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温州探索金融风险源头化解,不良贷款率连续4年下降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通讯员 吴妙选
2018-03-10 08:58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温州市不良贷款率已从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后最高的4.68%降至目前的1.9%。

作为我国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温州的金融生态正从“风险先发”到“率先突围”转变,金融风险化解无疑是其间最关键的环节。3月1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温州市政府金融办获悉,温州市不良贷款率已从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后最高的4.68%降至目前的1.9%,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已连续4年实现“双降”。

温州“金改”6年来,建立了“政府牵头、监管督促、银行帮扶、行业自律、企业自救”的风险防控和化解体系。同时,温州首创反映融资市场行情的民间借贷综合利率指数(简称“温州指数”),已经与全国46个城市合作并成为民间利率“风向标”;温州为推进金改率先设立了地方金融管理局,去年浙江省级和广东省深圳市也设立了地方金融管理局……这些“温州试点”正逐步向外发散,成为金改的“温州经验”。

以金融立法推动民间融资“两化”

位于浙南的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凭借其艰苦卓绝的改革探索,曾创造出以民本经济、市场经济、实体经济和有限有为有效的政府治理为核心内涵的“温州模式”。但发达的民营经济和活跃的民间金融也让温州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新的挑战和隐患。

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爆发,出现了部分企业破产、老板跑路的情况,引发了当地局部金融风险。受此影响,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双持续快速上升,不良率最高峰到达过4.68%。

2012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确定了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等12项主要任务。

在此背景下,温州率先尝试通过民间金融立法促进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

2014年3月,浙江省专门为温州市制定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金融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其核心之一是“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首次规定大额民间借贷要强制备案,即借款金额达到一定额度或者累计出借人数超过一定数量的,应当报备;不属强制备案范围的,借款人也可自愿报送备案。同时,温州在全国首创搭建新型的民间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民间借贷服务中心”。

利率是资金交易的价格,也是调节民间借贷的杠杆。温州在全市设立400余个监测点,建成能客观反映融资市场行情的“温州指数”。目前,“温州指数”已经与全国46个城市进行合作,俨然成为全国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指示器”和“风向标”。

“温州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组合拳,已经打破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玻璃门’、‘天花板’。目前,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超500亿元,这些资金中超过7成进入实体经济。而‘阳光化’让温州地区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从2011年12月的25.44%,降至2017年12月的15.32%,下降了10.12%、降幅达4成。”温州市政府金融办有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

“政银企法”联手化解“两链”风险

在金改之初,一边不良贷款余额节节攀高让银行不堪重负,另一边是受担保链(圈)影响步履维艰的企业,让温州地方政府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温州政府部门尝试在“保企业”和“保银行”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通过一系列的排查将风险企业划分为保护、帮扶、破产重整、逃废债务等4种,分别予以扶持、协调、处置与打击,有序去除企业过高的信贷杠杆,大力清除市场上的僵尸企业。随后,温州市政府围绕“企业担一点、银行让一点、政府帮一点、司法快一点”的处置思路和方法,探索出了企业金融风险处置的“温州路径”。“企业金融风险处置创新”案例获第四届“浙江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十佳创新奖”。

2018年2月,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某鞋类企业重整计划,此举意味着温州首例民营企业预重整获得成功。该鞋企成立于1991年,曾是中国皮革工业协会重点骨干企业,连续五届获得“中国真皮鞋王”等称号。由于受到担保链的影响,该鞋企出现资金严重不足,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局面。2013年11月,温州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将该鞋企列入重点帮扶解困企业。2017年2月24日,市政府决定对该鞋企创新启动预重整,经与各担保企业和银行债权人协商,达成暂缓担保责任和债权追究的一致意向,防止担保链风险进一步蔓延和扩散。

事实上,该鞋企的案例仅仅是“金改”以来,启动“政银企法”四方联动处置“两链”(担保链、资金链)风险的一个缩影。

2012年后,温州全市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1558件,审结1029件,分别占全省的40%和51%,省高院在温州召开破产审判经验推广会。

2017年12月,温州市、县两级13个金融风险处置办正式挂牌设立金融纠纷调解室,主要负责金融纠纷行政调解工作,这项化解银企金融纠纷探索机制在全国尚属首创。金融纠纷行政调解对象主要涉及金融债权债务纠纷,且自愿选择通过非诉方式协调解决的企业和银行业金融机构。

据温州市政府金融办透露,目前温州地区“两链”风险已逐步消除,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基本确立。温州化解区域企业金融风险的改革实践,已受到国务院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的充分肯定。

多渠道引入资本助力“凤凰涅槃”

浙江作为东部沿海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在资本市场活跃度上也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但民营经济发达、民间金融活跃的温州,却在资本市场规范化、制度化培育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在经历局部金融危机后,温州不仅努力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也越来越重视用外部的输血机制来加快经济发展。

为了引导温州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形成助推自身发展壮大的“血脉畅通”,温州于2013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动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截至2017年末,温州市已有1034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为“温州板块”崛起提供支撑。

温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大力度布局企业上市工作,出台企业上市十条新政,创新建立上市风险共担基金,成立上市促进会,构建“政府推动+中介支持”服务新机制。市领导结对挂钩重点拟上市企业,为重点拟上市企业解决社保、纳税、“两链”等方面难题200多个。

随着“金改”深化推进,温州企业在资本市场屡有斩获。温州全市去年新增上市公司4家,过会待发1家,创历史最好成绩。截至2017年末,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23家。而在上市后备力量培育方面也有很大起色,已确定222家拟上市后备企业,累计上市报会30家、新增辅导备案9家,这些数据也都是历年来最多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温州还构建了“政府推动+中介支持”的服务新机制。中介机构签约作为企业成功上市的实质性一步,目前已累计签约67家,其中仅2017年以来就签约41家,超过历年的总和。

在大力推动优秀企业上市的同时,温州市委、市政府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对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等区域性股权交易平台,开展挂牌和交易。截至目前,新三板累计挂牌81家;区域股权交易平台挂牌累计1020家。小微企业发展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温州以实体经济为核心引导企业发力资本市场,也与全省力推的“凤凰行动”计划不谋而合。2017年10月,浙江省政府召开的“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将全方位实施以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为核心的“凤凰行动”计划。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