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美术馆开音乐会,90后钢琴博士实现了梦想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8-03-19 10:55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3月18日下午,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一场别致的“展览”在上演。

与常规美术馆的静态展览不同,一位90后钢琴家用一场流动的音乐会,为美术馆当前的展览“格物致新”赋予新面貌。

音乐会主角是刚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堪称中国最年轻钢琴女博士的魏芸。

琴声、阳光、咖啡、落地玻璃,魏芸用灵动的琴声演绎了肖斯塔科维奇《前奏曲》、舒曼《狂欢节》、拉威尔《水妖》……音乐和美术在这个下午尽情交融。

通常,年轻钢琴家都会畅想在金碧辉煌的音乐厅里开音乐会,然而学成归来举办首场音乐会,魏芸选择在美术馆进行。

“把音乐带入美术馆、画廊是我一直想做的事。了解越多的作曲家和画家,我才发现音乐和绘画的关系原来这么密不可分,很多去参观美术馆、去听音乐会的观众可能并没有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魏芸还记得自己有一次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到保罗·希涅克的画,非常美的新印象派作品,拉近一看,标题Opus 220(Allegro Maestoso)正是典型的音乐作品式标题,“原来画家在画中还想传递音乐感,同样,音乐家也可以用音乐传达画中的情感。”

还有一次看康丁斯基的回顾展,有一整个房间在放勋伯格的音乐,“我就想为什么不请音乐家来现场演奏呢?那些来看展览的人可能并不知道勋伯格的作品演奏起来是什么样,而在音乐厅里听勋伯格的人也并不知道康定斯基是谁吧。”

看过越多的展览,听过越多的音乐会,魏芸越希望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给人们更全面的艺术体验。

魏芸1994年出生于湖南岳阳。因为周岁抓周抓了一个钢琴,钢琴自此成就了她的命运。

5岁,魏芸便开始读小学,“刚开始学琴我并没有显露特别的天赋,我爸就边看教学碟边指点我,然后就考进了音乐学院附小。我上每一节课我爸都陪着我,能买到的录音都买回家听,听多了他也能辨别标准了。”

16岁,魏芸考入茱莉亚音乐学院,“考上茱莉亚后压力很大,因为老师特别严格,他的学生又都很厉害,我特别担心自己拖后腿,每天不待在琴房就特别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练琴不够。每次参加比赛之前,老师上课都是三个小时,经常连饭都没时间吃。”

其后,魏芸以全额奖学金的身份考上茱莉亚音乐学院博士。学院每年录取的博士少之又少,更不用说以全奖的身份。

音乐道路上,魏芸说自己最痛苦或最纠结的时候,是觉得自己弹不好的时候,“学习新曲子遇到瓶颈,琢磨不透作曲家想法,或者演奏老曲目时找不到原来的状态都是最折磨我的。”

魏芸个人最喜欢的作曲家是舒曼,因为他不仅写了很多好作品,还是著名乐评人,有很好的艺术品位,提拔了很多作曲家。

除了音乐,魏芸对博物馆和美术馆也很感兴趣,“在美国,上艺术史的课老师经常会和我们提到绘画和音乐的互相影响,从那之后我才了解到音乐不是独立的个体,绘画、文学也不是,它们都是互相促进、互相刺激发展的。每学一首新曲,我都会先了解同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对音乐风格的把握才能更准确,对音乐的了解才能更深刻。”

如今,中国有上千万琴童在学钢琴,作为前辈,魏芸也试着对他们提出一些建议,“演奏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作曲家和他的音乐风格,很多小朋友学一首曲子可能只记得它的旋律,而不知道写旋律的作曲家是什么性格,成长于什么时期,有什么特殊的艺术理念。练琴一定要有目的性,在质而不在量。家长想要孩子练得越多越好,却忽略了往往这样是最没有效率的。”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