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大会址”日记|老党员:是心灵的洗礼,也检查自己的言行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何颖晗
2018-04-01 18:5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来自江苏淮安的王先生在一大会址瞻仰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驻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何颖晗 图

4月1日,星期日,晴。

走进一大会址纪念馆专题展厅时,来自江苏淮安的王先生与妻子相视一笑,“这是咱们的周总理啊。”

3月5日,《周恩来在上海》文物史料展在一大会址专题展厅开展。展览选取了123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以时间轴和专题板块的形式,回顾了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指挥上海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周公馆开展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指示上海地下党坚持斗争开辟第二条战线,到建国后对上海的经济、国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指导与关心。

“我们家就在离周总理故居不远的地方,刚才一进门,看到这个展览,太亲切了。”王先生说,自己与妻子在前一天(3月31日)从淮安坐火车到上海,因公出差,工作结束后准备4月1日下午回淮安。回家前,夫妻俩决定来一趟一大会址。

“周总理为了革命事业,家乡顾不得回。我很小的时候,便听父辈们说到上海的一大会址,这是革命的圣地。身为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党员,这一站是必须来的。”王先生的语气柔和中不乏坚定。

因为从小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王先生称自己对文史方面一直富有兴趣,喜欢研究,工作之后从事的职业也是与党史研究相关。他记不清自己来过多少次上海,过去从书本、从影视资料都无数次看到过一大会址,但是“百闻不如一见”。“来到这个地方,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同时也是检查自己过去的言和行,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激励自己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继续发扬党的光荣传统。”

同样有着20多年党龄的韩阿姨,来自贵阳,一进到纪念馆,她便站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她在展厅里慢慢踱步,看得仔细。韩阿姨称,虽然退休已经十年,但是自己对党的认识和情感一点没有改变。由于此前从事档案工作,基于自己的工作性质,督促自己更想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

游客在一大会址前合影留念

“时常问自己,没有当时这些先辈的奋斗,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所以到这儿来,感觉心情不一样,能有今天,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分不开。”韩阿姨感叹地说,当自己站在党旗下再次宣誓的那一刻,她真的感觉自豪,精神上又有了新的目标,“这种感觉是发自内心的,骗不了人的。之前我也来过,但是时间匆忙,这次就想细致地看一看”。

    责任编辑:陈伊萍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