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破局儿科困境,广东人大代表建议鼓励培养“定向儿科医学生”

丰西西/羊城晚报
2018-01-26 16:23
绿政公署 >
字号

从去年入冬至今,流感疫情持续,是近年来强度最大的一次——医院里“病号”激增,首当其冲的是儿科。

一周前,羊城晚报记者蹲点广州各医院多个儿科诊室,记录了流感疫情下医生们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近年来有关儿科医生工作负荷重、收入低、人员短缺等话题一直不绝于耳,这一次的流感让医生超负荷话题再度成为热点。

羊城晚报记者在省两会采访时发现,不少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都非常关注这一“话题”,还带来了自己的建议或提案,希望能够为破解儿科医生所面临的“困局”提供思路和帮助。

不少医院的儿科门诊人满为患。东方IC 图

[现状]

高峰期一天看120名患儿

“前段时间流感,我一个上午看了50名患儿,平均5分钟看一个。”25日,省政协委员、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杨杰透露,流感高峰期,省内各公立医院儿科急诊候诊时间均在5小时以上,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每天门诊量高达1500-2000人次。

这并非夸张。此前,羊城晚报记者蹲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时,主治医生李俊告诉记者:“流感高峰期,有同事一天看了120名患者,那一天,她没有吃午饭,来不及吃晚饭。”记者跟随的4位儿科医生在看门诊时,都已是声音沙哑,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挤不出来的状态。

根据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的最新数据统计,2016年全省儿科门急诊达6278万人次,住院人次达184.8万。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也曾坦言,全省儿科专科医院短缺和儿科医生严重不足,儿科医生每天需负担的诊疗工作量居各科之首。

广东儿科医生缺2000人

沉重的工作量对应的却是短缺的人手。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夏慧敏给羊城晚报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8月,广东省儿科医师只占医师总量的4.6%,工作量位居各科之首。每千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仅为0.53人,距离国家的目标值至少还有2000人的缺口。可目前,每年儿科专业研究生毕业人数仅为50人左右。

不够的还有待遇。2016年8月的一项关于“中国儿科医生税前月总收入”的调研中显示:84%儿科医生认为,收入低于所属医院医生的平均收入。36%儿科医生税前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76%收入在5000元以下,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比例仅为24%,儿科医生收入过低主要体现在综合性医院。

[建议]

提高现有儿科医师待遇

代表:提高现有儿科绩效工资总量

连续多年在省两会上都提出应重点关注儿科的夏慧敏今年继续带着建议上会,他表示,儿科工作量大、风险高、收入少,儿科医师流失严重,稳定现有的儿科医师队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因此,他建议,提高儿科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水平,突出以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为主体的绩效考核管理体制,保障儿科医生的合理待遇;另外,从政策层面上,加大对儿科医师职称、晋升、收入的支持力度;此外,从儿科专科设置等学科发展方面增加投入,引导其他医学专业的人员转为儿科医师。

夏慧敏还指出,提高儿科医生职业尊严也是目前减少儿科医生流失的手段之一,这不仅是因为儿科医生难招难留,更是因为在暴力袭医的事件中,儿科医生受到伤害的比例最大。

委员:可直接给儿科医务人员补贴

来自医卫界的省政协委员、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同样认为,当下需要稳定广东儿科医生队伍。他指出,短时间内全省儿科医生数量不足、服务能力不够的问题难以解决。他建议,各医疗单位合理确定儿科医务人员工资水平,应当让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平均水平。他特别建议,在每年的各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将儿科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作为考核指标之一,各地在财政上给予儿科扶持政策,条件许可时直接对儿科医务人员予以一定补贴。

委员:结合社区医疗建一体化平台

杨杰则建议,建立社区医疗-公立医院一体化就诊信息平台。她指出,截至2015年,全省社区医疗机构已经达到2500家,但这些资源并未得到良好利用,儿科的首诊基本都在大型公立医院。她认为,可以通过这个一体化就诊信息平台,让未达到急诊标准的儿科患者必须在社区医疗就诊;让少见病或者在社区救治效果欠佳的患者,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同区域公立医院儿科预约,减少患者在大医院的候诊时间;另外,让信息平台实现检验、检查结果共享;还可以实现在网络培训社区医疗机构医生。

[对策]

加大儿科人才培养力度

代表:鼓励培养“定向儿科医学生”

记者了解到,在近年流失的儿科医务人员中,年轻医生占了大多数。“选择离开的同行们,许多都是青年骨干。”在谈及儿科医生流失时,干了18年儿科的李俊十分惋惜,她甚至有些担心,未来的年轻人不愿意来干儿科了。

此次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夏慧敏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我国高等教育1998年开始改革,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取消儿科系招生,采用宽口径培养临床医生后,愿意从事儿科的人越来越少。他建议,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扩大高校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大力扶植条件成熟的院校增设儿科专业,对选择儿科专业的医学生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有必要借鉴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减免学费、优先安排工作以及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医学院儿科专业,鼓励“定向儿科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儿科诊疗工作。

委员:鼓励社会资金支持儿科建设

陈运彬则寄希望于提高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吸引力。他表示,全省各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大部分招不满员。陈运彬说,应该通过财政补助资金等方式,吸引更多本科生自己选择参加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培,同时应鼓励社会资金专项赞助医学生参加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培。

省政协委员、中山一院教育处常务副处长王劲松则建议,政府能够引导一些大企业或大型慈善机构,通过慈善捐赠的方式支援儿科建设。

(原题为《一场流感“压倒”儿科,多年困境如何破局? 不少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非常关注这一话题,还带来了建议或提案》)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