靴子睡觉了”,朝鲜官员对他说。

朝鲜外务省裁军与和平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指出,美国正在通过军演一步步地协调在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其看起来例行的军事演习不仅仅是一种力量展示,还是对实际作战的真实模拟,以便在冲突发生时能够迅速行动。例如在去年年末的“警戒王牌”军演中,美军出现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隐形战机,甚至连定点清除也安排在其中——这让他们认为战争并不会太遥远。

不过,朝鲜官员仍坚持发展核武的主权,并竭力为自己辩护。一名朝鲜官员表示,美国一直强调决不允许朝鲜的导弹打到美国,并担心朝鲜一旦拥有这种能力就会这样做,但“如果我们这么做了,那么我们就是自杀,那也将成为我们朝鲜的最后一天。”

“承认拥核”论:值得警惕

虽然朝鲜方面对沃罗佐夫坦承,他们试图和美国达成一种“特定的、不对称”的核平衡,并强调发展核武器只是为了保护朝鲜的生存。但是,这无疑也反映了朝鲜对拥核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

这种决心在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新年讲话中非常明显。在讲话中,金正恩一方面对韩国表示了改善朝韩关系的意愿,同时对美国采取了比以往更加强硬的姿态。他表示,朝鲜去年完成核武力量建设,有能力应对任何核威胁……美国应意识到,整个美国本土都在朝鲜核打击范围内,“核按钮”时刻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这绝不是威胁,而是现实。”金正恩强调。

面对日益紧张的局势与朝鲜的坚定立场,11日,一篇以“是时候接受一个拥核的朝鲜”为题的文章出现在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上。文章认为韩国的脆弱性使军事手段无法成为选项,而实践证明外交与制裁也无法阻止朝鲜的核武开发,因此承认一个拥核的朝鲜,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谈判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美国国内出现呼吁承认朝鲜拥核的声音,值得批判,也值得警惕。” 辽宁社科院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吕超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吕超认为,无核化是中美两国元首在去年11月达成的共识。朝鲜拥核产生的冲击效应不仅将危及中国周边的稳定与安全,实际上也是对美国在战后竭力维系的亚太体系的巨大冲击,因此中美应对这种主张保持警醒。

新华社去年11月9日报道,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对媒体介绍中美元首会晤成果时表示,“双方同意致力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重申致力于实现全面、可核查、不可逆的半岛无核化目标,不承认朝鲜拥核国地位。”

不过,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却扭转其一贯的强硬立场。特朗普10日表示,在合适的时间和情况下,如果朝鲜愿意对话,美国将敞开对话大门。11日,他甚至对《华盛顿邮报》表示,“我和金正恩的关系可能还不错”。而美国众多舆论也认为美国应利用平昌冬奥会前夕韩朝关系缓和的机会,为通过对话解决朝核问题创造机会。

“虽然美国舆论场主张众多,且特朗普个人具有顺应舆论的特点,但美国的涉朝政策其实仍保持高度的稳定。”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朝鲜半岛问题专家张琏瑰对记者表示,“无核化的目标并未松动,而美国追求的目标正是朝鲜进行谈判之前提的反面,所以现阶段以谈判推动朝鲜弃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以9日朝韩双方板门店高级别会谈为例。韩方官员称,当他们试图谈及无核化问题时,朝方代表立即表现出愤怒。“讨论朝鲜核武器这个话题有些荒谬,因为这些武器的目标只有美国。”参加此次高级别会谈的朝方首席代表李善在会谈之后的简短说明中称,而双方会谈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也没有提到朝鲜的核武计划。

另据俄新社7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强调,他虽愿意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进行谈判,但这种谈判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而从历史看,历任美国总统都要求将朝鲜致力于无核化作为双边对话的前提条件。

“越缓和,越危险”

如果有效的谈判难以展开,那么是否只剩军事打击一条路了?

据英国《金融时报》1月12日报道,近几个月,美国军方领导人不断提出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可能性,以表明华盛顿方面解决朝核危机的决心。但是,美国的冒险提议不仅遭到文在寅左翼政府的反对,连韩国军方资深将领也持反对意见。

曾在韩国陆军服役近40年、并担任过特种部队指挥官的全仁钒是韩国最知名的退役将军之一。日前在伦敦智库Policy Exchange做演讲时,全仁钒公开质疑美国以猛烈的军事打击迫使朝鲜放弃核武的计划,称其对朝鲜不可能取得速战速决。

全仁钒强调,美国若采取军事行动,就需要准备好同一个高度军事化的对手进行长期消耗战。“如果我们不得不进攻朝鲜,情况将不会像进入伊拉克或阿富汗那样。”全仁钒强调。

美国国会研究处的一份报告与其观点类似。根据其去年的一项研究,朝鲜半岛一旦发生战争,可能需要多达69万美军,以及160艘海军舰艇和2000架飞机投入增援——这都是美国无法承担的。

《纽约时报》10日报道称,美国防长马蒂斯和国务卿蒂勒森在内部讨论时表示,要遏制朝鲜的任何报复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据《华盛顿邮报》8日报道,其引述美国国防部评估,称“如果平壤实现把首尔变成‘海上之火’的威胁,那么即使其没有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单在首尔大都市地区,伤亡人数在48小时内就可能超过10万人……第二次朝鲜战争可能会在头90天内造成韩美军队20万至30万人的伤亡,另外还有数十万平民的死亡。”

如此惨重的伤亡评估很可能成为左右美国战和抉择的总要因素,也成为美国国内舆论要求特朗普政府把握冬奥会缓和时机的重要推动。《华盛顿邮报》报道称,朝鲜半岛走到如今,“军事选项”早已是一个不能付诸实施的选项了。

“但是,半岛南北关系缓和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乐观。”吕超强调,“美国包括部署B-2在内的军事准备,实际上仍未脱离‘极限施压、迫其弃核’的路径。无论是战是和,这都是必要的军事准备。”

但是,“极限施压”要以国际反核扩散统一战线的团结为前提。韩国开发研究院去年12月发布的报告称,安理会对朝制裁决议将在2018年发挥影响力,朝鲜经济将遭重创。但是,韩国方面9日表示,为促成朝鲜方面赴韩参加平昌冬奥会,如有必要,将考虑暂时取消对朝鲜制裁。

实际上,从文在寅政府上台后的对朝政策看,其作出相关表态并非完全意外。去年韩国不仅以人道主义名义通过联合国给了朝鲜800万美元,韩国统一部还公开宣布,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不受安理会制裁决议影响。去年11月,韩国统一部还批准4.6万瓶朝鲜矿泉水入境。

文在寅去年8月曾表示,未经韩方同意,美方不得动武。在9日板门店会晤后,文在寅更是罕见地公开承认与美国存在政策分歧。

张琏瑰表示,“韩国若单方解除制裁,或游离于对朝施压的统一战线外,无异于一次‘绥靖主义’行为。当前缓和蕴含的巨大风险是,一旦美国得出‘极限施压’可能破产的结论,则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意味着只剩军事打击这一条无核化之路。除非各大国接受或承认朝鲜拥核,并承受由此引发的连锁冲击。”

“目前的半岛,可以说某种意义上是越缓和,越危险。”张琏瑰强调,“从朝鲜既往的行为逻辑看,只有在面临极限压力,即军事打击迫在眉睫的情况下才可能同意以谈判弃核。”

    责任编辑:孙梦文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