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方积极一方未回应,“重建浙大遵义(湄潭)校区”动议遇阻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汤琪 记者 李闻莺
2018-02-12 19:5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的推进工作,有点不明朗。

今年1月底,一份中共遵义市委和遵义市人民政府的红头文件在网上热传。根据该文件,遵义方面成立了遵义市“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工作领导小组,此消息现已得到遵义官方的证实。

网上热传的红头文件

而继法学博士、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民革”)中央三农委员会副主任蔡永飞2016年12月在《东方早报》上发表题为《建议恢复重建浙江大学湄潭校区》署名文章后,民革方面如今再有表态——今年1月28日,民革遵义市第三支部主委杨澜在2018年第一次组织生活会上强调,支部党员要积极宣传关于“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校区”的建议,为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营造良好氛围。

但是,澎湃新闻近日就相关事宜向浙江大学(以下简称“浙大”)了解情况,得到的最新回复依然是:“浙大对这件事没有任何态度。”

“这就是(遵义)单方面的一个建议、愿望吧。”2月9日,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这样表态。

2月12日,浙大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也向澎湃新闻表示,浙大和遵义有感情上的纽带,但就恢复重建浙大遵义(或湄潭)校区一事,学校目前还不便作回应,如有新的进展会及时透露。

被唤起的浙大西迁岁月

浙大与遵义,曾经有一段历时数年的“共患难”的岁月。

根据浙大校史馆记载,创办于1897年、以求是书院为前身的浙大,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日本侵略军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和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蓄意破坏,不少高等学校为救亡图存,保存民族元气,开始了西迁历程,浙大也不例外。

这年11月起,浙大正式开始搬离杭州。史料记载,当时凡是可以搬运的图书仪器,几乎全部搬离,用汽车或船运走。

湄潭浙江大学校舍

1940年1月9日,教育部门同意浙大迁移贵州,浙大正式全面迁校。官方资料显示,浙大在贵州遵义、湄潭、永兴办学历时七年之久,教授中不乏众多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风雅之士。

据《遵义日报》报道,这七年,竺可桢、苏步青、卢鹤绂、谈家桢、贝时璋、王淦昌等一大批科学泰斗高举科教救国大旗,求真求是,潜心研究,孜孜以求,奋进不息,创造出累累科研成果,培育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等一代蜚声中外的学子,创造了灿烂的浙大西迁文化,浙大被誉为“东方剑桥”。

上述这段历史记忆,在今年1月底再次被一份红头文件唤起。

1月23日,一篇浙江新闻客户端刊发的题为《浙江大学将建第9个校区?而且不在浙江?》的报道引发舆论关注,该报道公布的一份红头文件显示,为切实加强“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工作领导,经市委研究,决定成立遵义市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工作领导小组。

尽管该报道很快就被删除,但此后,《遵义晚报》向遵义市政协副主席、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确认了上述红头文件的内容属实。贵州当地多家媒体随后刊发了相关报道。

1月25日上午,澎湃新闻就此事致电浙江大学新闻办,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不太清楚,浙大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湄潭浙江大学教授住处

浙大与遵义互动频繁

近年来,浙大与遵义的频繁互动,确实让一些人看到了双方进一步合作的可能。

据《浙江日报》报道,早在2012年,浙大就与贵州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还与遵义市政府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共同加强在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等领域的合作。

去年恰逢浙大建校120周年、西迁办学80周年。据浙大官网消息,2017年8月3日至9日,浙大校长吴朝晖带队重走西迁办学之路,缅怀求是先贤,重温求是校训,深化校地合作,服务西迁办学地社会经济发展。

在湄潭,浙大三个附属医院分别对口帮助当地医院捐赠建立远程会诊平台,提高其医疗水平;浙大向湄潭县浙大小学捐赠音乐器材、公益净水设备等,完善其教育教学硬件设备。

此外,网传“湄潭学生上浙大免学费”的规定,澎湃新闻也从浙大官网上找到了答案——在浙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上,有多份文件提到了相关事宜。

例如,在2017年10月发布的一份《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第二批学费补助(新生)的通知》中,申请条件里包括孤儿、残疾学生、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或家庭特别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以及贵州湄潭籍学生。学费补助每学年的申请金额不超过4800元。

可见,浙大西迁办学数十年后,依然不忘服务地方发展。吴朝晖去年就曾指出,服务西迁办学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浙大师生社会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湄潭浙江大学天主堂

遵义积极推进校区重建,民革再发声

澎湃新闻经多方了解,对于“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的推进工作,遵义方面的态度显得更为积极。

早在2016年12月,法学博士、民革中央三农委员会副主任蔡永飞就曾在《东方早报》上发表题为《建议恢复重建浙江大学湄潭校区》的署名文章。

文章指出,恢复重建浙江大学湄潭校区,是在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加快遵义乃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发达东部地区带动欠发达西部地区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是发达地区实行教育扶贫、推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布局的需要,是浙江大学继承西浙大优良传统、回馈遵义湄潭人民的需要。

蔡永飞因此建议,可由贵州省遵义市正式向浙江大学提出恢复重建浙江大学湄潭校区的建议,并请浙江大学制定相应规划和实施方案。

遵义官方决定成立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工作领导小组后,民革中央委员会官网2月5日发布消息称,在民革遵义市第三支部2018年第一次组织生活会上,支部主委杨澜表示,支部党员要积极宣传关于“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校区”的建议,为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营造良好氛围。

“蔡永飞博士2016年发表的建议登报之后,应该在全社会取得了很好的舆论氛围。”民革遵义市委一位不愿具名的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坦言,现在遵义老区高等教育资源比较匮乏,没有什么好的大学,遵义市委、市政府,包括贵州省委都在提建浙大校区的事,对此是高度重视的。

民革方面为何也如此重视?该负责人回应称,“现在都在讲不忘初心,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所走过的路,从这个方面来说,浙大在遵义建校区就是一件可以推动的事情,作为参政党,只希望用好我们的党派资源。”

澎湃新闻了解到,遵义方面成立的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工作领导小组中,有两名民革遵义市委的相关负责人,其中,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遵义市委主委朱庆跃任副组长。

湄潭浙江大学李氏民宅

浙大回应:这就是(遵义)单方面的建议、愿望

遵义方面的不断发声,让舆论感到浙大遵义(或湄潭)校区的建设似乎势在必行。

澎湃新闻注意到,遵义市政府官网1月底还曾转载《遵义晚报》的一篇题为《遵义教育将迎来这些变化》的报道。报道指出,遵义或迎来新“大学”。

上述报道称,遵义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成立遵义市“恢复重建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如果浙江大学遵义(或湄潭)校区筹建成功,那将是浙江大学继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宁波之后的第9个校区,而且是首个浙江省外的校区。

为了解相关推进工作,澎湃新闻2月9日致电曾任贵州大学校长的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郑强明确表示,“这就是(遵义)单方面的一个建议、愿望吧,浙江大学官方没有任何表态。”

当被问及是否已就此事与遵义方面进行过沟通时,郑强表示,“这个不是我们接洽的问题,浙江大学没有在任何地方去表达这个愿望。”

此外,浙大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也向澎湃新闻表示,浙大和遵义有感情上的纽带,但就恢复重建浙大遵义(或湄潭)校区一事,学校目前还不便作回应,如有新的进展会及时透露。

湄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2月9日也向澎湃新闻证实了推进工作进展不顺。该工作人员表示,尽管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前期也已做了一些工作,但目前相关工作没有继续推进。

该工作人员称,“建校区涉及到的政府部门有点多,有些还涉及到征地等问题,到现在都没有确定一个专门的部门来推进。”

    责任编辑:蒋晨锐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