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奇迹男孩》原著提供了更多背景:美国家庭的“阶层再生产”

张吉泰
2018-01-23 18:41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励志”取向的文艺作品的基本套路是:在一个充分悲惨的境遇面前,主人公通过主观的努力冲破现实牢笼、改变自身的悲惨境遇,从而达到幸福的彼岸。观众和读者对这类故事司空见惯,从而给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故事要足够令人感动、要能催人泪下,另一方面故事能够在现实中落地,让人们觉得在现实条件中会真实地发生,从而说服现实中的人接纳作品所传达的理念。

帕拉西奥的小说《奇迹男孩》和斯蒂芬·卓博斯基执导的同名电影就在努力实现这种励志的故事:一个名叫奥吉的小男孩患有先天基因疾病,面部生来就有重大缺陷:

眼睛比正常位置低了一英寸,几乎掉到了脸中间……他没有眉毛和睫毛,相对他的脸来说,鼻子大得不成比例……有时候人们会认为他是被烧伤的,因为他的容貌看起来好像融化了,形同垂泪的蜡烛……

为了治疗,他自出生起就经历无数次手术,身体无比虚弱,一直没有正式入学。在十岁这一年,父母在百般犹豫中送他去“毕彻预科学校”读五年级,他如“待宰的羔羊”一般,不得不承受因他的奇特面容而带来的惊异、歧视和排挤。

电影《奇迹男孩》对小说进行了忠实还原,尤其是充分再现了奥吉刚入学时的心境:由于从小就日常遭受路人的惊异、恐惧和窃窃私语,他没有勇气面对陌生人,眼神低落下垂,甚至只会盯着新朋友的鞋子。他还要承受以同学朱利安为首的小团体的恶意人身攻击。

电影《奇迹男孩》剧照

电影更多只是把这种排挤表现在孩子之间,但小说交代了更多背景:奥吉只有为数不多的好朋友,如杰克和萨尔莫。但朱利安的父母奥尔本斯夫妇在寒假期间为了排挤奥吉和他的朋友,开办了一次盛大的百人派对,邀请了除奥吉和他的朋友之外的几乎所有同学和家长。在派对上,身为校董的奥尔本斯夫妇向所有人表达了对奥吉的偏见和不满,从而引发新学期时几乎所有人对奥吉、杰克等人的孤立。他们向其他父母发放把奥吉PS掉的班级合照,还向校长发邮件质疑录取奥吉的程序。只不过是由于奥吉先天的面容缺陷,他们就动用权势和资源试图剥夺奥吉在毕彻预科学校读书的机会。

这里其实反映了美国家庭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家庭不仅仅扮演养育的职能,还为子女提供社交生活的平台。通过这种社交生活,例如派对和家中聚会,来促进子女和其伙伴的交游,从而完成某种程度上的“阶层再生产”。家长通过鼓励孩子的社交来培养孩子在小伙伴中的人气,而孩子依赖父母提供的家庭基础,来塑造自己的圈子。这最后带来的结果是,父母的社交圈子和孩子的社交圈子是基本一致的,大多属于相似的阶层。

电影《奇迹男孩》剧照

奥吉所面对的现实是面容缺陷带来的歧视,而对于奥吉的朋友杰克和奥吉姐姐维亚的朋友米兰达来说,他们正是没有朱利安那样优渥的家境,才更容易悲悯和体谅奥吉。相应地,朱利安凭借优渥的家庭背景,吸引诸多富有闪光点的孩子们,进而塑造自己的“贵族”圈子。学校里以朱利安为首的小团体和以奥吉和杰克为首的小团体之间的斗争,其背后是迥异的家庭教育类型和“阶层再生产”类型之间的斗争。

在“励志”的背后,《奇迹男孩》为我们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美国现实:人不仅有先天的生理缺陷,更会有与生俱来的家庭背景和迥异的信念。所有这些特质让人们“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而造成矛盾和斗争,乃至排挤和人身攻击。在家庭教育和社会生活的“阶层再生产”中,这些基因、信念、经济状况等特质会随着生养而代际传承下来。无论是奥吉、杰克、米兰达,还是奥利维亚的男朋友贾斯汀,都由于自己在基因或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弱势,生活在相当悲惨的现实中。

奥吉的所作所为恰恰是冲破这一悲惨现实的明灯。奥吉虽携带着自己无法改变的先天基因,但是这一单一的负面特质并不是他的全部。奥吉具有相当优秀的科学天赋,创造的作品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在森林中游玩时,面对高年级学生的欺凌,他虽身材弱小,但仍坚强自卫,赢得小伙伴们的钦佩。迈尔斯本是朱利安小团体的核心成员,但经过此事之后已经毅然转向,站在了奥吉的一边。同样地,杰克、米兰达等人,最终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尊重。

小说《奇迹男孩》

《奇迹男孩》的故事在号召一种更友善的社会文化:即倡导在旁观者方面,不要用单一的羸弱特质来评价人,要懂得欣赏一个人的全部;同时那些具有缺陷却无法改变的人,也不要因为有限的缺陷而否定自己的全部。而应该像奥吉那样,培育自己的完善人格,用行动来努力创造其他方面的可能性。那么即使相貌无法改变,但自己的其他优势也能赢得广泛的承认。

帕拉西奥在小说中提及千年前古埃及的格言“你的行为,是你的纪念碑”,并作出如下阐释:

我们的所作所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这远比我们说过的话或我们长什么样子重要。

奥吉正是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才塑造了他超越相貌之外的全部人格,最终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并荣获亨利·沃德·毕彻奖章。同时由于奥吉善良的伙伴们正是懂得“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他们才最终接纳了奥吉。“肉眼”能看见的只是外貌的单一特质,而“心灵”之所见,才是对人之其他特质的全面感知。

这种积极的态度几乎适用于所有人,因为任何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感到难堪的特质,包括故事里的校长图什曼。图什曼这个姓氏直译的意思是“獠牙人”,无数人会因此嘲笑他。但他采取幽默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缺陷,不会因此而否定自己的全部。同样地,奥吉最终也选择了一种幽默的态度来谈论自己的相貌——敢于提及自己的难堪之处,恰恰说明已经从难堪中解放出来了。

电影《奇迹男孩》剧照

只有努力坚持这种积极的态度,用行动来为自己的优势创造条件,才有可能像奥吉那样冲破基因、经济条件、家庭教育等带来的阶层分化,最终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方式。当然这种使人得到解放的积极态度,是依赖现实机制的。奥吉的家庭还算富足,有一双爱他的父母,能够给他提供尽可能的治疗和保护;奥吉的智商还算优秀,能够以较好的成绩来应对课业…… 但这些现实机制,之所以能发挥作用,让奥吉最终得到解放,恰恰也是由于奥吉能够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不能保证人的解放,但是人之解放的必要条件,源源不断地为幸福带来希望和可能性。

在小说和电影的末尾,朱利安的父母对毕彻预科学校的校长很是气愤,决定让孩子转学。这其实是在预示:像朱利安这种家境极端优渥,掌握较多社会资源的人,即便一直采取一种狭隘并鄙视他人的态度,在相当长期的时间内,也能够找到适合的环境和不错的生活。这是短时期内难以改变的。

不过幸运的是,至少在毕彻预科学校的范围里,身为校董的朱利安父母还不至于权势熏天,彻底抹杀像奥吉、杰克这些群体生存的可能性;至少还会有像图什曼校长这样善良的人,来保障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悲惨现实时采取积极的态度,才能有可能迎来解脱;而这种公平合理的环境,也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创造和争取。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