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场大病穷一家?上海大调研让更多政策阳光照进因病致贫家庭

“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
2018-04-16 09:27
浦江头条 >
字号

“重病之家无完巢”,小研今天的开篇有些暗淡。但对我们这座城市里那些因病致贫的家庭来说,可能长时间都在“至暗时刻”里挣扎。一人重病,可能顷刻间,把一个幸福家庭逼至卖房卖车的绝境。而因病、因灾致贫,只能自家承担吗?上海的答案,当然是“不”

今天起,小研将关注市民政局、市住建委、市水务局等12个委办局的大调研,记录下和市民息息相关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首期我们跟随市民政局关注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问题。

随着民政局调研的深入,更多弹性的、定制化的办法,不断完善的政策,正把阳光洒向那些,挣扎在命运泥潭的“沉默的少数”。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总理记者会上表示,常说病来如山倒,我们就是要运用大病保险等多种制度,不让一个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

市委书记李强在春节走访慰问因病致贫家庭时说,困难家庭的情况各不相同,有些可能连反映困难的能力也没有,必须格外关心关注,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市民政局牵头,会同卫生、人保、医保、保监等部门在大量走访调研中了解,本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的现实困境。这样的案例有不少,而现有的政策似乎还不能完全帮到他们。

比如,相继患重病的老两口“心里没底”:“ 一般情况没有什么大病,生活开销还可以。现在就是真的要算着用。不是讲顶层设计嘛,怎么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

吴先生和石女士夫妻二人每月退休工资合计近8000元。但几年来,石女士因病经历了几场大手术,一下花掉几十万养老钱。吴先生今年初发现颈椎问题,为了省钱一拖再拖,最终病情越来越严重,上了手术台。12万元手术费用,除去医保报销部分,自费将近7万元,让家里雪上加霜……

街道通过生活救助和社会组织慈善帮扶为他们申请了一些补贴。近来,石女士又查出肺癌,接踵而至的病痛,让老两口对今后的生活感到没底。

还比如,本就收入微薄的家庭患病后“更着急了”:“ 不能不凭良心讲话,但仔细想想还是不够。如果看了病,生活就困难了。希望还能够多报销一点,有的病是急出来的。”

林先生是低保户,每月可领取民政救助补贴970元。老伴是外地农村户口,每月领取农村收入补贴80元不到。去年,林先生因恶性肿瘤住院手术,十几万费用通过“一站式救助”报销了近90%,剩下1万多元需要自费。

这剩下的1万多元,街道通过各类帮困政策叠加,又帮林先生解决了近5000元,但最后剩下的5000元,对这户年收入总共才1万出头的家庭来说,依然是沉重的负担。

自费部分负担重、大病报销困难……民政局在调研中听到许多这样的声音。那么,是现有的政策没法照顾到他们吗?

小研了解到,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政策的工作,从去年起便开始了提速研究。2013年,上海提出了“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制度”:对城乡居民因患病导致医疗费用等刚性支出较大、实际生活水平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由政府给予基本生活保障,在实践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但是,还不够。通过大量的调研,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感到,困难群众还希望在救助范围、救助标准、救助内容上,再有所扩容,尤其是“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以及其他收入不高的家庭,希望在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也能适度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因此,此次即将推出的政策就是在以往政策推进的基础上,所作的进一步完善。目的是力争制订一个既符合上海实际,又能够部分解决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困难的医疗救助政策体系;目标是打造一个“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障为辅助、医疗救助为扶助、慈善救助和商业保险紧密衔接的多层次政策体系”。

主要会有这些方面的调整:适度扩大医疗救助的对象在低保对象、特殊救济对象、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基础上,增加“支出型贫困家庭”。适度扩大医疗救助内容、提高医疗救助标准 具体政策目前仍在制订中。

进一步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对不符合刚性条件或经救助后仍有困难的群众,将通过慈善帮困、综合帮扶等方式给予帮助,使社会力量与政府救助互为补充,更加柔性化、个性化地回应困难群众的需求。进一步考虑把商业保险机制引入救助项目。

为了更好地完善相关政策,有关调研仍然马不停蹄。市民政局救济救灾处带着相关方案,来到静安区大宁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收集到不少基层的实实在在的建议。

比如,“因病支出型贫困的认定流程时间比较长,目前的救助形式和标准都有待更新。”“谈到自费,我们很多街道也反映过,保险公司现在有一个大病报销,建议医疗自费部分给保险公司做,因为药品目录里什么药是自费的,什么可以报什么不可以报,保险公司更清楚。同时建议药品目录的范围扩大一些。”“基层碰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大重病住院需要提前缴纳少则3000元,多则5000甚至1万元的押金。很多低保低收入对象就到街道借钱。”“但实际上操作并不方便,人一多甚至借不出那么多备用金。有些人还不上钱,又成了街道的坏账。相关医疗救助政策能否事前救助,或适当减免押金?”

市民政局救济救灾处副处长林婕在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她说会把这些意见建议带回去研究,进一步完善、细化方案。“三甲医院大重病住院押金这块,我们可以和卫计委、医保互相沟通一下。还有关于基层反映的自费这块,其实我们这次想通过商业保险的形式补充一下。”“后续还想进行一个需求调研,怎么样设计一款又能贴近百姓需求,也要符合政府初衷的产品。我们争取年底有个成果,明年在全市推广。”

好的,那小研就和大家一起拭目以待,期盼着更多政策阳光照进更多因病致贫家庭,我们也一起来想办法、出谋划策。

(原标题为《一场大病穷一家,怎么帮他们更有尊严地度过生活中的“至暗时刻”?》,有删减)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