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独角兽回归A股要提防制度套利者和盲从者合力,造成资源错配

证券时报/蔡江伟
2018-03-07 09:01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这几天,关于独角兽的话题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点。可资证明的是,在某专业搜索引擎的排行榜上,关于“独角兽回归A股”这个证券话题,罕见地冲到了热搜榜的前十之列。而平时这个榜单,更多是被各种娱乐八卦、体育热点或社会时事等占据。

民之关切,事出有因,冰冻三尺亦非一日之寒。A股诞生了近30年,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独角兽们却无法获得A股市场的支持,只能无奈地远赴海外。尤其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BATJ)们集体出走,使得中国互联网经济红利,更多被海外投资者所享用,留下“赚钱在国内,分红在海外”的尴尬现实。

当然,事情正在起变化。从此前已经回归A股的三六零,以及即将于周四上发审会的富士康等案例,均可看到A股所作的努力。梳理两会期间监管部门官员关于独角兽回A话题的回应则可看出,在制度层面上,也在努力解决障碍。一众上会的互联网大佬,更纷纷表态愿意回A,只待水到渠成。

世界各地对上市资源的争夺,本质上是对资本定价权的竞争。拥抱独角兽,往小处说,可以让A股投资者拥有了分享中国互联网红利的机会;于大处而言,则是中国打造全球化资本市场、跻身资本强国的重要绩点。但是,在独角兽热潮的当下,我们也需要一些冷静思考。

独角兽的认定标准,一般指10亿美元以上估值,并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这类公司在当下可能并没有实际的业绩支撑,创办时间短则意味着未来前景不确定性很高。普通的个人投资者,可能并不适合投资独角兽。海外市场的类似案例不少,比如美图在香港上市仅一年有余,便经历了先暴涨再暴跌的走势,直到目前也没有看到清晰的盈利模式;美股主打“阅后即焚”功能的社交公司Snap,初期经历热炒后便快速破发,刚刚勉强回到发行价上方;即便脸书(Facebook)这样的明星股,也在上市后经历了长时间的破发煎熬。投资者需要注意,在盯着那些光鲜公司的同时,也不要忽略那些黯然退场者。即便将独角兽概念范围扩展到业务非常成熟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也需要注意价格与价值之间并不天然匹配,十年前A股的蓝筹泡沫便是例证。尤其以A股当前中小投资者为主的结构,在盛行概念炒作的风气下,还需要提防制度套利者和市场的盲从者合力,造成资源错配,过度炒作后留下一地鸡毛。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回应独角兽回归A股时说道:“证监会负责修路,愿不愿意开车是市场的事”。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路修好了,车也有了,但并不意味着在这条路上,就可以无证驾驶、横冲直撞,甚至蒙眼狂奔。

(原标题:独角兽热潮下需要冷静思考)

    责任编辑:王歆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