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思践悟十九大|上海市委党校教授袁秉达:讲透十九大精气神

澎湃新闻记者 李菁
2018-01-16 13:5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十九大以来,由56位党政领导干部和专家学者组成的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是担纲上海十九大精神宣讲重任的主力军。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带领下,全体讲师活跃在宣讲十九大精神第一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宣讲团既有80多岁的老前辈,也有生龙活虎的新生代,更多是学有专长的教授、常年活跃基层的宣传干部和宣讲高手。

截至2017年12月31日,讲师团共完成宣讲834次,覆盖听众12.2万人次,为广泛深入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发挥了重要作用。68岁的上海市委党校教授袁秉达,个人所作十九大精神宣讲次数达到100场,他的宣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宣讲优秀率为99.7%,优良率达到100%。

袁秉达在宣讲中。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如数家珍研读金句

袁秉达与原黄浦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家泗是莫逆之交,他们共同对“宣讲”十九大精神有深切感悟:“宣讲就是宣示加传播”,宣示的是执政党的政治主张、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特别是报告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传播的是习近平新思想蕴含的普遍真理和实现两步走强国梦的正能量。“宣讲”十九大精神是一项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宣讲者要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想深悟透文字背后的精气神。

袁教授每次宣讲十九大精神,都注重力透纸背,详细讲解十九大报告字里行间透射出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他如数家珍研读习近平诸多金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奋勇前进、不懈奋斗、永远奋斗,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巨大政治勇气、强烈责任担当、顽强意志品格,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艰苦奋斗等等。

这种独特的宣讲视角,往往容易取得入耳入脑入心入神的效果,有利于提振精神,催人奋进。

他说:“机会只降临给每一位有准备的头脑。学思践悟,讲透精神,给广大听众鼓足干劲,讲出人贵有的精气神,并鼓励人们想方设法把精神力量转化为把握难得机遇、实现伟大梦想的创造力、凝聚力、生产力、战斗力等物质力量和实际成效,这就是我们讲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贴近基层,常讲常新

“袁老师的课对我们来说是‘常听常新’,对他自己而言是‘常讲常新’。”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的老师姚红说。

在为企业宣讲时,袁秉达会突出联系新发展理念和经济建设的内容;在为政府机关宣讲时,他则把联系实际的重点放在民主政治建设的层面上;在为居民街道做宣讲时,袁秉达会紧密联系“社区治理”、尤其是民生问题,包括十九大报告中提及的医保、再就业、脱贫等问题宣讲十九大精神。

“这些都是老百姓最要听的内容,大家都关心十九大报告能给未来美好生活带来什么好处”,他说。针对各个单位的特定情况,在联系实际方面,他总是把报告中相关领域的内容放大来讲,为“学懂、弄通、做实”提供启示。

袁教授在对所有单位宣讲十九大精神时,都注重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人民情怀。

他设计“惠民生、听掌声”一节的讲法,使听众对十九大报告文本的理解就从平面变为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有一种场景感现实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时,现场响起了72次掌声都鼓在哪里?这些掌声大多是鼓在民生方面”。在宣讲中,袁教授凸显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思想,把人民放心上的赤子之心与人民情怀。他从“惠民生、听掌声:使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角度,联系实际具体分析印证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袁秉达解释说,这72项受到掌声的内容是民众关切的重点、热点和兴奋点,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着力点。他也将这一观察融入宣讲十九大精神中,从而让更多市民了解与自身相关领域的发展,感受未来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强大推动力。

理论知识不读五遍没有发言权

在上海市委党校,袁秉达是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他的讲课方式严谨正统还十分生动。

在正式宣讲前的约课阶段,袁秉达便会从电话中,调研宣讲受众及其需求目标、宣讲单位党建工作的经验特点、宣讲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荣誉等。

袁秉达认为,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实践案例是鲜活的。在前期了解的基础上,讲课时就很容易融入来自基层的生动故事,既能提高宣讲实效、又能吸引听众。

对于党的理论知识,袁秉达认为:“不读五遍,没有发言权。不读十遍,不能上讲台。”上海外经贸党校原副校长徐名世与袁秉达是志同道合的忘年交,在十九大会议召开期间和会议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们几乎每晚都会通话一个多小时,讨论和交流各自对十九大精神的领悟。

他一直在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话语风格、讲述方式和表达技巧,“通过打比方、举例子、讲故事、引经据典,把深奥理论讲得通俗易懂。”

他收藏和研究了100多本关于演讲学、口才学等著作,他开设的《习近平演讲风采与话语魅力》、《提高领导干部演讲能力和表达水平》、《怎样讲好理论专题课的基本规范与方法》很受听众的欢迎。

语调平和、表达得体,措辞得当,也是袁老师讲课受好评的原因之一。在大规模的宣讲中,普陀区和静安区800至1100名处级干部、新华街道1000普通党员和非党群众认真听课、一片寂静。现场听众超过2万人次,据统计宣讲效果优秀率为99.7%,优良率达到100%。

初中时捡到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袁秉达今天能有如此成效,与他执著追求的坚定信念与长期厚植的理论根基是分不开的。

袁秉达与理论书籍结缘于初中时代。一次他在路上偶然捡到一本上海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当时正值主编挨批斗,他灵机一动撕下书皮,贴上牛皮纸,成为一本特殊的“无皮书”。出于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反复阅读爱不释手。

当时十六七岁的他“连蒙带猜”地自学了这本哲学教科书,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教育,懂得了一些世界观方法论的皮毛,歪打正着地“以哲学方法起步,踏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殿堂的入口处”。

1968年,袁秉达进入上海第一钢铁厂,成为一名钢铁工人,但仍未间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通过参与企业组织的“马列经典读书班”,他认真系统地学习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多本马列经典著作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并于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通过长期自学《毛选》和马列经典,袁秉达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77年,上海市委党校复校,27岁的袁秉达入校工作,在党的高等学府找到了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肥沃土壤。

复校之初,校领导和很多教师都是老红军、老八路、解放军、地下党出身的老同志,校园之风一片正气,给年轻人带来巨大的感染力,使他在老同志老教授传帮带之中不断进步。袁秉达回忆,1978年,一大批官复原职的老干部到党校培训长达一年,他作为班干事每天与他们零距离接触,从他们身上受到深刻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袁秉达聚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能取得些许成绩,归功于遇到一个好时代”

“一切学问都是从积累资料开始的。”袁秉达如此认为。30多年前,他没有机会讲课时,就去做旁听生;没有能力做课题,就先做好学术综述。连续五年撰写我国理论界科学社会主义学术研究综述,每年撰写5万字一集大型资料。

他的《科学社会主义教学参考资料》连年全文发表,在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界有很大影响。《光明日报》曾连续整版刊登袁秉达的综述。“在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领域,没有这样下苦功的。”老专家这样评价。

通过艰辛的学术综述工作,他的学术鉴赏能力、文字概括能力和体系建构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

袁秉达于1986年正式走上讲台,从事系统性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学,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重点转向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1993年他以文赴会,参加全国第一届邓小平理论研讨会,整整一周与30多位全国顶尖的专家权威共同学习和研讨,他深感“见过大师,终身受益”。

正是前期学术综述的厚积薄发,为他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科研和决策咨询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袁秉达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方向,主持或完成1项国家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出版了10多部学术著作,主要代表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探”系列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源——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式探索》。获华东地区优秀政治图书一等奖和上海市优秀著作奖。其中《探源》一书获国家社科规划办“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被译成俄文、英文在国外公开出版,向世界通俗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其中有30多篇论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学社会主义》等刊物上。

袁秉达说,他进入党校至今,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岗位一个专业忠于职守一以贯之长期坚守,能够取得些许成绩也是得益于党的创新理论好、改革开放实践好、自己的专业方向与我党40年来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接得好,归功于遇到了一个好时代。

要求“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

袁秉达一谈起自己的成长进步,总是感恩党校牌子、党校事业、党校团队、党校平台,归功于红军老校长的谆谆教诲,忘不了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老主任父亲般关怀和老教师手把手带教之恩,常忆起党校学员们的亲切勉励。

现在,“小袁”早已成为“老袁”,传帮带育新人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他这一代人手中。

从1994年他担任教研部领导起,抓队伍、培养年轻人始终是他的工作重心之一,他要求每个教师“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因为对个人名利的淡泊和对理论教研薪火相传的执着,他总是创造条件提携年轻人,甚至把自己在校内外的上课机会让给年轻人;个人讲稿也与众共享。

现在,袁教授不仅自己认真讲好十九大精神,而且还积极帮助培训其他宣讲员和宣讲机构提高宣讲水平。他曾经给浦东新区、黄浦区、奉贤区、普陀区、静安区、闵行区等区级讲师团成员提供怎样宣讲十九大精神的专业指导,甚至给多家省市级党校教师辅导如何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专题课,以及宣讲十九大的基本规范与教学方法。他为解决理论人才青黄不接问题还专门带教了一批中青年徒弟。

对于年轻人的求教求助,他不厌其烦、毫无怨言、助人为乐。党的理论教育事业亟需后继有人,宣讲十九大精神正好是把青年教师推向前台磨炼成才的良机,他要以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为带出一批活跃在党校教学和深入基层宣讲的优秀人才作贡献。袁秉达说,做党的创新理论的追随者,他觉得快乐;做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他责无旁贷。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