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平昌冬奥落幕,这些关键词勾勒16个日夜难忘的画面

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2018-02-25 18:40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编者按】

当奥运圣火在韩国的北部小镇熊熊燃烧了16个日夜后,平昌冬奥会即将迎来最后一场落幕大秀。

近半个月里,来自92个国家和地区的2922名运动员在白色的冰雪大幕前,为全世界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挑战的竞技比拼,也留下了一幕又一幕值得细细回味的瞬间。

大幕落下,人们该如何评价这届冬奥会,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记住平昌赛场上所发生的一切?

或许,这6个关键词可以算是6条线索,共同勾勒出平昌冬奥会上那些值得铭记的画面。

朝韩联队

关键词一:朝韩联队

当韩国有舵雪橇运动员元润钟和朝鲜冰球运动员黄忠金共同高擎半岛旗,伴着《阿里郎》,引领着朝韩联队运动员在平昌冬奥会的开幕式上步入赛场时,这一届冬奥会就主动载入史册。

这是两国运动员在奥运历史上第二次携手入场,上一次还要赘述到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奥运赛场上并肩作战。

朝鲜派出了22名运动员来到平昌,其中12名女子冰球运动员与韩国选手组成了朝韩联队一同征战平昌冬奥会的冰球比赛。

虽然五战皆墨,仅仅打入两球,位列第八,但在整个过程中,她们一直在创造着冬奥会的历史,也在赢得观众和对手的尊重。

在朝韩联队对阵日本时,她们打进了历史性的第一粒进球。

“我们虽然1-4输给对手,但韩国民众记住的是打进的那一球,他们忘记了被打进的4个。在未来的十几年里,这支联合球队将留在韩朝民众的脑海中。”平昌冬奥会组委会主席李熙范在赛后表示,这粒进球将在国际冰球联合会名誉殿堂展示。

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有时候,它能超越竞技的范畴,成为一条和平的纽带。在比赛的现场,韩国民众高喊着“我们是一家”、“韩朝联队加油”,而所到之处并成为焦点的朝鲜拉拉队更是整齐划一地手举“朝鲜半岛旗”,唱着“在一起”的歌曲……

据路透社报道,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执委会一名来自美国的高级官员甚至认为,朝韩女子冰球队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我认为应该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让韩国和朝鲜再次组成联队。这是向全世界释放和平的信号。我们希望继续这样做,我们会竭尽全力。”国际冰球联合会主席雷尼·法塞尔说出了很多人的愿望。

只不过,以朝韩联队的能力,她们不一定能在四年后抢到一张北京冬奥会的入场券,但这场象征着和平的平昌冬奥会之旅,已经足够刻骨铭心。

关键词二:新生代

当同样都是23岁的武大靖和羽生结弦在平昌“统治”着各自的领域时,他们其实已经算是“老将”了,因为在同一片竞技场上,太多年轻人涌现出来。

为中国队在平昌夺下第一枚短道速滑奖牌的李靳宇只有17岁,是不折不扣的“00后”。而在李靳宇的身边,站在领奖台冠军位置的崔敏静也只有19岁。同样,在花样滑冰赛场上向羽生结弦发起挑战的宇野昌磨只有19岁,而中国的金博洋也不过20岁。

李靳宇在比赛中。

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单冠军扎基托娃在夺冠后兴奋地说,“拿到冠军后我当然要庆祝一下,我想吃些冰淇淋”。她的回答如此简单而纯真,因为她还不满16岁。

平昌,成了“超新星”崛起的舞台。

18岁的美国天才滑雪运动员雷·杰拉德在平昌上演“逆转”摘得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金牌,成为了冬奥历史上第一位“00后”的冠军;击败中国名将刘佳宇获得单板滑雪女子U性场地冠军的美国选手克洛伊·金更是只有17岁296天;而1998年11月出生的日本滑雪名将平野步梦,如今已经是两枚冬奥会银牌得主……

平昌,让全世界记住了很多年轻的名字。花样滑冰的梅德韦杰娃、速度滑冰的高亭宇、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的孔凡钰、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中的张可欣……

“这些孩子们为赛场带来了激情和活力。”一位32岁的美国运动员在平昌这样说,“和他们一起比赛非常有趣,这些年轻人从来没有被挫折打败过。”

四年后,在北京,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为成为赛场上的焦点。

关键词三:老将

有新人,自然有老将。当新生代在韩国崛起,冬奥会的“几朝元老”们并没有打算将满载着荣耀的领奖台拱手让出。

挪威的越野滑雪传奇名将玛莉·比约根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1金1银2铜,这是37岁的比约根在平昌交出的一份成绩单。加上她在今年越野滑雪4X5公里接力的金牌、15公里双追逐的银牌以及10公里自由技术和团体短距离自由技术项目的铜牌,她已经在冬奥历史上获得了7金、4银、3铜一共14枚奥运奖牌,超越了冬季两项名将比约达伦(8金、4银、1铜)成为了冬奥奖牌数最多的选手。

这些“老将”们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展现了人类向极限挑战的坚持,也诠释了奥运的精神。

31岁的肖恩·怀特是是单板滑雪的传奇人物,同样也是冬奥会的“四朝元老”。他的成绩或许不如比约根亮眼,但是他的故事绝对值得致敬。出生在美国的肖恩·怀特在不到一岁时就接受了两次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大手术,医生本建议他不适合剧烈运动,但他13岁就成了最年轻的滑板选手;2017年10月,他在新西兰训练时受伤,脸上缝了62针,那时距离冬奥会已经不到4个月;站在平昌,他被年轻的平野步梦超越,最后一轮,他完成了两个连续后脚转体1440°的动作,最终夺冠,那是曾经不止一次让他受伤的动作……

类似的励志故事同样发生在46岁的日本跳台滑雪选手葛西纪明身上。他八次参加冬奥会,曾在1994年和2014年一共获得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没有什么保持漫长运动生涯的秘诀,遗憾就是我的动力。”葛西纪明的话朴实而又真挚,“这次结果不好。2022年,我绝对会参加。”

在中国队中,同样有不少值得致敬的老将。33岁的王冰玉、35岁的周妍、32岁的张鑫、33岁的张昊……

值得庆幸的是,很多传奇故事并不会在平昌落幕,他们的故事将在北京续写。

关键词四:统治

当武大靖在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第一个冲过终点后,他震臂怒吼,同一时刻,不远处的解说台上的央视解说员刘星宇声嘶力竭地高呼,“武大靖冲线,干干净净!”

之所以能赢得“干干净净”,正是因为武大靖“统治”了这条500米的冰道。从预赛到1/4决赛,再到半决赛,甚至是最后的决赛,武大靖都没有给身边的对手留下任何超越或是触碰到他的机会。

光是在平昌,武大靖就三破奥运纪录,39秒854的成绩也比当年加拿大名将哈梅林创造的40秒770的奥运纪录提高了将近1秒钟。

“我就是想尽全力拼了,不给对手和裁判留一点机会。”为中国军团夺下第一枚也是唯一一枚金牌的武大靖在赛后留下了这样霸气的一番话,一如他来到平常前的宣言,“不服,咱就干。”

事实上,24岁的武大靖在来到平昌之前,就已经展现出了自己“统治”500米赛道的能力。从2015年开始,他就连续获得了短道速滑世界杯以及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中多个分站的冠军。在平昌,他再次以破纪录的方式向世人证明,他可以统治这条赛道。

羽生结弦以一种柔美的力量展现着令人窒息的统治力。

当然,能够“统治赛场”的并不只有武大靖一人。如果说,武大靖在电光石火间展示出了一种刚猛;那么,日本的花样滑冰男单冠军羽生结弦则是以一种柔美的力量展现着令人窒息的统治力。

一曲《阴阳师》,一套近乎完美的表演,再加上羽生结弦清秀的容颜……他舞动过的冰面总会下起“小熊维尼雨”就不难被人理解了。

光从羽生结弦的言谈,甚至是他愿意为了不打扰队友采访而偷偷爬着“溜走”的举动,人们或许看不出他身上的霸气,但成绩不会骗人。

索契冬奥会冠军、亚洲首位冬奥会男子单人滑冠军、66年来最年轻的男单奥运会金牌得主、奥运会、世锦赛、大奖赛总决赛的大满贯获得者、一共12次打破世界纪录、短节目112.72分、自由滑223.20分、总成绩330.43分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同时还是国际比赛中完成后外结环跳第一人……

羽生结弦和武大靖,以不同的方式诠释了冬奥的“统治”。

关键词五:判罚

武大靖被判犯规。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如果若干年之后,再次聊起平昌冬奥会,“判罚”依旧是那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平昌冬奥会的短道速滑赛场上,裁判的各种判罚其实已经引发了全世界范围的讨论。据统计,在短道速滑的所有比赛中,裁判一个判罚了50次犯规,其中中国和加拿大各“吃到”9次犯规,东道主韩国队也领到了3次犯规……

所有的判罚之中,最令所有中国观众、运动员甚至是教练组“出离愤怒”的一次,当属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的那次争议——当中国队第二个冲过终点后,裁判回看现场录像,最终在所有的身体接触和碰撞中,选择了判罚中国队犯规。

用主教练李琰的话说,“参加接力的三支队用放大镜看,都有犯规动作。裁判选择留下一个犯规最严重的队伍拿到冠军,另外两支却罚出局,这是对项目的伤害。”

平昌冬奥会的这些裁判是不是真的“伤害”了这项运动?他们的判罚有没有倾向性?是不是秉持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或许,当加拿大短道速滑接力队在登上领奖台前,做出了那个耐人寻味的“扫雪”动作时,答案已经留在了很多人的心中。

当然,当比赛结束,所有对于”判罚是否一致”的讨论都不会改变比赛的结果,而这些争议判罚只能成为所有运动员引以为戒的“教训”——规则在改变、对手在进步、战术在升级,运动员想要避开争议站上最高领奖台,适应规则并且提高自身能力,无疑是最主动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或许是平昌冬奥会给所有人上的最好的一课。

平昌开幕式,南非运动员入场。

关键词六:非洲选手

冬季奥运会的影响力一直不如夏季奥运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能算是真正地融合了参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五大洲的运动员。

在没有积雪的非洲,大多数冰雪项目无法开展,自然也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冬季项目运动员。

然而,平昌冬奥会是一个突破和融合的节点。在这些来自92个国家和地区的2922名运动员中,越来越多的非洲选手身影被人们记住。

8个非洲国家参加了今年的冬奥会,他们分别是尼日利亚、厄立特里亚、南非、摩洛哥、马达加斯加、加纳、多哥、肯尼亚;其中的7名女运动员和5名男运动员参加了高山滑雪、越野滑雪、雪车以及钢架雪车这4个大项的争夺。

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支非洲雪车队,就充满了传奇故事。

尼日利亚代表团的旗手塞阿·迪贡曾经是一名出色的跨栏运动员,2010年她曾经代表尼日利亚获得非洲锦标赛女子100米栏的冠军,随后又在全非运动会上站上最高领奖台;然而,她并没有能闯进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可当她看到昔日一同训练的队友转战索契冬奥会的冰道后,她萌生了“挑战冰雪”的念头。

不过,这对于生长在非洲国家的塞阿·迪贡和她的队友来说并不容易,最开始她们自制木质雪车,在炎热的环境里训练,然后,她们开始尼日利亚雪车联合会,一人身兼数职运营起了一个协会,很长一段时间,她们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就是希望能够赶上平昌冬奥会的末班车。

楠戈琪·奥密密尔也是这支尼日利亚雪车队的一员,她在接受ESPN采访时回忆去年春天她们还没有获得奥运资格时回到尼日利亚的场景,“人们的反应很疯狂,试着获取更多关于有舵雪车队的信息,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事物。他们中有些人都还没见过雪,这激发出他们对于冰雪运动的好奇。”

她们就是这届比赛中非洲选手的缩影,尽管尼日利亚选手在双人雪车和钢架雪车中最后都只排在所有选手中的垫底位置,但是就如《时代周刊》写道,“尼日利亚队或许无法登上平昌奥运会的领奖台,但她们让全世界看到了冰雪运动这片国度所种下的种子,史诗般的成就。”

冬奥会将会迎来更多非洲选手,这才是奥运会的真正意义。

    责任编辑:朱轶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