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庆“河神”:人人患有减压病,后继人才严重缺乏

重庆晨报
2018-01-18 10:09
直击现场 >
字号

潜水员们自己做的午餐,救生衣都来不及脱下,匆匆吃完后又投入工作。

他们在大江大河的激流暗涌中从事着“全世界最危险职业”之一的工作;打捞过“中山舰”,为白鹤梁“洗澡”、给自来水管道清淤,帮警方破案;32条好汉守护着我们城市的水下安全。

渝中区太平门施救码头,安静停靠着几艘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驳船,船上有“长江救捞一号”几个字。长滨路过往行人来去匆匆,但很少有人知道,船上常驻有一支专业的“国字号”潜水队,他们从事着被称为“全世界最危险职业”之一的工作,地点是在激流暗涌的水下。

重庆长航救助打捞工程有限公司的潜水队有一段金光闪闪,说起来颇为自豪的历史——曾参与沉入江底58年的“一代名舰”中山舰的整体打捞。现在32名清一色男性潜水员,在水下都是一等好手。他们正在这座城市的水下,默默完成一些鲜为人知,却难以替代的任务。他们的故事和经历,甚至堪比热播网剧《河神》。

A

他们的日常

水下工作一小时,相当于两小时长跑

水厂“咽喉”清淤,水下一呆就是一两小时

1月5日上午,嘉陵江北碚段,江边停着潜水队专用工程驳船。“江水流速每秒0.8米,可以下水!”潜水队队长陈方勇发出指令。

“80后”潜水员江湖掐灭手中的烟,套上厚实的毛线袜和保暖衣,穿上潜水服,在腰间系上30斤的铅块作配重。江湖再次检查潜水设备气密性和供气配置,系好信号绳、安全绳和气管。一切就绪,他慢慢移动到船舷,用手护住面罩,跨步入水,激起一阵水浪,很快沉入江中。

此次,潜水队任务是将北碚自来水公司在江中的四个取水头拆下进行清洗。取水头是衔接取水管,把江水抽入水厂进行处理的重要设备,相当于水厂的“喉咙”。如果垃圾堵塞取水头,水抽不上去,会直接影响市民的正常用水。

取水头是个T字型的庞然大物,单个重达1200斤,通过20颗巨大的螺丝和水管连接。江湖下水后调整好呼吸,用扳手将一颗颗螺丝卸下。水下阻力很大,平均卸一颗螺丝要耗时4分钟。拆卸完成后,江湖通过水下话机与岸上队友沟通,指引起吊机把取水头吊上船。

“在水下工作一小时,相当于两小时长跑。”江湖上岸后缓了口气。他又想了想,似乎找到个更形象的比喻,“你坐过高峰时段的轻轨吧,就像身边被一群人拼命挤着的感觉!”

长期受到江水冲刷,取水头的缝隙间满是小贝壳和水草。“我们叫水蛎子,这小东西多了,肯定会堵住取水头!”陈方勇说,一个取水头清理下来,差不多有20来斤水蛎子。

当天下午,被彻底清洗过的取水头,重新喷了一道防锈漆,然后被重新吊下水。潜水员高正雄入水,负责将取水头与水管对接,拧上螺丝还原。

在水下工作非常消耗体力,话机里传来高正雄沉重的呼吸声。陈方勇一直守在话机旁,和他进行及时沟通,寸步不离。两个多小时后,高正雄出水,虽然一副习以为常的淡然表情,嘴里连说着“不冷”,但双手明显已冻得有些发紫。

本月初开始,潜水队启动了对嘉陵江流域共13个自来水管道取水头的清淤除污工作,排除被堵塞的隐患,确保市民正常用水。他们要赶在汛期前全部完成。

队友帮出水后的高正雄取下潜水面罩。

给水下题刻“洗脸”,像“照顾”婴儿一样细致

1月15日,陈方勇带着队员前往涪陵,开始为千年“水下水文站”白鹤梁进行为期一周的维护和清洗。陈方勇说,早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对外开放前,他们就来做过护理工作,此后每两三个月来一趟,今年已是第十个年头。

他们此次有两个任务:更换出现故障的水下照明设施;为题刻“洗脸”。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玻璃罩里有150组灯源共10800盏聚光灯和散光灯。珍贵的水下题刻为世人所见,全靠这些水下照明灯。灯在水下泡久了难免出现故障,由于发热还会长青苔,潜水员们要做的,就是把坏掉的灯摘下,取出送专人修理。

白鹤梁题刻所在的水位随时都会发生变化,当日正处在水下33.5米处,比最低水位时的12米翻了近3倍。这意味着潜水员在水里的工作强度会加大。

潜水员黄荣涛换上潜水服,同伴彭东江为他戴好潜水面罩。潜水不是一个人单干的事,需要相互配合。

当天下午1:56,二人一起钻进潜水舱。陈方勇掐下记时表,并在潜水日志上做好记录。舱门关闭,舱内开始加压,当舱内空气的压力大过水下的压力时,通往题刻的水下潜水舱门便自动打开,黄荣涛跳入水中,手里提着一个篮子,用于放置灯具。他在石刻之间轻快地跳动,一簇簇银色气泡缓缓升上水面。

彭东江留在潜水舱里,负责为水下的黄荣涛拉气管,他也承受着同样大的水压。陈方勇和副队长黄建斌通过视频监控潜水舱内的情况,并用对讲机发出相应指令,一直和他们保持联系。

过一阵,陈方勇就要盯一眼手表。潜水员在水中作业时间是根据水深计算出的,像这样30多米的水深,只允许在水里呆40分钟左右,而且下一次水下工作须在24小时之后才能进行。

黄荣涛不断调节浮力,轻盈地游弋在题刻上方,一共取下了10盏出现故障的照明灯,每盏重五六斤。

“还有5分钟,准备出来!”陈方勇对潜水员喊话,语气很坚决。下水时间有严格规定,一旦超过就可能危及潜水员的健康甚至生命。

黄荣涛准时返回潜水舱,潜水舱门关闭,控制室的操作员进行减压,40分钟后出舱。减压舱里,黄荣涛和彭东江不时活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高压带来的伤害。

此外,潜水员还要给题刻“洗脸”。他们在水下打开排污阀门,拖着直径10厘米的软管,利用水压将题刻上的灰尘和水生物吸走,然后再用刷子刷掉题刻上的青苔和灯饰上的藻类生物。

这座有千年历史的水下碑林,潜水员每两三个月就要来清洗保养一次。“这些珍贵的题刻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切,但又很脆弱,像小婴儿一样,需要悉心照顾,这是作为潜水员义不容辞的责任。”陈方勇说。

潜水员将拆下的灯具装好,带出水面维修。

打捞尸体,帮助警方破获大案

潜水队还会打捞一些平常人难以想象的物件。80后潜水员江湖,曾协助我市某区县公安部门侦破过一件重大刑事案件。

那是一起杀人分尸案。犯罪嫌疑人杀死被害人后将尸体切割成几大块,扔到桥下。要顺利办案,必须先找到被害人。嫌疑人在桥上进行指认,顺着他指的位置,江湖潜到水下,当时水流并不太急,但布满浮游生物,能见度非常低,只能看见眼前几厘米。江湖在水里慢慢摸索了一个多小时。突然,他触碰到一个棍形物体。摸索着将它捡起来,凑到眼前一看,竟然是一只手臂!随后,江湖再次下潜,又陆续捞到了大腿、小腿等多件残肢。他打捞出的人体部件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很大支持。

副队长黄建斌经历过一起发生在大渡口的抛尸案,那时距离案发已6个月。他潜入六七米深的水沟,摸到装被害人的麻袋。“一出水,恶臭散布,那种味道终生难忘。”

怕不怕?黄建斌爽朗一笑,“怕又怎么样,这些事总得有人做吧,我们不做谁来做?”

和没有感情的物件相比,打捞人却是一件心情复杂的事情。其实做这一行有一些禁忌,但在逝去的生命前,这些都不再重要。遇到打捞溺水者,潜水员通常在水下将其腰部和手腕用绳索系住,再通过水下电话指挥岸上的同伴或遇难者家属,尽量平稳地将遗体拉上去,最大程度地对死者表示尊重。

B

他们的生活

从60米升到12米,一个人水中孤独地呆三小时

“铁汉”水下听邓丽君的歌“笑”出眼泪

头顶星空,脚下碧水,想象中他们的工作是浪漫的,很多潜水员入行前也都这么认为……

但事实是,为了工作,他们一年至少有100多天住在船上。工作船的休息室只放得下一张宽0.8米的板床。没有热水洗澡,就烧一壶开水擦擦身体。

每晚9点,轰鸣的发动机停止工作,周围突然寂静下来。船像一座黑暗的孤岛,漂浮在江中。远处岸上星星点点的灯火,只能遥望。队员们窝在被子里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下平安,就睡觉了。“潜水体力消耗很大,为了保证第二天的工作,都睡得很早。”江湖说。

经常连续两周不上岸,吃住在船上,潜水员们个个练就了一身精湛的厨艺,都端得出不输饭馆的拿手菜。船上厨房里,有郫县豆瓣、黄花园酱油、茂县花椒……墙上还挂着干海椒。

到了午饭时间,一盘莴笋炒腰片,一个酸菜萝卜,一锅青菜汤,香喷喷的白米饭端了出来,还有一大盘队长从岸上买来的卤牛肉。潜水员们说说笑笑,不到15分钟,就全部吃完,又马上去工作。潜水队32名潜水员大部分是退伍军人,早已养成速战速决的作风。

一年冬天,黄建斌在水下60多米作业,这个深度已是工程潜水的极限。虽然一次仅在水下工作半小时,但他不能立即出水,需要逐渐上升,从水下60米到12米,总共做了三个多小时的减压停留。水温只有零下几摄氏度,黄建斌在供潜水员站立的潜水笼里,只能靠踢腿伸腰取暖。

往脚下看是无尽的深渊,往上也望不到天,四周黑洞洞的,孤独又寒冷。岸上同伴就通过水下电话轮流陪他聊天,一个人聊完了换下一个人。聊久了,话也渐渐少了。“可以给我放首歌听吗?”黄建斌央求队友。他最喜欢听邓丽君的歌,同伴翻出磁带和录音机,摆在话机前面。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听着电话里传来的歌声,黄建斌咧开嘴笑了,浮现在眼前的是家人熟悉又温暖的笑容。这个硬汉,在数十米的水下,一个人笑出了眼泪。

电话里陪女儿过一周岁生日

“我下水了。”每次入水前,潜水员们大都要给家人发个信息,只有短短几个字。

2000年末,黄建斌和队友们参与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水电站闸门清障工作,离开家就是一个多月。

2001年1月10日,他用公用电话往家里打了一个长途电话,说了1个多小时。

“老黄,你一个人把电话占到起。坐着打了换站着,站着打了又蹲着打,各种姿势都打完了……打的什么电话哟。”面对同事的打趣,黄建斌特别不好意思,捂着话筒小声解释,“对不住咯,再说五分钟就好……今天是我两个女儿的一岁生日。”当时孩子还在牙牙学语,只能发出稚嫩含糊的语音。爱人按下免提键,让黄建斌听一听。他一边听一边忍不住呵呵地笑。他觉得,那就是全世界最好听的声音。

黄建斌的钱包里一直放着两个女儿的照片,上岸后就拿出来看了又看,老觉得看不够。和其他队员一样,他也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平常,没啥特别。但爱人却为他感到自豪,给别人介绍时,总是说“我家老黄是潜水员,还为国家做了贡献的……”黄建斌很欣慰,他觉得自己24年的潜水生涯没白过。现在,他的两个小宝贝已念大一,每晚都会给爸爸打个电话,叮嘱他注意安全。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潜水员黄荣涛在水下33.5米进行作业。

人人患有减压病,出水手套会结冰

黄建斌入行前,心想能在几十米的水下工作,是件挺神秘、挺酷的事情。但他第一次穿上潜水服下水,觉得身体都是飘的,完全站不稳。

几年前还是传统的重潜服,全套设备加起来有150斤。水压会把衣服压得很紧,后背压出一道道血红的印迹,是常有的事。

在水下作业时,身体每下潜10米,相当于增加一个大气压的压力。水越深,水压越大,工作难度就越大,身体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潜水队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患有一定程度的减压病。长期高压环境下,一旦减压不当,游离的氮存留于血液里,会造成骨节酸痛,严重的还会坏死。

危险还不仅这些。长江河道里自然形成的江水回旋,会把人卷进去,有一次因为水流太急,江湖就差点被冲走,幸好死死抱住缆桩才脱险。黄荣涛也遇到过被水下杂物割破潜水服的危险处境。“这是一个真正属于男子汉的职业!”重庆长航救助打捞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方元康说,需要男人的体力和胆魄。危险归危险,但潜水员的职责,就是要去别人去不了的危险地方,维护一方平安。

每位潜水队员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去年除夕,黄建斌正在吃年夜饭,一个电话打来,我市某电站闸门卡住,需要立刻去清障,黄建斌放下筷子就飞奔出门。遇到船只搁浅或翻船,他们也须第一时间赶去。

有一年,大连一整装海船失火,他们下水打捞,周围冰天雪地,零下17摄氏度,大部分水面都封住了,只能从岸边还没结冰的角落入水。出水后两三分钟,潜水手套立刻结冰,冻成了冰棍。

潜水员们也学会了苦中作乐。处理好一件棘手的任务,第二天正好又不用下水时,围坐在一起,倒上一小杯老白干慢慢品,是队员们的一大乐事。

十年未进新人,老队长忧虑后继无人

“中山舰”打捞,“东方之星”救援等光荣任务,47岁的陈方勇都参加过,他差不多是队里最年长的潜水员。

目前队员平均年龄37岁,最小的高正雄也已32岁。“三十多岁是最适合干潜水员的年纪,有体力,又有经验,但是再过些年……”陈方勇流露出隐约的担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去蓝天碧海间当休闲潜水教练,却很少有人愿意来做城市里的潜水员,后继人才严重缺乏。

要成为一名正规的工程潜水员需要两到三年专业培训。做这一行收入不丰厚,具有危险性,对身体有影响。潜水队已有十年没有新潜水员加入了。

潜水员一般可以做到四十多甚至五十岁,但陈方勇这样的年纪也面临着退休或转岗。他目前最大心愿就是找到接班人。

未来水下机器人协助潜水员工作

2012年,重庆长航中山舰打捞公司(重庆长航救助打捞工程有限公司的前身)被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确定为“长江上游水上应急救援队”,承担长江上游及三峡库区应急抢险救援任务,填补了我国内河没有国家应急搜救队伍的空白。

他们参与过多起我市及周边地区的水上抢险救灾、搜救打捞任务,包括“綦江彩虹桥”垮塌遇难人员搜寻打捞、涪陵“6·19”特大海损事故“涪陵州10号”搜寻、石柱“9·25”特大交通事故客车打捞、“7·20”特大抗洪抢险救灾,水厂水下抢险、过江管道抢险、轮渡趸船断缆漂移抢险救助等任务更是数不胜数。

方元康表示,以后将使用水下机器人,通过远程遥控指挥进行探测,通过水下摄像头将图像传上岸。另外,潜水队引入了先进的GPS定位系统,经纬度标注出后,探测的精确度可以达到半米。

(原标题;重庆“河神”)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