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评两地干扰环境监测案:严重损害地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岳跃国/微信公号“中国环境新闻”
2018-01-15 09:20
绿政公署 >
字号

环境保护部近日专门通报了两起干扰环境监测典型案例,要求各地引以为戒,夯实责任,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两起案例中,两地均出现在监测站点附近喷淋的现象,严重干扰监测数据。尤其是江西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存在明显的主观故意。

不在提升区域环境质量上下功夫,却在提升监测站点周围空气质量上做文章;不在落实污染防治措施上下功夫,却在监测数据上做手脚。这是明显的弄虚作假。

这充分反映涉案人员法治观念淡薄,个别领导干部没有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片面追求政绩。这种行为,不仅会造成数据失真,而且严重损害地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令人警醒。

这种乱作为,比不作为性质更恶劣,必须依法严厉惩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无论是这次对两起案例的查处,还是之前对西安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的严肃处理,都体现了这一要求。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顶梁柱,为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如果数据上出了问题,基于此作出的决策就会出现偏差,作出的部署就很难取得实效。

在监测数据上做手脚,既是欺上,也是瞒下。不过,随着国家质控体系的不断完善,这种行为很容易被发现,已经很难“欺上”;随着群众环境素养的不断提升,这种行为很容易被举报,也已经很难“瞒下”。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采取一些看似高明的手段干扰监测数据,最后只能是掩耳盗铃。

基于此,要想数据好看,提升环境质量是不二之选,任何耍小聪明、搞小动作、做表面文章的行为,都将得不偿失,一定会受到严肃处理。相关地方和部门务必要打消侥幸心态,不要觉得监管部门发现不了,不要认为人民群众察觉不了。

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传递出的信息不言自明。

确保“真、准、全”,中央有要求,法律有规定,管理有需求。希望各地以此次被通报的两起案例为戒,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杜绝干扰监测数据行为,坚决杜绝弄虚作假。

(原标题为《如此乱作为!看似高明,实则掩耳盗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