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琅琊榜2》呈现了怎样的政治江湖?

罗雅琳
2018-02-05 13:55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琅琊榜2》剧照

尽管有第一部遗留下来的好口碑,尽管黄晓明贡献了他近年来最不“魅惑狂狷”的演技,还有“小鲜肉”刘昊然和“老戏骨”梅婷、孙淳、郭京飞等人的加持,尽管在爱奇艺“一日三播”、在北京卫视占据黄金档,但《琅琊榜》第二部《风起长林》(简称《榜2》)从12月开播到现在将近尾声,在评价和热度上都远远不及《琅琊榜》第一部(简称《榜1》)。这是件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事情。《琅琊榜》系列的导演孔笙只能感叹:每部剧有每部剧的命。

作为续集,《榜2》和《榜1》的理念差别其实并不明显,尤其在理解政治的方式上有着对话之处。如果我们还记得的话,在《榜1》中,梅长苏尽管与靖王有着幼年时结下的友情,但他在解释自己为何选择支持靖王争夺王位之时,给出的理由是:这个人有德性。而在《榜2》中,以内阁首辅荀白水为代表的大臣们希望打击长林王府的主要理由则是:长林王府位高权重,朝堂需要制衡,不能让大梁江山的安危依赖于长林王府的品行。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一种将判断人之好坏作为政治的首要任务,另一种则将政治理解为官僚机器的有序运转。《榜2》里荀白水的制衡主张占据了朝堂的上风,实际上引发了大梁后来的无尽危机,编剧对这种建立在官僚机器有序运转之上的政治观念显然充满了批评。

当然,这两种观念所关注的都是国家内部的政治。这也是当下中国电视剧中常见的两种政治想象方式:前者是传统的正剧模式,强调大忠与大奸的对立;后者则转化为宫斗的套路,抹除好人与坏人的绝对差别,将重点放在计谋的较量。不过,《榜2》的特别之处其实在于,它贡献了另一种关于政治的想象方式:危机时刻的“决断”。

“决断”:作为政治的想象方式

很多人吐槽《榜2》的开头过于琐碎,但在我看来,这个开头其实是颇为吸引人的。长林世子萧平章心脏附近中箭,命悬一线,被老王爷寄予厚望的医生、济风堂老堂主却迟迟未到,只派了女徒弟林奚先行处置。长林二公子萧平旌不放心一个姑娘如何医治重伤病人,大声喧哗:“就没有别的正经军医了吗”。老王爷却表示:“一切皆听林姑娘决断”。这是第一次决断。萧平旌继续阻拦:“这可是大哥,就算我们做不到万无一失,也不能这么轻率”。可话音未落,“哐”的一声,林奚已动作果断地取出箭头,扔在盆中,紧接着进行止血。这是第二次决断。可以说,这个小段落是对于萧平旌和观众的一次教育,教育内容正是关于“决断”。和吵吵嚷嚷、放心不下的年轻公子萧平旌相比,身经百战的老王爷和技艺高超的医生林奚展现了他们精准的“决断”能力。他们之所以能迅速做出“决断”,不是出于萧平旌所说的“草率”,而是基于他们在军事和医术方面的丰富经验与高明智慧。而从根本上说,“决断”是一种良好政治能力的展现。

只有将“决断”作为《榜2》推崇的政治智慧,我们才能理解剧中一处意味深长的情节设置。当京城瘟疫流行之时,内阁首辅荀白水和长林世子萧平章共同决定封闭城门、防止瘟疫扩散。按照荀白水在剧中的“人设”,他为了朝堂制衡处处打压长林王府、包庇自己的皇后妹妹,其行为动机不乏“灰色”之处。但他在瘟疫面前迅速与政治对手长林世子结盟,共同作出封城这一“决断”,则显示出一位饱经世故的政治家的基本智慧所在。得知这一消息,散布瘟疫的濮阳缨大惊失色:“我以为金陵无人敢下这一决断”。“决断”这一关键词再次出现。与之形成呼应的是,荀白水遇刺后,小皇帝深感朝中无人可靠,从而产生了对自己性格“太优柔、太矛盾”的反思。这里的“太优柔、太矛盾”所暗示着的,正是小皇帝之“决断”能力的缺失。

几次“决断”贯穿起了整部《榜2》,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还有萧平章不顾性命赴北境营救父亲的决断、林奚替萧平章和萧平旌换血的决断等等。《榜2》的主旨,据说是长林二公子萧平旌的成长。那么,从一个琅琊阁里逍遥自在的江湖少年,成长为承担家国重任的栋梁之才,萧平旌究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可以说,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一“决断”能力的获得。

在剧中早期,萧平旌听到宫内失火的报警钟就擅自动用先帝御赐的令牌进宫问安,大统领荀飞展立刻感到这是不恰当的行为。“御赐令牌”可以不经皇帝命令行事,也就意味着从常规的政治进入 “例外状态”。萧平旌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为了小事动用令牌,无法判断到底什么才是“例外状态”,这是政治上有欠成熟的表现。电视剧前半段反复强调,每当遇到难题,萧平旌不是直面问题,而是采用躲起来的办法,也同样说明了他的“决断”能力之不足。但到了电视剧的后半段,在象征着萧平旌成长的关键一战中,他则展现出对于“决断”和“例外状态”的成熟把握。一面是荀白水带来的“禁止兴兵”圣旨,一面是可以一举歼敌的天赐良机,萧平旌选择的是请求圣旨延迟颁布——也即宣布“例外状态”的来临——果断出征杀敌。他及时且迅速的“决断”带来的结果是大灭大渝二十万皇属军,实现了大梁北境长久的和平。学会“决断”是萧平旌政治成熟的标志。在退隐琅琊阁后,他还做出了一次重要的“决断”,那就是在外敌入侵之时起兵勤王,为国家救危解难。

“决断”是政治的根本。德国法学家施米特《政治的神学》一书的开篇第一句便是:“主权就是决断例外状态”。有能力超越日常规范的限定、决定是否出现了极端紧急情况之人即是“主权者”。不过,我们无需过度引用施米特的判断,也可以凭借常识明白一点:无论是在政治生活还是日常生活的危机时刻,如何“决断”都是十分重要的。《榜2》的编剧海晏常被认为长于描写人物情感、短于讲述朝堂纷争,但在“决断”这一点上,她其实将二者都捕捉得十分精当。只不过,处于安逸日常生活中的电视剧观众远离紧急时刻太久,忘记了这种决断的重要性,也就对这些别有意味的台词轻轻掠过。事实上,不只是当代观众无法理解“决断”的重要性,《榜2》里金陵帝都中的朝臣也不懂。剧中常年在外征战的长林王府不止一次地提醒其他大臣:边境的状况,你们金陵殿堂中的富贵之人无法理解。

现实主义的江湖

说起来,《榜2》和《榜1》的热度差距,似乎正应验了刘小枫教授在一次讲座中对于《榜1》的评价:人们之所以爱看《榜1》,是因为其中是好人充满智慧,精妙的复仇乃是服务于正义的昭彰。而《榜2》则几乎是反其道而行之:前半段中,诡诈的大反派濮阳缨取代了《榜1》中的梅长苏,不仅有着缜密规划的复仇行动,更将皇后、首辅和宗室子弟玩弄于股掌之中,把长林王府害得家破人亡。如果说,因为梅长苏身上智慧与正义属性并存,观看《榜1》的观众无需为之提心吊胆,那么,《榜2》的反派显然过于强大,以至于中间几集我因提前得知剧情而跳过不看,免得因为正派的遭遇而虐心太过。

不过,《榜2》和《榜1》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二者关于“江湖”的想象有所差异。《榜1》其实并未过多表现“江湖”,我们只能从一些片段中瞥见“江湖”的影子。比如,梅长苏在全剧开头以一身白衣现身于水雾缥缈间的江上孤舟,这是我们关于“江湖”的正统想象:世外桃源、名士风流。再比如,琅琊阁成了梅长苏的超级“外挂”,他总能凭靠琅琊阁的信息网和各路高手促成金陵城里的风云变幻。这又是我们关于“江湖”的另一种想象:高手如林、奇遇纷纭。《榜1》一方面描写金陵城里尔虞我诈的政治世界,另一方面也在其外留出了一片关于“江湖”的纯净空间。似乎人们一旦厌倦了政治,就可以遁入那个宁静而奇妙的江湖之中。正如人们常常惋惜的那样,似乎如果《榜1》结尾的战火不再重燃,梅长苏就可以重归江湖、寄情山水。这样的想象正是一种人类可以逃脱甚至超越政治世界的幻觉。俗世中的人们爱读武侠,爱看传奇,正在于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这样的幻觉。

相比之下,《榜2》则对这样的“江湖”想象施加了更多的现实主义笔墨。长林二公子原本在琅琊阁中逍遥自在,刚回到金陵城时就觉得处处受束缚,认为“金陵人活得太累”。他正是那些怀有浪漫江湖想象之人的典型代表。但在一系列变故之后,他决定继承父兄的重任,成为守卫大梁北境的中流砥柱。萧平旌在赴北境上任前再次到访琅琊阁,老阁主问他为何不遵从自己逍遥自在的本性,萧平旌给出的回答是意味深长的:老阁主观天下、知古今,自可看破红尘;自己生于王府,有父兄护持,因而才得以暂时逍遥。但对于世间的芸芸众生而言,最重要的是三餐温饱、家国平安。长林军的职责不仅在于保卫京城的皇帝,更在于保卫这些芸芸众生。

萧平旌将世人分成了三类:老阁主是世外高人,曾经的自己是富贵闲人,这两类人有机会可以超越俗世的纷扰,获得“江湖”之中的“逍遥”,但他们毕竟是少数人。对于世间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永远无法超越现实的政治世界,抵达梦想中的逍遥天地。而一名好政治家的风骨则在于,即便他有机会享受个人的自由,他也要与这注定无法超脱的大多数人共同处于现实的政治世界之中。本性逍遥的萧平旌选择了承担家国重任,而《榜2》后半段出现的重要人物岳银川也是这样的人。他识破谋反阴谋之后决定遣散自己的部下出城,让他们从“官家人”变回普通老百姓,自己却留在金陵城的危局之中。岳银川表示:自己的力量虽然渺小,却怎么也做不到袖手旁观。他们的选择,让人想起《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对于走出“洞穴”之人应当再次回到“洞穴”的期待——“重新回到那些被锁链绑住的人中,和那些人一起分享劳动和荣誉,不管它们的种类低级或高级。”这或许正是《榜2》通过萧平旌成长史给我们的教诲所在。

《榜1》是关于复仇的浪漫传奇剧,《榜2》是关于政治的现实主义剧。虽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说到底,在这个世界上,热爱浪漫传奇的人总是更多一些。

    责任编辑:伍勤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