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者批历史虚无主义:“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并非杞人忧天

叶小文/中国青年报
2018-02-26 13:36
中国政库 >
字号

编者的话

一段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尤其是政治思潮在一些领域沉渣泛起,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只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思维、历史逻辑和历史智慧,才能切实提高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和水平。

为此,《思想者》特邀三位学者撰写文章,展开分析阐释。

沈阳市民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内参观。视觉中国 资料

清代龚自珍《定庵续集》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话至今听来振聋发聩。

为什么强调“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正因为接近伟大目标,更需万众一心、砥砺前行,建设伟大工程,投入伟大斗争。可以说,再往下走,每一步都是惊险的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为此,就更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领悟“前车之鉴”是为了走好“明日之路”。“必先为史”不是总去看先人的旧时旧景,而正是为了看清今人的今夕明夕;不是只去重复“前事不忘”的故事,而正是在探究“后事之师”的规律。历史绝非陈腐的昨日之舟,而是当明日浪头来袭时,能否站在前人肩膀上去驾驭的命运之船。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如果我们不知道未来该怎样前进,就不妨看过去怎样走来。

为何警示“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是让它自己践踏民族历史,解构民族文化,涤荡民族自信,破坏民族认同。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可谓层出不穷。苏共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2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一书中,早就提议苏联的自由化分子集中力量攻击和丑化斯大林,批判“斯大林主义”。他敏锐地看到,一旦把斯大林全盘否定了,苏联共产党、苏维埃政权的历史就站不住脚,苏共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就会失去历史依据。苏联解体时,人们眼睁睁看着大厦轰然垮塌!

今天,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实现并继续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强起来,是当代中国最强烈的呼唤和愿望。而要强起来,“欲强其国,必重其史”。

强起来,当然首先是因为我们快速发展了。我们看好自己的发展,人家也看重我们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当此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凸显、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多之际,中国经济一直稳步增长。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首破80万亿元大关(82.7万亿元)。

此时此刻,我们不可自我陶醉,更应以史为鉴。曾记否?历史上我中华大清朝的GDP也曾是世界第一,当时竟占全世界总量的1/3。可是后来呢?中国近代衰落的大转折,却从此开始!所以,2014年3月18日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仍然是带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但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改善并不是全部,人心向背也不仅仅决定于这一点……经济总量无论是世界第二还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够巩固住我们的政权。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

历史上我们也曾富过。中国是文明古国,书香门第,再富也不能浮躁;其境界,是文化大国的气质。然而,近日网上流传一段恶搞《黄河大合唱》的视频,它以夸张的表情与浮夸的肢体语言恶搞这首抗战名曲。《黄河大合唱》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愤怒地说,“如果我父亲知道了会含着泪,而且是要流血的!”作词者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感叹,“我父亲跟我讲,他们根本就没想到可以看到抗战胜利的那天,他们根本没想到能活着,他们说宁死不过了行不行,跟你拼了。就在那种感觉下创作出作品,他用整个生命和对民族的热爱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谁不知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可是,就连这个,也被恶搞,也敢恶搞?!这虽只是个别人的极端行为,但风起于青之末,“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对于我们,也并非杞人忧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记了历史中的血泪荣耀,就会背叛肩上的责任使命。忘记了历史中的经验智慧,就会背叛自有的文明意识。忘记了历史中的传统价值,就会背叛民族的精神家园。而这,才是最为可怕的流离失所,才是真正沦为了亡国之徒。抛弃赖以生存的历史土壤,民族的文化大厦轰然倒塌,一国精神于世界潮流中就再无立足之地,“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中华民族,好不容易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站起来,必由其史。富起来,必正其史。强起来,必重其史。

(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原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廓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 欲强其国 必重其史》)

    责任编辑:蒋子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