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大会址”日记|红色故事·他从俄国共产党员转为中共党员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官网
2018-04-02 17:42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上海霞飞路(今淮海路)渔阳里6号,是一幢风格独特的石库门房子,走进深深的弄堂,犹如走进一段历史的回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这里诞生,外国语学社、华俄通讯社在这里创立,党的干部从这里茁壮成长,社会主义俄国的消息从这里传播。所有这些都与一个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那就是被李大钊评价为 “万里拓荒,一身是胆”的杨明斋。

杨明斋画像 来自中国网

杨明斋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一起工作过,对党的早期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

杨明斋本名杨好德,字明斋,山东平度县人。1882年3月,杨明斋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三岁丧母,7岁入私塾,15岁时读完四书五经,成为山东平度县马戈庄的一名学问人。因家道中落,16岁的杨明斋辍学务农。本想读书的杨明斋,经常感叹“人不逢时,心愿难从”。18岁时,娶妻生子,妻子不久病逝,性格本来开朗的杨明斋,变得孤僻起来。常独自在村头的河岸上踱步:“路在哪里?”陷入困境的杨明斋于1901年3月开始闯关东。家人原本期望杨明斋赚钱回家置地买房娶妻,然而没想到他回家时仍是一贫如洗。1913年,31岁的杨明斋第一次回老家,很多人以为他闯关东赚了大钱,没想到他告诉亲友他在海参崴也是苦力。父亲想留他在家共持家业,他劝慰父亲:“您供我读书明理,我深知‘父母在不远游’是古训。但是,当今世界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将不保,修身不得,起家不能,呆在家里怎么行!”1920年杨明斋第二次回家探亲时,除了换了一身行头,其他依旧如故。头戴白色圆顶高帽,身着“格松目克”外套,下穿马裤,西服革履,这样的装束,在当时已算时尚。可是谁能知道,杨明斋因家中炕上人多,就只能睡在地上。杨明斋的后人回忆,两次回家时,他总谈共产党的事,说俄国有个列宁,穷人翻身了,中国要是走这样的路,就会好了。如果大家知道杨明斋早就加入了俄共,也就明白了他张口闭口只谈共产党的原因。

杨明斋到达海参崴后,秘密接触了布尔什维克,并在“十月革命”前成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俄国共产党注意到中国出现的情况,共产国际派出工作组,到中国开展工作。曾经与维经斯基并肩战斗过的杨明斋,作为工作组成员,身兼翻译、参谋、向导,回国协助建党等事宜。

1921年春,第三国际东方局派遣维经斯基来到中国了解情况和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维经斯基的公开身份是俄文《上海生活报》记者,筹办通讯社。他到中国后会晤了李大钊、陈独秀。不久,便在上海渔阳里6号设立了华俄通讯社,杨明斋任社长。该社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通讯社。

杨明斋生活朴素,他就住在渔阳里6号一间亭子间里,他的卧室也是华俄通讯社的办公室,里面放有一张床,一张写字台。当时杨明斋每天下午带领着学生在这个仅有几平方米的小小空间里油印文章,竭尽全力沟通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向中国的广大读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十月革命的胜利经验。1920年《新青年》曾刊登过华俄通讯社的来稿,《民国日报》也刊登过该社通讯稿。当时有人感慨说:上海有两个通讯社,一是路透社,专门鼓吹帝国主义者的言论;一是华俄通讯社,是宣传共产主义理想的。由此可见,华俄通讯社在介绍和宣传俄国革命状况和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华俄通讯从成立到1921年7月终止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共向全国发布通讯稿约140多份。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当时已经年届不惑的杨明斋身份由俄国共产党员转为中共党员。在众多20岁左右的早期党员眼中,杨明斋始终是长者形象。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说,杨明斋是“很早的同志”,所以周总理后来回忆起杨明斋时称誉其为“忠厚长者”。

1929年,陈独秀被开除党籍,而对开除陈独秀持有异议的杨明斋,遭到斥责后愤而不平。1930年,杨明斋秘密越境赴苏联治病。1938年,杨明斋被捏造罪名遭逮捕,并于同年5月被杀害。

1989年8月,杨明斋得到平反,我国民政部门公布杨明斋同志为革命烈士。

时光回到90多年前的渔阳里6号的亭子间里,在办公桌前坐着一位和蔼可亲,满口浓重的山东口音,举止稳重的长者。他是最初在这片东方大地上撒播革命种子的先驱者,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我们永远怀念他——杨明斋。

(原题为《杨明斋与华俄通讯社》)

    责任编辑:徐晓阳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