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姓故事①|“背篓夫妻”相守35载: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腿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2018-03-22 07:30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编者按

平凡的人们给我们最多的感动。在平凡而艰辛的生活中,他们负重前行,却满怀温暖。澎湃新闻今起刊登系列百姓故事,用最平凡而温情的角度,讲述老百姓的故事。

曹树才说,他和许厚碧是天生一对。

刚满64岁的曹树才眼睛看不见,腿脚是好的;小他5岁的许厚碧患有软骨病,无法独立行走。夫妻俩用一个大背篓、两根竹竿,弥补两人各自的缺陷:外出时,曹树才背着站在背篓里的许厚碧,他是妻子的双腿,她是丈夫的眼睛。

“背篓夫妻”因此得名。

在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永安村,说起曹树才或是许厚碧,一些村民或许摸不着头脑。但一提“背篓夫妻”,村民们都能告诉你他们家住哪。

2月7日晚,相携半生风雨的“背篓夫妻”被评为2017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组委会授予夫妻俩的颁奖词如此写道:有你的眼,生活就充满光明;有你的腿,人生的路不再艰难。一个背篓,背起的是相濡以沫的信赖,更背起的是生命的尊严。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真爱无价!

曹树才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是从1988年开始背妻子的,这些年,背篓平均两年就要换新的。曹树才说,从地上站起来的那一刻最吃力,最怕踩空摔着妻子。他不敢想他早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再也背不动了怎么办?

背篓用习惯了,志愿者送的两张轮椅被叠放在屋子一角。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每天都有争执但从不计仇

1月3日,午后,屋外飘着细雨。

气温只有6℃左右,许厚碧穿着一件黑色的棉服坐在门口的条凳上,她的裤子上蹭了不少灰,右脚几乎向外折了90度,自然地垂着。

天冷,许厚碧双手互握,和住在隔壁的亲戚聊天。时不时地,她把手插在口袋里揣着。

这天是许厚碧59岁生日。头一天,曹树才也刚刚度过他64岁生日。中午,一家人跟平常一样,吃了红烧肉、糯米丸子。

夫妻俩没有互说生日快乐,他们也不在意这些。用他们的话说,长期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没啥好讲究的”。

“15123……”电话响了,许厚碧从挂在脖子上白色布兜里掏出一部老年机。电话是刚走没多久的女儿曹辉英打来的,她的身份证找不到了,让父母帮忙看下有没有落在家里。

许厚碧使唤着坐在身边的曹树才,喊他去卧室找一下。

曹树才起身,打算从许厚碧面前走过去,但碰到了立在墙边的竹竿。许厚碧抓着曹树才的衣服,说:“硬是那里挤就要往哪里钻,从后头走。”曹树才没说话,他摸着椅子转过身,缓慢地走进了卧室。

家里的存折、户口本都放在一个塑料袋内,许厚碧翻了几遍,没找到女儿的身份证。不一会儿,女儿又打电话过来,说身份证和“邮政本本”放在一起的。

许厚碧一边找,一边埋怨女儿办事情丢三落四的。老伴半天找不到,曹树才提高了语气、加快了语速说:“哎呀,紧到(注:一直)在那里说说说,也是烦得很。”许厚碧也撇着嘴,听不清嘴里嘟哝着什么。

挂了女儿的电话,两口子继续说起结婚以来的日子,有说有笑,就像没争吵过一样,给人一种很恩爱的感觉。

曹树才说,两人都不记仇,属于“床头吵架床尾和”,虽然每天都会争执,但结婚35年来,从未大吵过,更没提过离婚。

许厚碧理了下头发说,曹树才性子急,她穿衣服穿鞋子慢了,曹树才要说;等她等久了,曹树才也要抱怨。到了“珊瑚婚”,许厚碧早已摸清丈夫的脾气:“他吵我的时候我就听着。过一会他就好了。有时候(他)像个小孩子一样,要哄。”

许厚碧走到丈夫面前,准备让他把自己抱到背篓里。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图 

结婚第六年干活受伤双目失明

夫妻俩是经人介绍认识的。

曹树才家中排行老四,干活很勤快,相亲时左眼还能看得见。第一次见许厚碧时,她已经要靠竹竿才能行走。

由于时间过得太久,许厚碧已记不清当年相亲时的细节。此前,她曾很确定地说曹树才穿了一件白衬衣,但后来又说他穿的是一件蓝色的格子衣服。身体上的缺陷没能阻挡两人看上对方:1982年农历九月初一,两人结婚。第二年,女儿出生。

两人都没什么文化,只能靠家里的两亩地,种点玉米、土豆等维持生计。有活时,曹树才也会在附近打打零工。

结婚第6个年头,曹树才在一次干活中摔倒,左眼撞到石头上。从此,曹树才的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了,只能微弱感觉到光线的变化。

“就像刀一样,本该是最快(锋利)的时候,一下子钝了。”起初,曹树才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每天怄气、不干活,稍有不顺就发火。

许厚碧成了曹树才的依靠,不管丈夫怎么对她发火,许厚碧都心平气和地开导丈夫,“我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都还有双手,大家辛苦点,只要肯干,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曹树才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双腿是好的;许厚碧腿脚不便,眼睛却明亮得很。两口子一商量,决定由曹树才背着妻子外出,许厚碧负责提醒丈夫该往哪走。

如果不借助工具,曹树才背妻子时双手会被束缚。曹树才提议,像背婴儿那样,做一个背篓,这样一来,他的双手就解放出来了。

许厚碧找来竹子,花了半个多月做了一个直径约1.2米的大背篓。从此,曹树才背着站在背篓里的妻子出门,成了永安村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

曹树才(左)和妻子坐在一起聊天。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背妻子30年用坏十多个背篓

在他们家中客厅,澎湃新闻记者遇到了夫妻俩上下背篓的过程::

许厚碧撑着竹竿,从条凳上站起来——因患病挺不直背,她的右手扶着凳子,先迈出右腿,缓慢地向前移动。正当许厚碧准备迈出第三步时,站在凳子边的曹树才感觉到妻子靠近,先调整了下背篓的位置,让妻子扶着,随后弯着腰用右手试探妻子的腿的位置。

曹树才让妻子趴到自己的背上,抱着她的双腿以倒扛的姿势将许厚碧放进背篓里。接着,曹树才转过身,蹲下去将肩带背好。

许厚碧最重的时候有120斤,加上背篓自身的重量,身高只有1米6的曹树才往往要承担比他自身还要重的重量。起来的这一下,是最困难的。曹树才不仅要站起来,还得保持重心,否则,会摔着妻子。

曹树才接过妻子递过来的竹竿,右手将竹竿立到地面上、右膝跪地,然后使劲一蹬,站起来了。

这一系列动作,一共花了62秒。

曹树才说,年轻的时候,身体好、起来不费劲;现在,他必须要双手撑着竹竿才起得来。

就这样,无论是下地干活,还是出门办事,夫妻俩基本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如果不是因为天冷,曹树才也不会穿鞋。他说,只有光着脚才能“感受到路(况)”。现在,曹树才的脚已经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茧。

到了地里,曹树才将背篓放下,再把妻子抱出来。许厚碧在田里干活,曹树才就在一旁搭把手。到农忙时节,曹树才就独自回家做饭,再把饭送到田里,和妻子一起吃。碰到下雨天,两口子就在家里不出门。

尽管曹树才每次都会小心翼翼,但两人还是摔了不少次。有一次,曹树才刚把背篓放下就侧身让摩托车通过,结果两人都没站稳,从大约1米高的堡坎上摔倒了田里,还好那次两人并无大碍。

最远的一次,曹树才背着妻子从家走到了村委会办事。大约3.6公里的土路,两人上午出门,中午到地方,按了个手印、吃了顿饭,下午返回,傍晚才到家。

这些年,两口子用坏了十多个背篓。尽管也有慈善机构或好心人送来轮椅,但两口子还是用不惯。曹树才说:“主要是(轮椅)没法推下地,还要换(背篓)。再说背了那么多年了,早就习惯了。”

曹树才背着妻子走路。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图 

最怕有一天背不动了

永安村党委书记李泽奎告诉澎湃新闻,曹树才两口子都是残疾人,两人每个月的残疾补助共有758元,加上低保,两口子每月能领到一千多块钱。

原来,两口子住的是土坯房,后来加了些石块进去。村里一检查,发现已是D级危房。为此,村里申请了3.5万元资金用于危房改造。曹树才自己掏了两三千块钱,加上亲戚给他捐的1.82万元,一家人换成了现在的红瓦房。

李泽奎说:“两口子日子过得苦,但从不主动向国家要一分钱。而且都比较勤奋,夫妻俩很和睦,能感觉到他们的幸福感很高。”

两口子的幸福也被他们的女儿见证着,曹辉英说:“他们就这样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走过了大半辈子,而且对我很好,很庆幸能在这样的家庭长大。”

作为父母,两口子反而觉得对不起女儿,没能给女儿创造出好的家庭环境。

操劳了这么多年,曹树才已是满头白发,眼角和两颊的皱纹非常明显,牙也掉了不少。本来就长妻子5岁的曹树才正一天天老去。

曹树才很怕得病,也怕日后有一天没了背妻子起来的力气。曹树才不敢去想这个问题,但他也清楚,这一天早晚都要来。

“反正现在背起没得问题,那就行了呗。”曹树才转头望向坐在身旁许厚碧,又把头转回来,顿了顿说:“希望一直背她起来,一直……”

    责任编辑:李寿康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